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着重探讨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及实现途径,以期对各高校正在进行的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途径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能否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决定着教育的成效,最终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上述逻辑关系中,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因此,本文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着重探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编辑。
1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相协调的过程,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反映。
1.1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学生的诉求不断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加剧,高校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学校推行学分制、后勤社会化,国际、国内高教市场逐渐融通、交流合作频繁。
特别是择业竞争日益残酷,学生们上大学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获取文凭,而是转向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使大学生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与成才,重视自我的可持续发展,他们不再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经验式的教育管理,他们热衷于与自己成才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思想政治方面,除传统的教育外,他们需要辅导员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有关心理健康、就业、成才等方面的咨询与辅导,需要辅导员为他们提供有关学生事务的专门管理和服务。
迫切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诉求。
二是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
工作对象的多元化、复杂化,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爱岗敬业精神、工作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高等教育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有不少教师是上不了课才去做辅导员,不少高校兼职辅导员比例偏高,专职辅导员中也有相当多的是非专业出身,有的是研究生兼职,有的是半路转行,有部分辅导员缺乏身份认同感,辅导员被称为“消防队”“救火员”“保姆”,被错误的认为从事的是可有可无的工作。
这种状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队伍的身份是不相适应的,迫切需要从提高队伍的专业化素养等方面来提高队伍素质。
三是辅导员个体发展与价值实现的需要。
职业发展问题困扰着众多辅导员,职称上,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与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没有很好结合;职务上,科级再往上晋升时岗位职数有限,发展空间较窄。
由于晋升机会少、发展前途渺茫,辅导员队伍人心思走、战斗力不强,与高等教育现代化对辅导员提出的要求格格不入,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队伍稳定、专业素养突出的辅导员队伍。
1.2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外部环境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几经反复,基本形成了由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实施统一部署指挥的格局,经过多年探索,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及实践探索取得进展。
近年来,大批专家学者和学生工作者对专业化建设的内涵、方法和制度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
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相适应,有许多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能已从原有的“教育、管理”丰富拓展为“教育、管理、服务”并衍生出了一系列服务机构,为辅导员工作由综合走向分工、由经验式迈向专业化实践打下了基础。
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明确了方向。
相继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出台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后者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提出“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同时明确了辅导员八个方面的职责。
以上两个文件,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
在此指导下,近年来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迅速壮大,专业化建设步伐大大加快。
2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及思路我国教育理论专家叶澜教授根据国内外研究归纳了“专业”的三条标准:一是作为专业的职业实践必须有专业理论知识作依据,有专门的技能作
保证;二是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三是在本行业内具有专业的自主权(比如医生的处方权),不受专业外的影响。
以此为依据,结合相关规定对伍建设及辅导员职责的要求,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制度安排并组织实施,以培训为主要手段,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备专业素质,能完成专业化任务、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职业队伍。
为达到专业化建设目标,主要需解决的是建立专业化标准、对现有队伍实施专业化改造、以及队伍专业化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等三个问题,相应地形成以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专业化标准体系建设为基础,设立专业认证和晋升标准,对高校辅导员人员选配、专业培训、理论指导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规范;以系统培训为手段,促进专兼职辅导员向专业化改造,以满足工作目标和个体职业晋升的需要;以科学研究为动力,保持队伍创新活力,实现队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