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代的东正教
东正教又称正教、希腊正教、东方正教,是基督教中的一个派别,主要是指依循由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所流传下来的基督教传统的教会,它是与天主教、基督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正教”的希腊语意思是正统。
与天主教和新教相比,东正教更具原教旨主义倾向和保守性。
三大教派都信仰基督,但从圣经中吸取的“真理”却各有侧重。
东正教标榜正教信仰是源自基督和使徒纯一不变的正道,指责西方天主教讲求“商业救赎”,指责新教避讳内心的痛苦与折磨,只追求外在生活的明朗与欢乐。
总之,东正教不能容忍的是蕴涵于天主教与新教之中,导致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滋生的那些因素。
东正教于公元988年。
即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当政时期传入俄罗斯,至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在过去200多年里,俄罗斯经历了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19世纪宗教改革、民主主义运动和20 世纪的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到解体等沧桑巨变。
而在苏联时代的东正教,其实也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是苏维埃政权与东正教会时期。
在列宁的领导下,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于1917年取得了胜利。
革命胜利之后,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宗教的法令和政策,比较重要的法令和政策有:(1)“土地法令”,削弱了东正教在经济上的实力。
(2)“俄罗斯各族人民权利宣言”,该宣言废除了一切民族与宗教的一切特权和限制。
(3)“关于教会同国家分离和学校同教会分离”,东正教会不再是国家教会了,国家不干预教会事务,教会也不干预国家事务。
这些措施引起了教会及其神职人员的强烈不满和仇恨。
他们借口保卫宗教和教会,激励煽动教徒反对苏维埃政权。
东正教在这个时期里与其他教会联合;召开全俄东正教大会决定恢复牧首制;勾结外国干涉者;组织反革命队伍。
1922年苏联遇到灾荒,吉洪牧首因鼓动神职人员抵抗政府没收教会财产用以解决人民饥饿问题的决定而被捕入狱,而最后愿意在政治上忠于苏维埃政权。
尽管如此,反苏维埃政权的思想情绪,在东正教神职人员中间仍然时有出现。
二是卫国战争与东正教会时期。
1941-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俄罗斯东正教会对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表示支持。
从战争开始,教会领导人就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号召全体教徒去跟德国法西斯侵略者作斗争,动员各级神职人员和广大教徒为国家捐募钱财,用以购买飞机、大炮、坦克和军需品。
政府用教会捐来的钱财组建了一个坦克纵队。
由于他们的爱国行动,最高统帅斯大林和外交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接见教会领导人并表彰了他们的爱国行动。
虽然在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占领区仍有少数神职人员充当了奸细,他们出卖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配合敌人反对苏联共产党和政府。
但在这个时期里,1943年成立的俄罗斯东正教会事务委员会的,它直属于苏联部长会议,其目的在于管理好教会组织,团结广大教徒群众。
同年,政府同意举行了全苏东正教地方主教会议的,大会选举出已空缺多年的牧首,谢盖尔都主教被选为莫斯科和全俄东正教牧首。
同时,苏联政府也允许教会开办神学院校,解决神职人员后继乏人问题,并允许出版宗教刊物,供教徒使用。
这些问题的解决使都表明了教会与国家关系趋于正常化。
教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三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与东正教会时期。
卫国战争结束后,东正教一直与苏联政府保持着比较协调的关系。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
他在宗教问题上实行了一条机会主义路线,忽左忽右,摇摆不定。
在赫鲁晓夫执政期
间,总的来说,俄罗斯东正教会在苏联社会上无地位可言。
赫鲁晓夫继任者勃列日涅夫当政后,继任了前者的错误路线,但在宗教政策上有所调整和放松。
此时的当局对对一些具有合法地位的教会组织所采取的扶植、保护、控制和利用的具体措施:在政治上予以保护,在经济上给予扶植,在国内活动方面进行控制,在国际活动方面加以利用。
勃氏当局对一些没有合法地位的教会组织所采取的限制、打击和取缔的具体措施为:制定新的法规和条例,限制和打击违法的宗教活动,利用公安部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一些非法教派进行打击和取缔。
当局的这一措施并没有成功,反而使更多的教派转入地下活动,致使政教关系更加紧张。
四是戈尔巴乔夫与东正教时期。
戈尔巴乔夫掌权后,与苏联前几任首脑不同,在宗教问题上,他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要对苏联过去实行的宗教政策重新审查和评价,认为过去苏联共产党实行的宗教政策错了,必须纠正。
1990年10月,苏联正式颁布了由戈尔巴乔夫签署的新的“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
这部法规内容与以往的法规相比有很大变化,如赋予教会以法人地位,取消对宗教团体的种种限制,允许宗教团体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规定教牧人员和教徒与其他公民享有平等权利;取消对未成年人受宗教教育的限制;允许军人参加宗教活动等等。
这部法规的实施是自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苏联政府在宗教领域政策的重大变化,使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东正教在传入俄罗斯后的一千年中,经历了俄罗斯历史中的五个大阶段:基辅罗斯时期,莫斯科公国时期,帝国时期和苏维埃时期。
其中苏维埃时期的历史最为短暂,仅仅74年。
但这74年的历史却与此前的历史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尤其对于东正教来说,是它传入俄罗斯后所经历的最为艰难。
最为特殊的时期。
希望通过对上述四个阶段的研究,能使我们比较辨证与全面的看待苏联与宗教的关系,并对如何看待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与宗教和教会的关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东正教》作者:[俄罗斯]布尔加科夫出版时间:2001-8-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俄国东正教会改革》作者:戴桂菊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1-1
《东正教史》作者:乐峰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