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

《购物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商品的一些优惠措施,懂得把握购物时机。

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切合实际、货比三家的购买学问。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认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通过具体案例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掌握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学问。

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整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窍门无处不在。

前一段时间,我们以生活小窍门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发现了生活中的许多窍门,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购物问题。

那么这次主题活动我们就来探讨探讨购物的学问。

二、汇报分析,知识积累。

1、看一看。

教师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播放录像,展示商家的优惠活动吸引学生注意。

2、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调查、收集的信息。

教师将学生找到的资料整理展示在大屏幕上。

如:清仓处理原价80元现价50元;(削价)
夏季服装全场八折;(打折)
化妆品20倍积分;(积分)
买裘皮中轿车;(抽奖)
买200元送100元;(返券)
酸奶买四赠一;(赠送)
满18元加1元换三元钱香皂。

(换购)
3、议一议。

学生与同桌小伙伴探讨这些优惠措施的含义,不能理解的小组合作分析解决。

4、交流信息的含义,了解商家推出优惠活动主要有以上(括号中)几个方面。

引导学生作为消费者可以把握商家的优惠策略选择最佳购物时机,买到所需商品。

三、自主探究,体验感知。

怎样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呢?我们来试一试。

(一)、做消费者,购买一种新上市的饮料。

1、三家超市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措施。

甲超市买一大瓶赠一小瓶;乙超市大、小瓶全部九折;丙超市购物30元以上商品打八折。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最划算的购买场所,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买。

2、如果其他顾客购买,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归纳购买的学问,应该根据自己实际购买数量来决定到哪购买最划算。

(切合实际)(二)帮助老师买书包。

1、出示四家不同商场同类商品的具体情况。

表格:
商场商品价格优惠措施
新玛特商场蓝猫书包200元八折
东飞米奇书包200元七折
大世界蓝猫书包150元九折
东市场顽皮狗书包150元特价100元
2、小组活动,帮老师选一选。

学生小组商量购买哪个商场的书包最合适。

(教师在小组活动时指导要及时、有效,为学生明确购买方向,先算出价钱再比较其他。


3、小组汇报选择的购买场所,说出为什么。

学生找到购买窍门要货比三家。

价格相近,选质量好的;质量相近,选价格低的;价格、质量都相近时,选售后服务好的。

四、整理归纳,拓展延伸。

学生回顾购物学问和窍门,谈体会感受。

教师启发性小结: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

其实购物还有许多学问和窍门,比如怎样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怎么办、砍价的学问等等。

这些问题,让我们在下节课继续探讨。

教学反思
随着经济的日趋进步,掌握购物的学问成了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活动中掌握一些技
能,学会一些方法。

所以本节课,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具有两方面特点:
一、突出现实性、实践性
我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此为基础努力构建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

具体体现在以下环节:
课前,让学生去商场体验,调查访问各种商品的优惠措施信息。

上课伊始让学生观看我摄制的一段新玛特商场的商品优惠信息,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知,熟悉生活场景的再现使学生犹如置身于真实的大社会氛围之中,学生顿时兴趣倍增。

再现两次购物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实践购物。

这些活动的设计,很自然的就与生活联系了起来。

让学生亲自参与进去,亲自尝试,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学习方式体现活动性。

如:课堂上购买表的填写过程中,学生小组交流、展示、亲自参与实践的活动,以活动做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附表:
购买量甲超市用的钱乙超市用的钱丙超市用的钱最优选择
同时因为这些活动全是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
学生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实践能力,真正体现到了以学生为本的特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把问题抛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时,我对每一步提出的问题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设疑激趣。

又引导学生多疑多问,当学生有困惑时,我不忙于给答案,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释疑,并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这样,学生既能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从而让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生动活泼的课内教学形式使同学们从不自觉到自觉经历了购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社会体验,学习认识、参于理解的这一过程,学生自觉地探索、领悟,创新地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相关的参与适应、改善社会生活的能力。

达到综合实践课实践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