天津地铁8号线一期冠梁及砼支撑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范围 (1)三、工程概况 (1)3.1工程概述 (2)3.2工程地质概况 (2)3.3水文地质概况 (2)四、施工计划 (2)4.1东站 (3)五、资源配置 (4)5.1主要劳动力计划 (4)5.2主要材料计划 (4)5.3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4)六、施工方案 (5)6.1施工总体安排 (5)6.2冠梁、挡土墙施工顺序及要求 (5)6.3第一道砼支撑施工顺序及要求 (10)七、质量保证措施 (16)八、安全保证措施 (17)8.1安全保证机构 (17)8.2安全保证措施 (17)九、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8)9.1坚持国家政策、法规 (18)9.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8)9.3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员工安全培训 (18)9.4加强事故易发点的检查和设备安全检查 (19)9.5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制度的执行 (19)9.6安全重点保证措施 (20)十、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20)10.1环境保护目标 (21)10.2环境保护措施 (21)10.3清除废渣的处理 (21)10.4污水处理 (22)10.5垃圾处理 (23)10.6避免施工扬尘措施 (23)10.6施工噪音和振动的控制 (24)10.7文明施工综合治理措施 (25)一、编制依据1、天津地铁8号线一期相关设计施工图纸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二、编制范围东站冠梁、挡土墙及砼支撑。
三、工程概况3.1工程概述3.1.1东站本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CK33+441.705,设计起讫里程为:右CK33+181.855~CK33+592.383,全长410.528m;车站纵向由大里程向小里程为2‰下坡;车站范围正线线间距17.2m;岛式站台车站,有效站台宽度14m,主体结构标准段总宽度为23.1m。
东站位8、12号线换乘站,8号线车站标准段为地下双层双柱矩形框架结构,中心里程处基坑深度17.4m;换乘节点及12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双柱三跨矩形框架结构,为避免远期12号线盾构施工对8号线车站运营影响,换乘节点多做1跨,并将远期盾构井设置在远期12号线施工范围内,换乘节点底板底埋深约26.4m。
车站主体结构及北侧附属结构采用明挖顺做+局部盖挖顺做法施工,南侧附属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主体结构外侧设全外包防水层。
附属结构出入口明挖段(风道位于车站主体内)采用ø850@600SMW 工法桩作为围护结构(盖挖段采用ø800@1000地连墙+工700×300×13×25钢板桩+ ø850@600止水帷幕),主体结构采用箱形框架结构。
围护结构与内衬墙组成复合墙结构型式,结构外侧设全外包防水层。
3.2工程地质概况(1)地层分布及土质特征根据本次勘察揭示,本线路所揭示的地基土为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人工填土层~上更新统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浅海相沉积、滨海-潮汐带相等沉积物,岩性主要为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等。
水文地质特征3.3水文地质概况本场地浅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Ⅱ陆相层及以下的粉土、砂层的地下水具承压性,为承压水。
上部潜水,地下水埋藏较浅,勘察期间本段潜水静止水位埋深0.90~2.20m(高程0.24~1.77m),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层、第Ⅰ陆相层、第Ⅰ海相层的黏性土及粉土中,含水层水平、垂直向渗透性差异较大,当局部地段夹有粉砂薄层时,其富水性、渗透性相应增大。
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具有明显的丰、枯水期变化,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多年变化平均值0.8m。
主要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
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人工开采和下渗补给下部承压水。
第一承压含水层主要赋存于⑧2、⑨2、⑩2砂质粉土、粉细砂层中。
第二承压含水层主要赋存于⑪2、⑪4砂质粉土、粉细砂层中,两承压含水层间夹有多层黏性土相对隔水层,其间在CK34+300~CK34+700范围内,第一承压含水层⑩2砂质粉土与第二承压含水层⑪21粉细砂相互连通。
承压水的渗透补给,与潜水水力联系紧密,排泄以相对含水层中的径流形式为主,同时以渗透方式补给深层地下水。
本区段对东站做了水文观测,其水位观测孔水位标高如下:第一承压含水层水头大沽标高为-0.179m。
第二承压含水层水头大沽标高为-1.95~-1.87m。
四、施工计划4.1东站1、车站主体冠梁工程计划2016年5月24日开始,2016年7月12日结束,施工工期50天。
2、车站附属冠梁工程计划2018年5月16日开始,2018年6月4日结束,施工工期20天。
五、资源配置5.1主要劳动力计划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针对该项目特点,成立主体结构施工工班3个。
1工班负责东站主体结构施工,2工班负责丹霞路站主体结构施工,3工班负责繁华大道站主体结构施工。
冠梁施工时,3个主体结构工班均投入投入劳动力85人,其中,工班长1人,技术管理人员2人,安全员1人,质检员1人,钢筋工40人,模板工16人,电焊工6人,混凝土工8人,杂工10人。
5.2主要材料计划东站主要工程数量见表5-1,表5-1 东站主体结构主要工程量表项目名称单位工程数量备注冠梁和挡墙混凝土m31901.59HPB300钢筋t247.99HRB400钢筋t5.3机械设备使用计划拟投入东站的主要机械设备见表5-2。
表5-2 东站主要机械设备列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备注1 汽车吊1台25t2 套丝机1台H-1503 电焊机4台BX-5004 钢筋调直机1台TZ2005 钢筋切断机1台QD-1606 钢筋弯曲机1台WQ1507 插入式振捣棒3台50型六、施工方案6.1施工总体安排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完成验收合格后,开始施工冠梁和挡土墙。
冠梁和挡土墙分段施工。
分段情况根据现场土方开挖及材料情况确定。
6.2冠梁、挡土墙施工顺序及要求1、冠梁基坑开挖冠梁基坑直接用反铲挖掘机开挖,开挖至在设计标高以上0.1m后,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并整平夯实。
由于冠梁基坑较浅,且在混凝土沥青路面下,故采用垂直开挖,并预留60-80cm作业空间。
基坑边缘禁止堆载渣土,若土体不能自稳,则视情况设置支撑或适当放坡,同时严禁重型机械在基坑边缘附近行走。
2、凿除地连墙冠梁施工前按分段顺序先凿除地连墙超灌部分的混凝土,凿除混凝土时要人工操作风镐凿除,并严格控制冠梁底的设计标高。
凿除地连墙超灌部分的混凝土后,用高压水枪将地连墙顶冲洗干净,并调直地连墙与冠梁连接的钢筋,超出冠梁顶设计标高的弯曲锚入。
凿除地连墙超浇混凝土时,应注意对测斜管进行保护,防止损坏。
3、钢筋安装钢筋按设计图纸由专职作业组在加工棚内下料、制作,加工成型的钢筋必须编号、挂牌堆放,堆放时下垫方木或型钢。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采用同标号预制垫块,绑扎焊接好后清扫焊渣等杂物。
钢筋在加工棚集中加工,人工运至施工现场,在基坑内绑扎,冠梁、钢筋砼支撑及挡土墙钢筋一次性绑扎成型。
首先将地连墙顶部凿毛至设计高程,用高压风冲干净,然后按设计进行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进行,确保主筋净保护层厚度为30mm(压顶梁为50mm)。
各剖面中主筋伸入相邻剖面长度不小于30d,钢筋接头相互错开,要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冠梁钢筋按分段施工的要求进行安装,并同时预埋挡土墙钢筋。
⑴钢筋除锈钢筋表面应洁净。
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在焊接前,焊点处的水锈应清除干净。
圆钢除锈采用在调直过程中除锈,螺纹钢除锈采用钢丝刷、砂盘等方法进行人工除锈。
⑵钢筋的调直钢筋调直采用GT6/12型钢筋调直机,调直机断料长度误差均≤3mm。
⑶钢筋切断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
为此,宜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
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与该钢种有较大的出入,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查明情况。
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
⑷钢筋的制作受力钢筋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
弯钩形式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安装完成以后,在自检合格的情况下后向质检人员报检,在质检人员和监理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图6-1 施工工艺流程图4、支设模板冠梁及挡土墙模板采用木模板,模板支立前清理干净,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
冠梁及挡土墙模板一次安装成型。
模板安装时,要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检查模板的端部和底部有无被碰撞而造成的影响使用缺陷和变形模板,模板铺设应牢固、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支撑系统连接应牢固稳定。
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面标高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其尺寸、垂直度及线型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报现场质检员和监理认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凿除地连墙超浇部分砼清洗调直钢筋测量放样 安装冠梁钢筋 支立模板 浇筑注砼拆除模板砼养护检修模板商品砼 钢筋检测钢筋制作厚胶合板×方木图6-2 模板安装图5、混凝土浇筑冠梁及挡土墙混凝土分两次浇筑,首先浇筑冠梁,然后浇筑挡土墙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采取分段浇筑,每段施工缝在下次施工前要凿除接头混凝土表面浮浆并冲洗干净,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要加强振捣,以增强连接。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每次振动棒插入混凝土的时间控制在30s左右,插入间距为25cm。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应快插慢拔,以利于气泡随振捣棒排出。
对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捣到该部位的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混凝土捣固时注意不能过捣和漏捣。
振动棒注意不能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件。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收浆抹面。
6、拆模与防护拆模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定,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拆模后混凝土外露面应迅速养生。
拆模时,严禁重击或硬撬,避免造成模板局部变形或损坏梁体混凝土棱角,且在施工过程中加以保护,避免损伤棱角和受到冲击荷载。
7、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即采取措施进行养护,12h以内加以覆盖并洒水,喷淋洒水养护不小于7d,以确保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