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嫩江县高三语文4月线上教学摸底小测试卷

黑龙江省嫩江县高三语文4月线上教学摸底小测试卷

黑龙江省嫩江县高三语文4月线上教学摸底小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5分) (共1题;共15分)
1. (15分) (2020高二上·北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希望你们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希望、信仰。

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总是能给于人们希望。

《管子》有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现实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相应的影子:(),给充满挑战的未来带来希望。

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上是向好的,历史的车轮总是向着光明与希望滚滚前进。

但是,历史的发展不总是的,会经历曲折和磨难。

文化的传续也往往会遇到坎坷与阻碍。

在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进程中,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使人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始终保持对美好与高尚的不懈追求。

历史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创造出来的。

青年正处于树立信仰的关键阶段,青年的价值选择和道路选择决定了人类的未来。

同学们,你们要始终保持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信心,在人生的重要关头做出正确的选择,信仰的道路以希望之光照亮,让希望点燃你们前行的火炬。

一一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竖立大体一帆风顺难免
B . 树立总体风平浪静未免
C . 树立总体一帆风顺难免
D . 竖立大体风平浪静未免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也都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困惑提供启示和借鉴
B . 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也都可以在现实中为我们的困惑提供启示和借鉴
C . 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我们也都可以为今天的困惑找到启示和借鉴
D . 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我们也都可以为现实中的困惑找到启示和借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让希望之光点燃你们前行的火炬,以信仰照亮希望的道路。

B . 让希望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以信仰之光点燃信仰的火炬。

C . 以信仰照亮希望的道路,让希望之光照亮你们前行的火炬。

D . 以希望点燃信仰的火炬,让信仰之光照亮你们前行的道路。

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共1题;共10分)
2. (10分) (2016高三上·桐乡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1)
两首诗都写到了________这一意象,表现了主人公的________之情。

(2)
简要分析两首诗在主要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 (共1题;共25分)
3. (25分) (2020高一上·渭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征,巨鹿人也。

近徙家相州之内黄。

武德末,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

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

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

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

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

后数日,薨。

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

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

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

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

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

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对文中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 .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 .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 .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B . 在《过秦论》中,作者贾谊有“合从缔交,相举为一”的表述,“合从”指的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政策。

C .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颛臾“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

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 .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国家在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后,就要“谨庠序之教”,庠序:是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 . 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 . 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 . 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②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5分) (共1题;共15分)
1-1、
1-2、
1-3、
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共1题;共10分)
2-1、
2-2、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 (共1题;共25分)
3-1、
3-2、
3-3、
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