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事力量对比(截至2011 年)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网站、“全球安全”网站。
注释:2 包括2009 年755 亿美元的补充拨款和2010 年1300 亿美元海外应急行动的支出。
3 包括2010 年追加的330 亿美元支出和2011 年1593 亿美元海外应急行动的支出。
4 数据截至2009 年9 月30 日。
5 包括A-10 和OA-10 型战斗机。
6 排水量3000 吨以上。
7 排水量7500 吨以上。
2001--2017 财年美国国防预算(亿美元)美国在欧洲和亚太部分地区的兵力部署(单位:人)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网站、第一财经研究院美国开启军事战略十年大调整——解读美国2012 新军事战略执笔: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陈晓晨审稿: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徐以升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报告国际关系系列第07 期总第39 期2012 年02 月13 日摘要此次美国军事战略之变,最大的变化就是战争最高原则。
美国从要求其军队“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转变为只要求美军“具备打赢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的能力”,同时在另一场可能同时发生的突发冲突中起到“干扰、破坏、威慑”的作用。
未来的美军将是“小、快、灵”的军队——小型、轻型的,高科技武装下的,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新型军队。
美国将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将中国列为其主要假想敌之一。
据此,美国将加强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地的军事基地,并加强与东亚国家的军事合作。
但是,这一战略调整尚需时间加以执行落实,短期内中美之间还不致发生硬碰硬的冲突。
在美国新军事战略中,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将得到提升。
马六甲海峡就像一个“杠铃”,连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战区。
美国调整军事战略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国深陷阿富汗与伊拉克两场战争泥潭,需要一场“瘦身运动”;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不断减轻,使得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有所降低;东亚地区的金融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不断深化,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威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地位。
美国2013 财年国防预算将印证美国军事战略调整,是新战略的具体执行方案。
美国军事预算将在五年内共削减约2600 亿美元,十年内共削减约5000 亿美元。
其中,海外行动军费五年内将在目前基础上再降低一半。
美国新军事战略是不同势力妥协的产物。
在中东与亚太何为主要战略方向、保守与变革何为军事指导思想主流、联华与制华如何协调之间,美国新军事战略尚有许多不完善、不明确之处。
前言2012 年新年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携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一道,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 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战略评估报告。
这份报告是美国放眼2020 年的远景目标;因此,它指明了未来十年美国的新军事战略。
可以说,美国已经开启了军事战略的十年大调整。
而总统与军方的联袂表明,这个战略经过多年的酝酿,在白宫与五角大楼之间达成了一致。
以总统宣布、军方出席的方式,新战略成为美国的最高军事战略,也是美军的最高指导方针。
该战略的核心有三点:第一,改变方针,集中力量——美国正式结束了奉行50 年的“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争原则,集中力量只打一场成规模的常规战争;第二,缩减规模,提升质量——美军整体将缩减规模,但是将提高军队质量,打造一支“小、快、灵”的新型美军;第三,转移目标,剑指中国——美军将精简驻欧洲的军力,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建设,并将中国列为假想敌。
对于我们来说,应当全面解读美国转变军事战略的要旨,分析这套战略行程的原因,评估其实施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以便洞悉局势。
鉴于这份报告仅仅是高级别的宏观纲领性文件,本文将结合奥巴马政府近两年来的战略调整,并结合对美国新财年国防预算的前瞻,对此进行解读。
一、解析美国新军事战略要点1、改变方针集中力量对全世界来说,此次美国军事战略之变,最大的变化就是战争最高原则。
美国从要求其军队“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转变为只要求美军“具备打赢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的能力”,同时在另一场可能同时发生的突发冲突中起到“干扰、破坏、威慑”的作用。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美国奉行“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争原则已经长达50 年。
1961 年,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将原来的“大打、打核战争”的战争原则改为“同时打赢两场半战争”,即同时在欧洲和亚洲各打赢一场大规模战争、并在非洲或其他地方打一场小规模战争。
这是“两场战争”战略的肇始。
在此后的50 年里,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也因应美国自身的国力军力兴衰,要求美军同时打赢的战争数量先后调整为尼克松-里根时期的一场半、老布什时期的两场半、克林顿-小布什时期的两场,但是实质并未发生变化。
美军一直按着同时打赢两场左右战争的原则来指导各方面的军事准备,包括军事学说、编制、装备、部署等。
具体说,50 年来的共同点是:美军一直为多场战争进行准备;一直认为战争形态是大规模战争;一直强调战争的目标为“打赢”。
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了2011 年。
2012 年新年伊始公布的美国新军事战略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战争意识。
首先,美国不再准备同时发动多场战争,而仅仅要求其军队具备打赢一场常规战争的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美军在阿富汗打仗,就不会攻打伊朗;像小布什那样同时打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不符合新的军事战略。
其次,如今的美军不仅为大规模战争准备,也准备应对突发的战争和冲突。
典型的例子是2011 年的利比亚战争,从事件乍起到美国参与出兵仅仅一个月时间,而真正的军事准备时间是按天乃至按小时计算的。
再次,美军参战也不一定是为了“打赢”了。
传统上,打仗就是为了胜利,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美国的新军事战略则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这一传统,转而认为胜利仅仅是其中一个目标,战争的目标同样可以是“破坏”或“威慑”。
例如,此时美军三个航母编队在印度洋的游弋,其目标就是对伊朗实施威慑,而不一定意味着大规模战争。
因此,美国最终放弃了“两场战争”战略,转而追求只具备打赢一场战争的能力。
2、缩减规模提升质量最高战争原则变了,美国的军队建设方略也将随之改变。
本报告将这一变化概括为“小、快、灵”。
“小”,指的是美军整体规模缩减。
新战略规定,未来十年内,美国可能将削减5000 亿~1 万亿美元的国防开支。
据此,美军将进行较大规模的裁军,裁撤人员的最高规模可能达到现有数量的十分之一。
特别是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此次裁军中将首当其冲:预计在五年之内,美军将裁撤陆军2.7 万人和海军陆战队2万人。
也有美国官员表示,未来十年,美国将削减10%~15%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规模,约合7~12 万人。
虽然这些兵力相对于美军总兵力来说只是一个零头,但这将进一步削弱“陆军为大”的传统思想。
这种数量上的改变将会进一步促进美军建军思想的转变。
此外,美国驻欧洲的军力将被大量裁撤。
美国目前在欧洲总共部署兵力8 万多人。
未来几年内,美军驻欧洲的兵力可能会大大缩减。
不过,这些留守部队将是精兵强将。
美国驻欧部队的主力将编成两个快速反应纵队,每个编队的兵力约为3000 至4000 名战斗人员,这两个快速纵队将是裁军后的精兵。
冷战结束后,美军总兵力一直处于不断减少的总体态势——虽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曾打乱这一进程。
不过,140 万人一直是一个“坎儿”——这被认为是美军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所需的最低兵力。
现在,在新的军事学说的指导下,美军可能会将总兵力降至140 万人以下,腾出军费来更新装备、改变部署、提高战斗力。
远期,美军总兵力可能将降至100 万人左右。
正如《维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报告中所言,未来的美军将是“小而精、机动灵活”的军队。
“快”,指的是美国今后的军事反应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2011 年,无论是利比亚战争的纯军事准备,还是针对伊朗的航母编队调动,其反应速度都是仅仅是几天时间;今后,这一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其战略目标是美国将具备在几天乃至几小时内到达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能力,在瞬息万变的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金融环境中追求“一剑封喉”。
客观上,这将符合未来的反恐、干预地区冲突乃至“金融战”对快速军事反应的需求。
“灵”,指的是美军的作战形态将更加“轻巧”。
例如,未来美军将不再以追求地面占领作为主要作战构想,军事威慑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美国的军事反应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美军未来将更加致力于网络战、弹道导弹防御和核威慑力量的建设,加强其战略威慑能力。
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美军还将避免“大炮打蚊子”式的消耗战,而是更多采取小规模行动和精准打击。
2011 年5 月,美军小分队深入巴基斯坦境内,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就是这种“灵巧作战”的典型战例。
此外,美国军方将逐渐停止F-22 等高端机型的采购,而将着力发展F-35 等多功能战机和远距离无人机,这是美军“轻型化”在装备方面的体现。
总之,我们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电视画面上看到的那支装甲铁流,将不再是未来美军的形态。
新的美军将是小型、轻型的,高科技武装下的,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新型军队。
表1:2001--2017 财年美国国防预算(亿美元)3、转移目标剑指中国美国新军事战略的另一大变化是地域与假想敌之变。
美军将减少欧洲的部署,将重心转移到亚太。
这也意味着,美军目前的九大司令部中,太平洋司令部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提升。
表2:美国在欧洲和亚太部分地区的兵力部署(单位:人),见文章前面的图表。
此外,美国还明确将中国视为假想敌——此前,美国仅仅将伊朗视为假想敌,仅仅称中国和俄罗斯为“战略对手”。
虽然美国从未停止过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但是新战略白纸黑字地将中国从“战略对手”“升级”为“假想敌”,还是引发了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的担忧。
为了这一天,美国其实已经准备了多时。
早在奥巴马胜选之初,他就自称将是美国的“太平洋总统”。
从2009 年夏开始,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就多次高调地提出“重返亚洲”的口号,并且也采取了实际行动,最突出的就是高调介入南海问题,试图拉拢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一些亚洲国家。
美国的如意算盘是,利用乃至制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从而重返亚洲;而美国的介入则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紧张关系,巩固美国在亚洲的政治和军事存在——这是一个对美国来说的良性循环,对中国来说的恶性循环。
在军事方面,美国也早已做好了准备。
例如,美国利用“天安舰”事件等突发事件,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
美国也与其宿敌越南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
据此,很多媒体将此次美国战略之变单纯地解读为“针对中国”。
事实上,如此狭隘地理解美国最高战略,忽视了美国作为一个全球霸权的视野。
美国新战略有针对中国的意思不假,但绝不仅限于此。
它是包含军事与政治外交在内的全盘长期战略,中国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目标而已。
1 美国亚太地区的舰上作战人员,包括舰载机飞行员等,全部归属海军序列。
目前,将中国列入美国的假想敌,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