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全国交通运输统计

在全国交通运输统计

在全国交通运输统计重点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任锦雄(2010年10月28日)同志们:今天,我们交通运输系统广大统计工作者欢聚一堂,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全国交通运输统计重点工作布置会。

部党组历来高度重视交通运输统计工作。

李盛霖部长在近年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对交通运输统计重点工作都作出了明确部署,并多次对统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

翁孟勇副部长多次出席统计工作会议,对多项重要的专项调查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去年10月翁孟勇副部长出席了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和第三次全国港口普查总结表彰会,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部党组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天的会议就是按照部党组对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要求,回顾总结“十一五”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情况,分析“十二五”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明年交通运输统计重点工作,具体布置2010年统计年报和2011年定期统计报表工作。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十一五”交通运输统计工作回顾“十一五”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之一。

广大交通运输统计工作者牢记使命,恪尽职守,紧紧围绕交通运输中心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交通运输统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确定了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部党组提出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交通工作坚持做好“三个服务”,扎实推进“三个转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

统计工作围绕各个阶段交通运输工作重点任务和部党组的中心工作,主动适应新要求,应对新挑战,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把握主攻方向,探索有效途径,梳理形成了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运输统计工作全局,按照“三个服务”要求,坚持改革创新,以服务于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以统计能力建设为任务,大力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构建组织体系完善、调查制度科学、基础保障有力、服务优质高效、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要求的交通运输统计体系。

第二,统计工作领域不断拓展。

在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生产、投资、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等传统领域基础上,根据加快推进内河水运建设需要,增加了水上交通情况调查;根据大部制改革交通运输行业新增管理职能,增加了城市客运统计;根据推进行业节能减排需要,增加了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监测;根据行业运行分析需要,增加了重点联系企业统计、高速公路通道运输量调查等内容。

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下,为了更加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认识、监督作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以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加强了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使统计工作由过去侧重数据采集、汇总发展到强化对行业运行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统计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延伸。

城市客运统计和能源消耗统计是今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确定的两项重点工作。

我部根据基层城市客运由交通运输部门与住建部门交叉管理的实际情况,主动沟通协调,克服跨部门管理的障碍,顺利完成了2009年年报统计任务,实现了城市客运统计从住建部门到交通运输部门的平稳过渡,为交通运输部门履行新职责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

同时结合行业管理需求,加快研究制定了交通运输行业城市客运统计制度。

这套制度体现了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的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向,基本满足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即将于今年正式实施。

为适应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组织编制了道路水路运输、港口生产能耗统计监测方案,并于今年开展了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获取行业能源消耗结构数据的重点监测网络,形成了部级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监测制度,为评估行业节能减排措施成效奠定了基础。

第三,统计调查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近年来,我部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大型交通基本情况调查。

2006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状况,摸清了建设规模和资金需求。

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及电子地图年度更新和补充调查工作,增加了国有农场、林场道路等方面内容,为全面评估“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成效和编制“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提供了支撑。

2008年,同时组织开展了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和第三次全国港口普查,摸清了运输量基数,获取了省际间客货流量流向数据,更为准确地反映了公路水路交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全面掌握了在港口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港口业快速发展条件下,港口总量、能力、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

通过开展大型交通基本情况调查,逐步形成了日常统计和周期性普查相结合,全面调查、经常性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定期数据更新有机结合的统计调查体系。

第四,统计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组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各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更加重视,在经费、人员、设备方面创造了更好的工作条件。

充分利用厅信息中心、政府统计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作为统计技术支撑力量。

通过近年开展的系列统计调查和业务培训,凝聚和锻炼了统计队伍,夯实了工作基础,各级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不断加强。

制定并印发了《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明确了分析工作的制度安排、框架内容和任务分工,提高了分析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编制并实施了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进一步提升了交调数据采集能力、路网运行监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了对各类交通统计调查制度、主要交通经济运行数据发布的统一、归口管理,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积极配合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

三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

GPS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在调查统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交通统计信息系统(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实现了建国以来交通统计信息的综合查询、处理交换和更新维护等服务。

启动了部级统计分析监测与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推进统计及计划管理业务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和对重点业务领域的动态监测。

启动了国家干线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采集与服务系统试点工程,推进重要公路通道及区域路网的智能化交调数据采集与服务平台建设。

第五,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了交通运输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定时发布各类统计信息。

统计产品和成果载体不断丰富,形成了内部汇编和对外资料、详细数据和指标摘要、国外交通统计信息等不同类型的统计产品,开通了中国交通统计信息网,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和报纸、刊物等平面媒体开展统计公共服务。

按照国家经济监测预警工作及部党组要求,开展了季度和月度分析工作,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强研判,针对抢险保通、恢复重建、国家重大活动交通运输保障等开展专题研究,提交分析报告,为增强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合“十一五”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统计工作作用进一步增强。

实践表明,伴随着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科学发展,统计工作的主渠道地位并未被削弱,而是得到进一步增强,发挥了更大作用。

二是做好服务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定位。

交通运输统计工作要充分体现服务功能,坚持服务于交通运输行业的科学发展,服务于科学、民主、依法管理和决策,服务于广大人民充分享用交通运输发展成果。

广大统计工作者要真正树立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是不断改革创新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持久动力。

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不断面临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承担新任务。

广大统计工作者要着力转变观念,进一步破除思维惯性,不断推进统计制度、调查方法、技术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精细化水平,才能切实履行好为行业管理和决策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能。

四是增强组织保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本前提。

实践表明,各单位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统计工作就开展得好,发挥作用就大。

反之,如果不被重视,基本工作条件得不到保障,不但统计工作本身日益弱化,管理决策工作基础也将被削弱。

因此,各单位领导同志一定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拿出实际举措,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二、“十二五”交通运输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我部正在编制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交通运输业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着力调整交通结构,坚持建运管养并重,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提升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完善安全监管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

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由原来的建设规划转变为行业发展规划,包括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科技创新、绿色交通和安全应急等发展领域,突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公共服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二是每个领域的发展目标都有能检查、可评估的量化指标,包括预期性和约束性的规划指标。

“十二五”期间做好交通运输统计工作既面临新的挑战,又有更多的有利条件。

在挑战方面:“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工作新任务不断涌现,统计工作面临更多新课题。

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统计工作既要反映交通运输发展量的增长,又要积极描述质的变化;既要有实物量指标,又要有价值量指标;既要有总量指标,又要有结构性指标。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需要统计工作反映出综合运输布局的优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统计工作反映出运输组织化程度和效率的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

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需要统计工作反映节能减排、保护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和程度。

加强交通运输公共服务,需要统计工作反映扩大就业、促进城乡公共运输服务均等化的水平。

此外,为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国家统计局要求有关行业部门加强服务业增加值核算。

在有利条件方面:交通运输统计机构更加健全,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条件更趋于完善。

部“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统计工作作为行业决策支持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并将重点建设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包括行业统计信息、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综合分析与服务等内容,做好统计工作有了规划保障和更加扎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