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概述二讲义
3、因声求义 一切天人皆到会,果然见一病维摩。多将汤
药问因依,大照国师寻斩候。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长饥不食真修饭,麻麦将来便短终。 (《敦煌变文集·八相押作文》)
浮囗乘厩之龙骑,飡百官之珍饍。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王梵志诗》:“亲家会宾客,在席有尊卑。 诸人未下筋,不得在前椅。”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
古白话词汇研究史
二十世纪以前的情况
一、口语词诠释的专书 东汉服虔《通俗文》 《文选注》:骨中脂曰髓、耳珠曰珰、板阁曰栈、
日阴曰映。 《初学记》:南楚以美色为娃、牀三尺五曰榻板、 《太平御览》:门扇饰谓之铺首、客堂曰庌、腋下
謂之脇、方絮曰紙、張帛避雨謂之繖葢、火斗曰熨、 醬杯曰盞或謂之盌。 《艺文类聚》:匕首,劒屬,其頭類匕,故曰匕首。 《后汉书》李贤注:营居曰坞。
一与清景遇,每忆平生欢。如何方恻怆,披衣露更
(转)寒。
(韦应物《秋夜》)
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即)行。
(元稹《估客乐》)
何当(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杜甫《秦州杂诗》)
莫倚忘怀,西风也解(会),点检尊前客。
(辛弃疾《念奴娇·重九席上》)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三、文革时期的萧条阶段 四、七十年代的复苏阶段 1977年中华书局重印《诗词曲语辞汇释》 蒋礼鸿、王锳、徐震堮、张永言
五、八十年代至今的繁荣阶段 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唐宋笔记语辞汇释》 郭在贻《训诂丛稿》《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 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 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 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汇释》 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辞例释》 吴金华《三国志校诂》《世说新语考释》 袁宾《禅宗著作词语汇释》《禅宗词典》 李维琦《佛经释词》 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 方龄贵《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 王学奇《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
遂令左右交屈夫人,夫人蒙屈,来至西门前。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
煞猪羊,羞玉馔,屈命亲情恣欢晏。 (《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
士良遣宦者召之,曰:“中尉屈大尹。”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五)
呼左右屈二娘子出见秀才。” (《周秦行记》) 一旦芒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
黄河(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
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杜甫《东屯月夜》)
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若临瑶池前,想望昆仑
丘。
(高适《俯见南山作》)
(《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讲经文》)
去年秋晚此园中。携手玩芳丛。拈花嗅蕊,恼烟撩雾,拚醉
倚西风。
(欧阳修《少年游》)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居易《琴茶》)
照水光偏白,浮云色最明。 (李华《海上生明月》)
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 (《曾东游以诗寄之》)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君不见青海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2005) 蒋冀骋、吴福祥《近代汉语纲要》(1997) 袁 宾《近代汉语概论》(1991) 杨建国《近代汉语引论》(1993) 向 熹《简明汉语史》(1992)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
词语的考释; 常用词演变的研究; 构词法的研究; 各阶段词汇系统的研究; 词汇发展史的研究;
水。”
(李白《古风》)
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
(刘希夷《公子行》)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杜甫《阆水歌》)
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韦庄《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诗》)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杜牧《遣怀》)
屈得夏侯萧相至,登筵赴会让尊卑。 (《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
《夫妇生五男》:“夫妇生五男,并有一双 女。……男女一处生,却似饿狼虎。粗饭众 厨飱,美味当房佉。”
《敦煌变文集》:“新妇惯唤向村中自由自 在,礼宜(仪)不学,女翁不爱,只是手提 竹笼,恰似傍田拾菜。如此之流,须为监 解。”
4、参考古人旧注
东坡牡丹诗云:“一朵妖红翠欲流。”初不 晓“翠欲流”为何语。及游成都,过木行街, 有大署市肆曰:“郭家鲜翠红紫铺。”问土 人,乃知蜀语鲜翠犹言鲜明也。东坡盖用乡 语云。
你富户役高,羞科并用却。吾无呼唤处,饱 喫常展脚。 (《王梵志诗》)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湿处母眠,乾处儿 卧。十月之内,受无限难辛;三年之中,饮 (氵攴)量多血乳。致使娘娘形貌,日日汪 羸;慈母颜容,朝朝瘦悴。”
《破魔变文》:“一世似风灯虚没没,百年如 春梦苦忙忙。”
2、排比归纳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
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
(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
晓起闲看雨,垂檐自滴阶。风清想林壑,云湿似江 淮。 (姚合《奉和门下相公雨中寄裴给事》)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
家。
(王勃《九日》)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
梅。
(东方虬《春雪》)
君归与访移家处,若个峰头最较幽。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一、词语考释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序》:“凡此方法, 大率不出刘淇氏《助字辨略》、王引之氏 《经传释词》及清代诸训诂大师所启 示。”“假定一义之经过,就其要者粗陈于 下:一曰体会声韵;二曰辨认字形;三曰玩 绎章法;四曰揣摩情节;五曰比照意义 。”
1、认字辨音
颜师古《匡谬正俗》:
或问:曰生生之具谓之什器,什是何物?荅曰:此 名原起军戎,遂谓天下通称。军法五人为伍,二五 为什。一什之内,共有器物若干,皆是人之所须, 不可造次而废者。
上古之时草居露宿,恙,噬人虫也,善食人心,人每 患苦之,凡相问曰:无恙乎?非谓疾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
蚁,秦中多巨黑蚁,好斗,俗呼为马蚁。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黎锦熙《中国近代语研究提议》 (1928)
《中国近代语研究法》
(1929)
《近代国语文学之训诂研究示例》(1934)
吕叔湘
二、五十年代的发展变化 1958年,王力《汉语史稿》 1945年,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1959年,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1964年,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
二、小学注疏类著作
魏张揖《埤苍》 玄应、慧琳《一切经音义》 宋《广韵》、《集韵》 辽行均《龙龛手鉴》 明方以智《通雅》:“俗語以粗大為奘。” 清梁章鉅《称谓录》:“行在有号破落户者,巧于
正昼通衢窃取人所带之物。”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暂”注:“今俗语云霎
时间即此字。” “脱”注:“今俗语谓瘦太甚者曰 脱形,言其形象如解蜕也。”
张永言《世说新语辞典》 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 蒋礼鸿《敦煌文献语言词典》 王利器《金瓶梅辞典》 白维国《金瓶梅辞典》 胡竹安《水浒词典》 李法白《水浒语词词典》 刘坚等《唐五代语言词典》《宋语言词典》 《元语言词典》
通论性的专著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1994)
王观国《学林》:
《史记·陈涉世家》曰:陈胜已为王,其故 人尝与耕者欲见王,乃召入宫,见殿屋帐帷, 客曰:“伙頥。”《汉书·陈涉传》曰:伙。 盖伙颐者,楚人土语惊叹夸大之声也,而班 固于汉书乃削去颐字,惟存伙字,则楚俗之 声不全矣。
明代郎瑛《七修类稿》、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武林本曰虎林唐避帝諱故也。
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 (李商隐《宋玉》)
力小若易制,价微良易酬。
(韩愈《驽骥》)
青衫脱早差三日,白发生迟校九年。
(白居易《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书怀见赠》)
梅芳勿自早,菊秀勿自赊。 (元稹《早春》) 苔痕作意生秋壁,树影无端上古帘。
徐渭《南词叙录》胡震亨《唐音癸笺》:
虾蟆陵……常乐坊内家东有大塜,俗呼为虾蟆陵, 曲中出美酒,长安称之。相传是董仲舒墓,门人至 此下马,故名。
暖屋,今之入宅与迁居者,邻里醵金治具过主人饮, 谓之曰暖屋,或曰暖房。王建宫词:大仪前日暖房 来。则暖屋之礼其来尚矣。
成就 1、记载了大量口语词并作了诠释; 2、反映了口语词产生的发展变化; 3、反映了现代汉语一些词汇的来源; 4、记载了古白话的方言词语; 5、对口语词的理据作了探讨。
吕叔湘说:“多偏重于从古籍中寻找近代词 汇的出处,而对这些词语本身的意义研究不 够。”
1、有些词语的诠释缺乏科学性。 2、缺乏明确的历史观念,把不同时代的词语
放在同一个平面加以罗列。 3、缺乏系统性
二十世纪以来的情况
一、20世纪初西学东渐时期的草创阶段
罗振玉《俗说》
胡朴安《俗语典》
(林逋《杂兴》) 清江空旧鱼,春雨馀甘蔗。(杜甫《遣兴五首》) 若非天上神仙宅,须是人间将相家。
(韦庄《令狐亭》) 水浅游鱼浑可数,山深药草半无名。
(陆游《山行》)
(2)异文比较
若为别得横桥路,莫隐(不忆)宫中玉树花。
(储光羲《明妃曲》)
忆渠愁只(即)睡,炙背俯晴轩。
(杜甫《忆幼子》)
《文选·吴都赋》:“幸乎馆娃之宫。” 刘注:“吴俗谓好女为娃。”
《黄帝内经》原注:“痤,俗曰粉刺。” “寝汗谓睡中汗发于胸,溢颈掖之间也,俗 误呼为盗汗。”
三、笔记杂著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近代通谓府廷为公衙,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
牙,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 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 军中听号令必至牙旗之下,称与府朝无异,近俗尚 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 转而为衙也。 拔河河古谓之牵钓。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 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敎战。梁简文临雍部禁之而不 能絶。古用篾缆,今民则以大麻絙,长四五十丈, 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前。分二朋两相齐挽。当 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鼔叫噪,使相牵引,以却 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