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原生动物门
3.3.3肉足纲的重要类群 约8000种,依伪足形态的不同分二 个亚纲。 3.3.3.1根足亚纲 伪足为叶状、指状、丝状或根状。
痢疾内变形虫
滋养体:多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 的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 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 段。 包囊:指原生动物不摄取养料的 阶段,周围有囊壁包围,抵抗不 良环境能力强,是原虫的感染阶 段。
胞饮作用:变形虫能摄取一些液体 食物,如在含有蛋白质、氨基酸或某些 盐类的液体环境中。这些分子或离子吸 附到变形虫质膜表面后,使膜发生反应 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断裂 形成一些液泡,将吸附物包裹其中移到 细胞质中,这些液泡和溶酶体结合形成 多泡小体,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 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故称为胞 饮作用 。
第3章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在五界系统中属于原生生 物界。一般认为原生动物约有3万多种, 也有的人认为有4.4万种,其中化石种类 2万种,营自由生活的1.7万种,寄生的 约0.68万种。
3.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原生动物是世界上最原始、最 低等的单细胞动物。也有群体状态。 2、具有一般动物细胞所没有的特 殊细胞器(如胞口、胞咽、伸缩泡、鞭 毛等 ),表现类似高等动物的各种生活 机能,如运动、消化排泄、感应等。
3.2.1 代表动物—眼虫 (Euglena)
有机质丰富的水沟、池沼 或积水。
3.2.1.1 形态结构与机能 1、表膜:带有斜纹的表膜
2、鞭毛与运动
3、趋光性与营养:
4、水分调节、排泄与呼吸 绿眼虫在有光时,能利用光合作用 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利用呼吸作用 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无光时, 则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表膜泡、动纤丝与刺丝泡
2、摄食与消化 3、伸缩泡与水分调节
4、生殖 通常行横二裂生殖,条件好时每 天可分裂1—2次,有时也可进行接 合生殖,以增加生活力。
3.5.2 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1、一般体表终生具纤毛,并以纤毛运动。纤 毛的结构与鞭毛相同,但较短,数量也较多,运动 时节律性强。纤毛可成排分散存在,也可由多数纤 毛粘合成小膜,排列在口的边缘,称小膜带;也可 由一单排纤毛粘合形成波动膜;还可成簇粘合成束 称棘毛。
8、包囊和分布
许多原生动物在生活环境恶化或某 些未明的原因时,其体表能分泌出一些 物质,把自身包裹起来,不吃不动,形 成包囊,以保证自身度过干燥、严寒、 酷暑等不良环境,且又易被风带到其他 地方。因此原生动物的分布广泛,海水、 淡水、潮湿土壤中均有,并有许多寄生 种类。
3.2 鞭毛纲(Mastigophora)
纤毛虫能够分泌一些物质使悬浮颗粒物 质和细菌凝为絮状物。絮凝现象关系到活性 污泥氧化有机物质的能力和沉淀的能力,进 而提高出水质量。另外以细菌为食的纤毛虫 能够吃掉大量的细菌。例如奇观单缩虫1小时 能吃三万个细菌。这也大大有助于改善出水 质量。
3、原生动物与养鱼的关系 水中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通常是 鱼虾贝类的直接或间接的天然饵料。 养鱼水域原生动物数量增大,取食 藻类,造成水体缺氧。并且养殖水体大 量出现原生动物往往是水质不良的标志。 但是原生动物特别是一些纤毛虫生产量 大,营养丰富,有望大量培养作为水产 经济动物苗种的开口饵料,如草履虫。
4、原生动物的运动是通过鞭毛、纤 毛、伪足等来完成的。 5、营养主要有三种方式。有色素体 的鞭毛虫,象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营养物质,进行光合营养 (Phototrophy);变形虫等靠吞噬其他生 物或有机碎屑为食的,进行吞噬营养 (Phagotlophy) ;寄生种类则借助体表 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的可溶性有机物, 进行渗透营养(osmotrophy)。
3.4.3 孢子纲的重要类群 球虫类:兔球虫(国内有9种)
血孢子虫类:焦虫类(巴贝斯焦虫, 泰勒焦虫)
巴贝斯焦虫
粘孢子虫类:碘孢虫
碘孢虫
3.5 纤毛纲
3.5.1.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3.5.1.1 形态结构与机能
生活环境:有机质丰富的污水沟或 池塘。 外形:倒置的草鞋,前端钝圆,后 端稍尖,肉眼隐约可见。 结构:纤毛、口沟、表膜、细胞质 分化为内质和外质、刺丝泡、胞口、胞 咽、食物泡、伸缩泡、一大核,一小核。
利什曼原虫
锥虫
锥虫
披发虫
3.3 肉足纲(Sarcodina)
3.3.1 代表动物—大变形虫
清水池塘或水流缓慢的浅水中,浸 没于水中的植物或其他物体的粘性沉渣 中,在富生藻类的浅水中分布较多。 体形可随原生质的流动而经常改变。 3.3.1.1形态结构与机能 质膜、外质、内质 (分为凝胶质和溶 胶质、细胞核、伸缩泡(无固定位置, 外有一层单位膜,膜外围绕许多小泡。 再外有一圈线粒体)、食物泡等。
3 、原生动物的体表 ( 也就是细胞的 表面)具有细胞膜,有的种类极薄,不能 使动物体保持固定的形状,身体的外形 随里面细胞质的流动而不断改变,这种 膜称为质膜。多数原生动物的体表有较 厚且具有弹性的膜,能使动物体保持一 定的形状,虽在外力压迫下改变了形状, 但外力取消时,即可由弹性使虫体恢复 原状,这种膜称为表膜。还有些原生动 物的体表,形成了坚固的外壳,外壳有 几丁质、矽质、钙质或纤维质等。
6、原生动物的呼吸主要是通过体表 直接与周围的水环境进行的,并通过体 表和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de)排出 部分代谢废物。 7、原生动物的生殖多种多样,分为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又有四 种方式,包括二裂(有纵二分裂和横二分 裂两种)、复分裂、出芽等。有性生殖包 括配子生殖 ( 同配生殖、异配生殖 ) 、接 合生殖(纤毛虫特有的)等。
红细无 血胞性 细前世 胞期代 内、在 期红人 血体 细内 胞。 外分 期红 和血
进有 行 性 。 世 代 在 某 些 雌 按 蚊 体 内
裂体生殖:核先进行多次分裂, 然后每个核各自占据一部分细胞质 分裂开来的分裂方式,有利于迅速 增值。 裂殖体:核分裂,质未分裂的 细胞体。 裂殖子(潜隐体):裂体生殖 所产生的子代个体。
3.2.3 鞭毛纲的重要类群
约2000种,营养方式不同分2亚纲
3.2.3.1 植鞭亚纲
一般具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 用。无色素体的种类,其结构也与有 色素体种类相似,只是在进化进程中 失去了色素体。自由生活在海水或淡 水中,种类多,形状各异,单体或群 体。
盘藻
夜光虫 沟腰鞭虫 角鞭虫 钟罩虫
夜光虫
多子小瓜虫
车轮虫
游仆虫
棘尾虫
钟虫
喇叭虫
棘尾虫
棘尾虫
喇 叭 虫
钟虫
喇叭虫
喇叭虫
3.6 原生动物经济意义
1、原生动物在水体生物监测中的 应用
在污染程度不同的水体中生活着不 同种类的原生动物,所以不同的原生动 物可以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污水 生物系统的范围从未污染的区域到严重 污染的区域可分为污染外带(未污染 的)、寡污带(很少污染的)、β中污染 带(中等污染)、α中污染带(污染较重) 和多污带(非常严重地污染)。如绿眼 虫为重度污染指示物种。
2、纤毛虫是所有原生动物中结构最复杂 的。具表膜下纤丝系统,细胞核一般分为大、 小核,多具摄食的胞器。 3、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 合生殖。
3. 5.3 纤毛纲的常见种类
小瓜虫 、车轮虫、棘尾虫、游仆虫、喇 叭虫、钟虫(体形似高脚小酒杯,口缘常向外 扩张成“缘唇”。具不分支的柄,内有肌丝, 故能伸缩自如,大核带形。)
表壳虫
沙壳虫
3.3.3.2 辐足亚纲(Actinopoda)
具轴伪足。 太阳虫(Actinophrys) (Radiolaria) 放射虫
放射太阳虫
艾氏辐射虫
等辐骨虫
放射虫
辐射虫
有孔虫
3.4 孢子纲
3.4.1 .代表动物 —— 间日疟
原虫 间日疟原虫有人和按蚊 2 个寄 主,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 无性世代在人体内,有性世代在某 些雌按蚊体内进行,借某些雌按蚊 传播。
2、原生动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原生动物可以在人们处理废水和污水时 建立起来的人工体系中栖居。原生动物在活 性污泥和渗滤池中都很丰富,纤毛虫是优势 种群,其后是肉足虫和鞭毛虫。 柯尔兹等人对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群落 的组成与出水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 凡是水质较好的,该厂的活性污泥中必定有 大量的多种纤毛虫。反之,出水质量低的工 厂的活性污泥则均不含纤毛虫而只有其它少 见种类的原生动物。
裸甲腰鞭虫
沟腰鞭虫
角鞭虫
赤潮:生活在海水中的夜光虫 、沟腰鞭 毛虫和裸甲腰鞭毛虫等在海洋中大量繁 殖,并密集在海面上时,可造成自身缺 氧死亡,并分解放出有机物,使海面呈 暗红色,还发出臭味的现象。
钟罩虫
3.2.3.1 动鞭亚纲(Zoomastigim)
一般无色素体,不能自己制造食物, 异养,自由生活或寄生。
3、伸缩泡与渗透调节
4、呼吸、生殖与包囊 通过体表进行。只进行无性繁殖, 一般二分裂繁殖。
3.3.2 肉足纲的主要特征
1、伪足是本纲动物运动、摄食的细 胞结构,依其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以下四种:①叶状伪足,较宽扁,呈叶 状或指状,如变形虫、表壳虫; ②丝 状伪足,多由外质形成,细丝状,一般 不分枝,如鳞壳虫; ③根状伪足,细丝 状,分支吻合成网状,如有孔虫。 ④ 轴伪足 ,细长,中央有由微管组成的富 于弹性的轴丝。形状较固定。如太阳虫、 放射虫。
2、体表无坚韧的表膜,仅有极薄的 质膜。虫体有的裸露,有的质膜外具石 灰质或几丁质或矽质外壳。 3、细胞质常分化为明显的外质和内 质,内质又分为凝胶质和溶胶质,且可 相互转换。 4、通常为二分裂繁殖,除有孔虫和 放射虫外,一般不行有性生殖。 5、形成包囊者极为普遍。 6、广泛生活于淡水、海水中,也有 寄生种类。
孢子生殖:由母体产生出没有 性别分化的孢子,不经过两两结合, 每个孢子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 方式,无性孢子只可能通过有丝分裂 或无丝分裂来产生,而不可能通过减 数分裂来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