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一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
……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二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
《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摘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
请举两例宋朝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3分)(2)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容的创新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工开物》的作者。
(2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1分)2. 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一材料二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 1900万人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 4141万人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 4531万人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1690万人材料三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请你将材料一中的A补充完整。
(1分)(2)指出材料二表格中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呈现的变化趋势。
并指出导致这种趋势的原因。
(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
说说经济发展与对外交往的关系。
(3分)3. 整顿吏治事关国家久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一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
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 ),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三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
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
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
(1分)(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
(2分)(3)据材料三指出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
并指出上述三位皇帝加强吏治的根本目的。
(2分)(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古代中国整顿吏治对当前反腐倡廉的启示。
(1分)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曾论述道:“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4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
……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
……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
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请回答:(1) 你知道文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吗?它是哪两个政权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6分)(2)黄仁宇先生对此和议有什么评价?你的看法是怎样的?(8分)(3)评价历史问题应该科学而全面,我们经常会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
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一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这一思想?(4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 图2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yù)《萍洲可谈》材料三渺茫之际,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汝适《诸蕃志》材料四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外国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请回答:(1)我国最早在何时制造了指南仪器?材料一中两种指南仪器的名称分别叫什么?(6分)(2)你从材料二、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6分)(3)请你结合材料四想象一下,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4分)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
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材料二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什么?(8分)(2)宋代城市形成时有哪些特点?(4分)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元)中叶以后,则剧家悉为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
……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科举)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材料二这座城()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
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
——《马可•波罗行纪》材料三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
它负责处理境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请回答:(1)隋朝时称作,南宋时称作临安。
从材料一画线处可看出王国维认为成为元杂剧中心的原因是。
(4分)(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①小题计分)(6分)①依据材料二,归纳商业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一概括城市的主要功能。
②依据材料三,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复习参考答案1.(1)澶渊之盟。
此和议是北宋在澶州打退辽军,双方议和后签订的。
(2)提示:他认为一方面用钱物来换和平是值得的、可取的,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此和议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
他说得对,但更应明确两者相比较,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它比一个朝廷的面子或尊严更重要。
(3)春秋时期老子最早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1 )战国时期。
司南、罗盘针。
(2)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在阴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则通过观测日月星辰。
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3)阿拉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也学会使用指南针。
他们又把指南针传入欧洲。
3.(1)城市(镇 )兴起,商业繁荣,纸币产生,海外贸易兴盛。
宋代商业繁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都由集市贸易兴起;都产生了市民阶级;都由小集市发展成城市(镇);都是自发形成。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1)余杭杭县废科举儒士移情于词曲 (2)①表现:打破市坊界限;市场规模大;商品种类繁多;交易量可观;注重市场管理。
功能:文化中心;商业中心。
②职能: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的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3)作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统一;加强经济管理,推动经济发展;沟通对外交往,促进文明交融;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训练题目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民间流传着“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材料二“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2)宋朝时为了管理对外贸易,设置了哪一专门机构?(2分)清朝政府特许的利用商人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海一号”沉船重要的研究价值。
(4分)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京城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瓦舍勾栏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卖药材,卖古玩、字画的……十分热闹。
大的瓦舍勾栏,可以容纳几千人”这个地方的存在,真是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人教版中国历史下册》(1)材料一中娱乐场所被称为什么?(2分) 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在这里工作的主要是从事哪两种职业的人?(2分)材料二 (3)左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这种纸币在当时叫什么?最早出现于哪一地区?(4分)3. (12分)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民族团结、友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