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
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
4
N型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
N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多子),空穴为少数载流子 (少子)。N型半导体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
5
P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半导体晶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如硼(B)、铟 (In)等,则构成P型半导体。
三价的元素只有三个价电子,在与相邻的硅(或锗)原子组成共价键时, 由于缺少一个价电子,在晶体中便产生一个空位,邻近的束缚电子如果获 取足够的能量,有可能填补这个空位,使原子成为一个不能移动的负离子, 半导体仍然呈现电中性,但与此同时没有相应的自由电子产生,如图所示。
N+
D反型层
++
显然改变UGS 先令漏源电压UDS=0,加入栅源电压 就会改变沟道, U GS以后并不断增加。 从而影响 ID , 带给栅极正电荷,会将正对 SiO2 GS对 这说明UU ID GS 层的表面下的衬底中的空穴推走,从而形成 的控制作用。
一层负离子层,即耗尽层,用绿色的区域表 示。
S iO 2
N+
P 型衬底
空穴 电子 正离子 负离子
同时会在栅极下的表层感生一定 当UGS较小时,不能形成有 的电子电荷,若电子数量较多,从而在 效的沟道,尽管加有UDS ,也不 漏源之间可形成导电沟道。 能形成ID 。当增加UGS,使ID刚 沟道中的电子和 P型衬底的多子导 刚出现时,对应的UGS称为开启 电性质相反,称为反型层。此时若加上 电压,用UGS(th) 或UT表示。 U ,就会有漏极电流 I 产生。
本征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
2
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杂质,可使其导电性能显著改变。 根据掺入杂质的性质不同,杂质半导体分为两类:电子型(N型) 半导体和空穴型(P型)半导体。
3
N 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半导体晶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如磷 (P)、砷(As)等,则构成N 型半导体。 五价的元素具有五个价电子,它们进入由硅(或锗)组成 的半导体晶体中,五价的原子取代四价的硅(或锗)原子,在 与相邻的硅(或锗)原子组成共价键时,因为多一个价电子不 受共价键的束缚,很容易成为自由电子,于是半导体中自由电 子的数目大量增加。自由电子参与导电移动后,在原来的位置 留下一个不能移动的正离子,半导体仍然呈现电中性,但与此 同时没有相应的空穴产生,如图所示。
8
PN结中的扩散和漂移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矛盾的。在一定条 件(例如温度一定)下,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逐渐减弱,而少数 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则逐渐增强,最后两者达到动态平衡,空间电荷 区的宽度基本稳定下来,PN结就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PN结的形成演示
空间电荷区 空间电荷区
- - - -
-
- - - -
作成:高能杰 扬州虹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4年8月
H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半导体材料简介 场效应管简介 场效应管分类 N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工作原理 N沟道耗尽型MOS场效应管工作原理 各种场效应的特性曲线 场效应管与双极型晶体管比较 场效应管的各项参数 场效应管的命名规范
I D/ mA 可变电阻区
过损耗区
曲线分五个区域: 击穿区 (1)可变电阻区 (2)恒流区(放大区) (3)截止区 (4)击穿区
4V
恒流区
O
5 10 15
截止区
3..5V 3V U GS 2V U DS /V
(5)过损耗区
21
从漏极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得到转移特性曲线,过程如下:
I D/ mA
DS D
18
漏源电压UDS的控制作用
设UGS>UGS(th),增加UDS,此时沟道的变化如下。
U DS UGS>UGS(th) S G ++
N
+
++
N
+
显然漏源电压会对沟道产生影响,因 为源极和衬底相连接,所以加入UDS后, ID UDS将沿漏到源逐渐降落在沟道内,漏极 预夹断 和衬底之间反偏最大,PN结的宽度最大。 D 所以加入UDS后,在漏源之间会形成一个 倾斜的PN结区,从而影响沟道的导电性。
P 型半导体中,空穴为多数
载流子(多子),自由电
子为少数载流子(少子)。
P 型半导体主要靠空穴导电。
P型半导体共价键结构
6
PN结的形成
多数载流子因浓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如图所示。
由于空穴和自由电子均是带电的粒子,所以扩散的结果使P区和N区原 来的电中性被破坏,在交界面的两侧形成一个不能移动的带异性电荷的离 子层,称此离子层为空间电荷区,这就是所谓的 PN结,如图所示。在空 间电荷区,多数载流子已经扩散到对方并复合掉了,或者说消耗尽了,因 7 此又称空间电荷区为耗尽层。
半导体材料简介
本征半导体 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材料称为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的原子结构及共价键 共价键内的两个电子由相邻的原子各用一个价电子 组成,称为束缚电子。图所示为硅和锗的原子结构和共 价键结构。
硅和锗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结构
1
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 温度越高,半导体材料中产生的自由电子便越多。束缚电 子脱离共价键成为自由电子后,在原来的位置留有一个空 位,称此空位为空穴。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成 对出现,数目相同。图所示为本征激发所产生的电子空穴 对。
I D/ mA
恒流区
UDS 10V
4V
O
5 10 15
3 ..5V 3V U GS 2V U DS /V
4 3 2 1
O
1 2 3 4
U GS /VΒιβλιοθήκη UGS(th)22
N沟道耗尽型MOSFET
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结构和符号如下图所示,它是在栅极下方的 SiO2绝缘层中掺入了一定量的正离子。所以当UGS=0时,这些正离子已经 感生出电子形成导电沟道。于是,只要有漏源电压,就有漏极电流存在。
11
(2)PN结外加反向电压 PN结P端接低电位,N端接高电位,称PN结外加反向电压,又称PN结 反向偏置,简称为反偏,如图所示。
P端引出极接电源负极,N端引出极电源正极的接法称为反向偏置; 反向偏置时内、外电场方向相同,因此内电场增强,致使多子的扩 散难以进行,即PN结对反向电压呈高阻特性;反偏时少子的漂移运 动虽然被加强,但由于数量极小,反向电流 IR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 计,此时称PN结处于截止状态。
空间电荷区出现后,因为正负电荷的作用,将产生一个从N区指 向P区的内电场。内电场的方向,会对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起阻碍 作用。同时,内电场则可推动少数载流子(P区的自由电子和 N区的 空穴)越过空间电荷区,进入对方。少数载流子在内电场作用下有 规则的运动称为漂移运动。漂移运动和扩散运动的方向相反。无外 加电场时,通过PN结的扩散电流等于漂移电流,PN结中无电流流过, PN结的宽度保持一定而处于稳定状态。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转移特性曲线有两条,转移特性曲线和漏 极输出特性曲线。 1.转移特性曲线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转移特 I D/ mA 性曲线如左图所示,它是说明栅源电 压UGS对漏极电流ID的控制关系,可 U DS 10V 用这个关系式来表达,这条特性曲线 4 称为转移特性曲线。 3 转移特性曲线的斜率gm反映了栅 2 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 gm 1 称为跨导。这是场效应三极管的一个 U GS /V O 1 2 3 4 重要参数。
扩散与漂移达到动态平衡 形成一定宽度的PN结 多子 扩散 形成空间电荷区 产生内电场
促使
少子 漂移
阻止
P区 N区
P区
空间电荷区
N区
+ + +
+ + + + + +
+ + + + + +
+ + +
载流子的扩散运动
内电场方向 PN 结及其内电场
10
(1)PN结外加正向电压 PN结P端接高电位,N端接低电位,称PN结外加正向电压,又称PN 结正向偏置,简称为正偏,如图1.8所示。 PN结外加正向电压(也叫正向偏置)时,如左下图所示: 正向偏置时外加电场与内电场方向相反,内电场被削弱,多子的扩 散运动大大超过少子的漂移运动,N区的电子不断扩散到P区,P区 的空穴也不断扩散到N区,形成较大的正向电流,这时称PN结处于 导通状态。
S G D D
+++++++++ N+ N+
I D /mA 6 5 4 3 2 1
UGS(off) 4 3 2 1 0 I DSS
IDSS
S iO 2 G S B
夹断电压
P 型衬底 B
U GS/V
当UGS=0时,对应的漏极电流用IDSS表示。当UGS>0时,将使ID进一 步增加。UGS<0时,随着UGS的减小漏极电流逐渐减小,直至ID=0。对 应ID=0的UGS称为夹断电压,用符号UGS(off)表示,有时也用UP表示。N沟 道耗尽型MOSFET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右上图所示。 23
12
场效应晶体管简介
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 应管。主要有两种类型: 1.(Junction FET—JFET)结型场效应管; 2.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ET,简称MOSFET)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或者MOS场效应管 结型场效应管和MOS场效应管都有N沟道和P沟道之分,MOS场效应 管还有增强型和耗尽型之分,结型场效应管只有耗尽型,所以场 效应管共有六种类型的管子。场效应管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 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 电阻高(107~1015Ω )、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 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 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