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
高温
专题1 空气
1.
气体制取的装置
A 装置适用于固液或者液液常温型
B 装置适用于固固加热型
C 装置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
D 装置适用于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E 装置适用于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注意事项:1.反应前,装置气密性检查
2.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受热均匀,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4.排水法收集完气体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5.用KMnO 4制取O 2时,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KMnO 4小颗粒进入导管)
3.
催化剂
特点:①“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自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4. 氧气的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 与非金属反应
2H 2+O 2===2H 2O
C+O 2===CO 2 S+O 2===SO 2 4P+5O 2===2P 2O 5
与金属反应
2Mg+O 2===2MgO
3Fe+2O 2===Fe 3O 4
与化合物反应
2CO+O 2===2CO 2 CH 4+2O 2===CO 2+2H 2O
5.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P 2O 5固体小颗粒,),密闭的容器中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密闭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约占原容器中空气体积的1/5.
6.
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若用右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长颈漏斗末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以防气体逸出 药品的取用:
①不可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收集的CO 2气体不纯。
②不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CaCO 3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
③不可用K 2CO 3、Na 2CO 3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因为K 2CO 3、Na 2CO 3是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收集CO 2气体 7.
制取氢气的方法
8.
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助燃物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专题2 溶液
1. 溶解度四个要素 ①在一定温度下 ②在100g 溶剂中 ③达到饱和状态 ④溶质质量,单位是g
2. KNO 3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
3. NaCl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4. Ca(OH)2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5. 结晶的方法:降温结晶(KNO 3)和蒸发结晶(NaCl )
6.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的物质(如KNO 3)
7. 蒸发结晶适应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NaCl )
8. 稀释溶液的计算题:根据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列等式
9. 实验室干燥剂:浓H 2SO 4,CaO,NaOH (碱石灰成分CaO,NaOH ) 10. 溶于水会放热的物质:浓H 2SO 4,CaO,NaOH 11. 溶于水会吸热:硝酸铵(NH 4NO 3) 12. 溶于水温度不变的:氯化钠(NaCl )
13.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中不能够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14.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专题3 酸碱盐和金属
1.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 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必须是氧元素,另一种可为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融合而成的,合金是混合物
4. 铁的合金:钢和生铁,二者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量在2%以上,钢在0.03%-2%之间
5. 铁生锈条件:H 20,O 2 如果水中含有食盐,则可以加速生锈
6. 金属大都是银白色,除了铜是红色,金是黄色
7. 导热性:Ag>Cu>Al 导电性:Ag>Cu>Al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Al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 9.
铁的冶炼:
①2C+O 2==2CO
②Fe 2O 3+3CO==2Fe+3CO 2
10. 化合反应:A+B AB (多变一) 11. 分解反应:AB A+B (一变多)
12.
置换反应:A+BC==AC+B (单质+化合物 单质+化合物)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反应条件:①A排在B前面
②BC为盐溶液或酸
13.
14.复分解反应:AB+CD==AD+CB(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
反应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气泡三者之一生成
15.
16.
17.金属与2个盐溶液反应后的滤液滤渣成分分析18.常考的沉淀
红色沉淀:Fe(OH)3
蓝色沉淀:Cu (OH)2
溶液颜色:Fe3+黄色 Fe2+绿色 Cu2+蓝色
19.多用瓶的使用方法
20.石灰石、大理石:CaCO3,纯碱:Na2CO3,小苏打:NaHCO3
21.常考固体颜色:黑色CuO,Fe粉,C 红色:Fe2O3 Cu
22.NaOH变质原因: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Na2CO3
23.Na2CO3和NaHCO3水溶液呈碱性
24.碳酸钠的主要用途: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造纸、纺织等
25.碳酸氢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治疗胃酸过多
专题4 微粒构成物质
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转化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如铁原子,镁原子
核电核数(即原子核带的正电荷)=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元素:把原子核内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不同种原子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4、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数,如氕,氘,氚
5、同素异形体:相同元素的不同物质,如石墨和金刚石,原子排列
不一样
6、
物质的分类
C02宏观意义: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7、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转移。
过滤注意事项:
一贴
即使滤纸润湿,紧贴漏斗内壁,不残留气泡。
(防止气泡减慢过滤速度。
)
二低
1、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
2、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防止液体过滤不净。
)
三靠
1、倾倒时烧杯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
2、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层滤纸处。
3、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专题5 氧化还原反应
1.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
3.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长进短出;密度
小于空气,短进长出
②排水法收集气体:都是短进长出
③除杂、检验、干燥:长进短处
④给病人输氧气:装半瓶水,a接氧气瓶,b接病人的
鼻子
⑤测量气体的体积:与量筒组合,b连接制气装置,排
出的水或者油从a端流出,用量筒接住,测量水或者油
的体积,就是气体的体积。
金属+酸盐和氢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增加的质量是反应的金属减去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溶液质量可能
增大,也可能减少。
当等量的金属和足量的酸反应
时,产生氢气的质量:
Al>Mg>Fe>Zn
当等质量的酸和足量的金属反应
时,产生氢气的质量:
Al=Mg=Fe=Zn,消耗的金属的质量
由多到少的顺序是Zn>Fe>Mg>Al
△
点燃
空气中缓慢氧化
点燃
点燃
注意事项:实验前先通入H 2,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爆裂;实验结束后,继续通H 2/CO ,直到试管冷却(防止灼热的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4. 常见的三种还原剂:C ,CO ,H 2
专题6化学方程式
3Fe+2O 2====Fe 3O 4(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Fe+3O 2============2Fe 2O 3
S+O 2===SO 2(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4P+3O 2===2P 2O 5(有白烟生成,白烟是固体小颗粒)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Fe+S==FeS (黑色固体)
专题7 有关气体的制取、净化和验证
1. 组装仪器:一般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2. 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3. 收集气体时,先净化后收集
4. 检验气体时,先验水后验杂(其他气体杂质)
5.
净化气体时,先除杂后干燥
专题8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