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服务贸易课题研究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服务贸易课题研究 (1)1. 基本概念 (2)A. 保税区的分类(按国际和国内的形态) (2)B. 不同类别保税区按照功能和自由度分类: (3)C. 不同类别保税区的详细功能: (3)D. 不同类别保税区的税收政策: (4)E. 总结: (5)F. 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园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概念辨析 (7)G. 服务贸易基本概念: (7)2. 事件核心内容 (8)3. 上海综合保税区经济发展现状 (8)4. 事件发展时间轴 (9)5. 驱动力 (9)6. 主要影响推测 (10)7. 实际执行难点 (10)8. 上海为何要推动服务贸易? (11)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1)10. 上海,新加坡的案例分析 (11)11. 上海发展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的一些功能性设想 (12)12. 总结 (12)1. 基本概念A. 保税区的分类(按国际和国内的形态)上述概念基本定义:保税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
保税区(Bonded Zone ):指设区国境内的一部分区域,该区域内货物可以保税仓储、出口加工、或商品展示,境外货物进入保税区,实行保税管理,出境货物免征区内生产过程增值税。
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 ): 国家划定或开辟的专门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的特殊工业区。
经济特区的形式之一,常享受减免各种地方征税的优惠。
保税物流中心:一般是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筹建和申报,由海关总署负责验收和批准设立的海关监管区域。
保税物流中心分两类:A 型,主要由一家企业投资建设并为该企业自有物流服务。
B 型,主要由一家或多家投资主体投资建设,并由两家以上大型物流企业入驻运营的公共保税中心。
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国内保税仓库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国外自由贸易港(区)综合保税区:是以虚拟港口为依托,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
综合保税区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它整合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所有功能政策。
企业在区内不仅可以进行货物的保税仓储和加工、制造业务,还可以开展对外贸易等业务。
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集港口作业、保税区、物流和加工为一体,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保税港区的功能具体包括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多项功能。
自由贸易港区(Free Trade Area ):两个以上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议,在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消除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实现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特定区域。
(来源:世界贸易组织)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指设区国境内的一部分区域,进入这一区域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费而言,通常视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通常的海关监管措施。
(来源:《京都公约》)B.不同类别保税区按照功能和自由度分类C.不同类别保税区的详细功能:D.不同类别保税区的税收政策:综合保税区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简单来说可以归结为: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区内自由:进口保税:对综合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实行备案制管理,对从境外进入综合保税区的货物予以保税;出口退税:区外货物进入综合保税区的,按照货物出口的有关规定办理缴税手续,并签发用于出口退税的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联;区内自由:综合保税区内货物可以自由流转,区内企业不实行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和合同核销制度E.总结: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是中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
正在报批的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在此基础上将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
上述主要功能定义:1、保税仓储与物流保税仓储物流衍生出的进出口分拨功能是综合保税区的特色功能,向前延伸提供进出口贸易代理的金融服务,向后延伸提供集装箱堆场服务和运输配送服务。
区内仓储物流企业利用综合保税区政策的便利积极与商业、金融业、会展业等相关行业合作成为综合保税区内仓储业拓展增值服务的重要方向。
2、国际转口贸易功能国外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可以从事交易、订货等经营活动。
内陆地区的综合保税区,尤其是地处边境地区的综合保税区可利用我国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国内发达的交通网络,增加对周边国家外贸货物的吸引力,扩大影响范围。
3、国际采购、分销与配送功能内货物进区退税,并可以在综合保税区内进行出售前的简单加工,然后享受区内通关的“一站式”服务向国际市场分销;进口的保税货物同样可以简单加工后返销到国外,若销售到国内需办理进口手续。
区内入驻的企业可以开展进出口贸易、区内企业之间的贸易以及区内企业和境外企业之间的贸易。
另外,海关对综合保税区内的企业实施“分批出去,集中报关”的通关政策。
这就使得综合保税区的配送功能更加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
而且综合保税区内同时聚集了国际和国内物流企业,为企业寻求高效率、低成本的国际物流配送方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4、国际中转功能综合保税区由于地处内陆地区和港口城市相比在国际中转上有先天的劣势,但其更接近消费市场和资源腹地,以及人力成本、上地成本较低等比较优势的存在。
使得综合保税区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很好的国际货物中转平台。
5、研发、加工制造功能综合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必将极大吸引生产要素在区内外集聚,活跃的经济活动必然会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
使得综合保税区不仅是商品聚集区更是企业、人才的高度聚集区。
例如,苏州综合保税区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设立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工业园研究院。
为综合保税区内企业输送高层次人才,也提高了产、学、研的效率和水平。
国内外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研发部门搬进综合保税区为研发、制造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
6、检测、检验和售后服务综合保税区对区内货物无限期的保税政策使得跨国公司可以把一些零部件长期储存在综合保税区内,以便随时响应售后服务部门的需求。
7、港口通关功能与进出口有关的报关、报检等业务部门会相继入驻综合保税区。
从目前综合保税区的运作情况来看,这些部门的办公地方会集中在一个大楼,为企业的进出口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8、商品展示功能综合保税区内可常年免税展示。
综合保税区就可以利用商品常年免税的优势开展国际商品的展示、展销。
可在综合保税区建设专业交易市场,把综合保税区建成“永不落幕的国际展览会”。
9、离岸贸易"离岸"的含义是指投资人的公司注册在离岸法区,但投资人不用亲临当地,其业务运作可在世界各地的任何地方直接开展,注册离岸公司,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减免税务负担、无外汇管制三大特点。
10、离岸金融离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从严格意义上讲,离岸金融也就是不受当局国内银行法管制的资金融通,无论这些活动发生在境内还是在境外。
11、离岸外包离岸外包是企业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企业外部资源进行产业转移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将生产和服务外包到发展中国家。
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相比,由于离岸外包更具有降低成本、强化核心能力、扩大经济规模等作用。
F.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园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概念辨析由上比较分析可见,自由贸易园区的开放度介于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和自由贸易港(区)之间,管理上仍旧遵循海关特殊监管方式,相比与综合保税区(保税港),监管区域面积范围扩大。
(如:上海就将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进行统一综合管理)G.服务贸易基本概念:•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
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A.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
B.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
服务贸易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广义的。
•按照WTO于1994年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方式:A.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方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在中国境内通过电信、邮政、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实现对境外的外国消费者的服务;(如:在自由贸易园区内开设电话服务中心,数据服务中心等)B.境外消费:指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方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方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中国公民在其他国家短期居留期间,享受国外的医疗服务(如:自由贸易园区内的旅游,运输,生活服务等);C.商业存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方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在后者领土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外国服务类企业在中国设立公司为中国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如:跨国企业在自由贸易区内设立总部,或管理机构等);D.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进入另一成员方的领土内提供服务的方式,如某外国律师作为外国律师事务所的驻华代表到中国境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如:注册会计师,执业律师在自由,贸易区内为企业提供服务)2.事件核心内容∙上海自由贸易区(简称:上海自贸区)∙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2009年11月,上海综合保税区成立,统一管理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上海综合保税区被定位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域、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国际金融中心的新突破点。
∙同期,上海低调提出在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隐晦地表述为“有自由贸易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是我国目前开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
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到自由贸易区,其理念与政策开放度有明显不同。
∙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与世界自由贸易园区的差距主要集中在三方面:A.监管理念: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的理念,以防多细管制;B.贸易开放度:现有的贸易壁垒、配额限制会更为宽松;C.政策开放度:最主要的是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都将更加开放并具有国际竞争力。
∙具体方案最快有望于6月底完成上报国务院,并于2013年下半年正式挂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