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桩码头结构 承载力检测与评估报告

高桩码头结构 承载力检测与评估报告

济宁市森达美港工程竣工检测与评估报告山东交通学院公路检测中心二○一○年一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检测项目和目的 (1)三、检测及试验依据 (2)四、高桩码头检测内容和方法 (3)㈠码头质量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现状调查 (3)2.结构总体和细部尺寸的复核 (3)3.结构各部件表面缺损状况检查 (10)4.构件开裂状况调查 (14)5.关键部位混凝土强度测定(超声回弹) (20)6.关键部位混凝土强度检测(取芯) (22)7.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混凝土结构钢筋分布状况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29)㈡竖向承载力试验 (42)1.竖向荷载试验测试项目 (43)2. 测试断面及测点布置 (43)3.试验方法 (44)4.试验荷载 (44)㈢动力特性测试 (46)1. 结构模态测试 (46)2.撞击试验 (46)五、港内道路检测内容和方法 (47)六、堆场检测内容和方法 (57)七、进度计划 (59)八、技术方案保证措施 (87)1.人力方面 (87)2.技术方面 (87)3.设备投入 (87)九、需甲方配合的工作 (89)十、提交检测、试验成果内容 (90)十一、试验费用计算 (91)一、工程概况森达美港位于济宁市任城区,在长沟镇与南张镇之间,梁济运河与支流南跃进沟河口交汇处,码头布置在南跃进沟北侧。

本项目新建6个1000吨级泊位,码头总长521.5m,宽度15米,码头前沿顶标高37.00m,港池底标高28.90m。

码头结构为桩基平台结构,桩基采用C80φ600 PHC(AB)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排架间距6m。

装船机段每榀排架设1对叉桩(斜度5:1)和3根直桩;其它段每榀排架设1对叉桩(斜度5:1)和2根直桩。

预制安装C30F250靠船构件及水平撑,现浇接头。

桩顶现浇C30F250工作平台,装船机段厚1.50m,其它段厚1.0m。

码头前沿设150kN 系船柱、D400×400×1500型橡胶护舷及DA-A400×2000型橡胶护舷、铁爬梯。

码头设计高水位36.50m、低水位32.40m、常水位34.00m,设计荷载为码头均载20kPa ,装船机轮压300KN,轮数4个。

本工程为内河港口,波浪主要是船形波。

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55s,属抗震一般地段。

图1-1 森达美港侧面图图1-2 森达美港正面图二、检测项目和目的济宁市森达美港工程已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已进行试运营,现已进入竣工验收的准备阶段。

为顺利进行竣工验收,济宁森达美太平港工程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对森达美港髙桩码头、港内道路及堆场进行相关竣工验收项目的复核性检测。

对本港髙桩码头、港内道路及堆场各单位工程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及鉴定,为竣工验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码头维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技术数据。

具体检测项目及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髙桩码头部分的检测①检测髙桩码头几何尺寸及外观质量,验证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查明存在的主要外观质量缺陷及影响。

②采用超声回弹法、钻芯法等测定髙桩码头平台、基桩等主要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及抗冻性能,评定结构混凝土等级;③通过测定髙桩平台结构在竖向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控制截面应力和挠度,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检验实际结构控制截面应力与挠度值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对实际结构使用性能和工作状态作出评价;④测定髙桩平台结构的自振特性以及在横向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应力和动挠度,评价其动力特性及横向抗冲击能力;⑤通过对髙桩平台结构的竖向及横向荷载试验,并结合施工检测记录,对髙桩平台结构的总体承载能力进行评价。

⑥在码头工作平台上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近期(约40天)码头的沉降量。

2.测定港内道路的几何尺寸、平整度、外观缺陷、路面芯样强度等并结合施工检测资料,评价港内道路的施工质量;3.测定堆场的几何尺寸、面层材料强度,结合施工检测记录评价堆场的施工质量。

三、检测及试验依据1.济宁港跃进沟作业区工程竣工图及有关文件2.《港口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JTJ302-2006);3.《港口工程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规程》(JTJ/T272-99);4.《回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技术标准》(JGJ/T23-2001);5.《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6.《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98);7.《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8.《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9.《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1-98);10.《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 257-2008) ;11.《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98);12.《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13.《港口设施维护技术规程》(JTJ/T289-97);1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15.《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J218-2005);四、高桩码头质量检测结果及评价1.现状调查现状调查是指检测人员向设计、施工、监理和业主单位的知情人详细了解码头建设和建设期间发生的特别事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全面搜集有关的设计、施工和监理技术资料,包括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原始记录、材质试验报告单、监理日记、质检检验单、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和处理记录、结构竣工资料、施工临时工程的有关技术资料等。

跃进港新建6个1000吨级泊位,码头总长521.5m,码头结构为桩基结构,桩基采用C80φ600 PHC(AB)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排架间距6m。

桩顶现浇C30F250工作平台,装船机段厚1.50m,其它段厚1.0m。

港区内煤炭堆场采用100mmC50高强混凝土联锁块铺砌及300mm煤矸石铺筑两种类型,硬化卸车坑面层采用300mm厚C25混凝土铺筑。

港内道路采用80m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及200mmC20水泥混凝土面层两种类型。

跃进港由青岛港湾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施工,山东省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经向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了解,该项目在施工过程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沉桩过程中部分预应力管桩桩头被打坏,如图4-1,经与设计院协商后进行了补桩处理。

图4-1 预应力管桩桩头破损照片2.结构总体和细部尺寸的复核(1)检测方法据现场的实际检测条件,主要对码头平台各分段的宽度、厚度、顶面标高以及平整度进行了详细的测量与校核。

平台的宽度及厚度采用皮尺及钢尺检测,检测部位为平台顶面切缝位置。

平台顶面高程采用精密水准仪测定,检测部位为平台两侧边缘及中线位置。

高程检测见图4-2、4-3。

图4-2 码头平台高程检测 图4-3 码头平台高程检测码头平板的平整度每10m 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测垂直的两个方向,平整度的检测采用两米靠尺法,如图4-4、4-5。

图4-4 码头平整度检测 图4-5 码头平整度检测 (2)检测结果及分析高桩码头平台尺寸偏差统计表见表4-1,高程偏差统计表见表4-2,平整度偏差统计表见表4-3。

表4-1 码头平台尺寸偏差统计表表4-2 码头平台高程偏差统计表表4-3 码头平台平整度统计表综合以上分析结果,高桩码头平台的宽度、厚度、高程及平整度偏差值合格率均大于80%,极限偏差均小于1.5倍的允许偏差值,即码头平台的几何尺寸偏差满足《水运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S257-2008)的要求。

3.结构各部件表面缺损状况检查(1)检查范围主要针对码头平台、靠船构件、桩冒、桩身(可见部分)等进行检查。

(2)检查方法以人工目力检查为主,辅以简单检查工具进行。

所用的简单检查工具包括:手工锤、钢卷尺、游标卡尺和照相机等。

(3)检查要点主要检查结构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孔洞、剥落、钢筋外露、渗水侵蚀和表面沉积物等,检查时应注意查明劣质混凝土的分布;(4)检查顺序与检查路线按前进方向,从左向右、自上而下检查,先检查码头平台,再检查桩帽、靠船构件、桩基。

(5)检查技术要求①应检查出缝宽超过0.05mm缝长大于200mm以及大小超过50mm所有缺陷;②检查时应通过测量确定出各种缺陷的位置、大小尺寸和深度;③对每一病害或缺陷除了要做详尽的描述外,还应附以草图或照片加以补充说明;④缺陷或病害的详细记录应包括位置的描述、性质特征、范围、程度、外貌、颜色及对其起因判定,以及需作进一步补充特殊检查的建议。

(6)检测结果及分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重点对码头平台、桩帽及靠船构件进行了检查,桩基大部分位于水下不具备检测条件。

各分段检测结果见表4-4。

表4-4 码头病害调查表图4-6 下水道堵塞图4-7 系船柱混凝土破损图4-10 铁爬梯缺失图4-11 混凝土麻面图4-12 护轮坎混凝土刮蹭图4-13 混凝土表面刮痕图4-14 表面露筋图4-15 铁爬梯严重损坏图4-16 排水沟盖板严重变形图4-17 橡胶护舷脱落图4-18 铁爬梯严重损坏图4-19 护轮坎混凝土严重损坏露筋图4-20 铁爬梯缺失图4-21 排水沟堵塞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码头外观缺陷较少。

缺陷主要表现为护轮坎、爬梯在试运营过程中的碰撞破损,码头平台、台帽、靠船构件等没有明显的外观质量缺陷,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

但对破损的护轮坎、爬梯等应及时进行修复,堵塞的排水沟应及时进行清理、疏通。

4.构件开裂状况调查(1)检测方法重点检查部位为码头平台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部分,裂缝检查方法以人工目力检查为主,用钢尺测量裂缝位置坐标(相对参考坐标)和长度,用刻度放大镜或裂缝观测仪测量裂缝宽度。

检查时应查出宽度0.05mm以上,长度大于200mm的裂缝,所查出的裂缝用记号笔在结构表面沿裂缝一侧标注出裂缝走向,并在裂缝两端划上细横线标注出裂缝区段,注明检查日期。

若一区域裂缝较为密集时,可选取部分典型裂缝(主裂缝)进行裂缝区段的标注。

裂缝测定见图4-22、4-23。

图4-22 裂缝检测图4-23 裂缝检测裂缝检查记录采用草图和照片记录,草图应反映出裂缝发生的部位、走向、测定位置处的宽度或深度、分布状况和长度等,对裂缝的表面特征和性质以及成因判断用详尽的文字加以描述,若检查人员对裂缝成因判断不能加以肯定,需要借助一些补充特殊调查,在检查记录清单中应明确给出补充特殊调查的项目内容和技术要求之建议。

(2)检测结果及分析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重点对码头平台的表面裂缝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如表4-5所示。

表4-5 码头裂缝统计表图4-24裂缝1-1 图4-25 裂缝1-2图4-26 裂缝2-1 图4-27 网裂2-2图4-28 裂缝2-3 图4-29 裂缝2-4图4-30 裂缝2-5 图4-31 网裂2-6图4-32 裂缝2-7 图4-33 裂缝2-8图4-34 裂缝2-9 图4-35 裂缝2-10图4-36 裂缝2-11 图4-37 裂缝2-12图4-38 裂缝2-13图4-39 裂缝3-1图4-40 裂缝3-2 图4-41 裂缝4-1图4-42 裂缝4-2 图4-43 裂缝4-3图4-44 裂缝4-44 图4-45 裂缝6-1图4-46 裂缝4-2从表4-5可以看出,本次检测共检出裂缝22条,网裂3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