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水轮机厂最大的优势是低水头贯流式、轴流式和高水头的混流式和冲击式。
冲击式在国内独孤求败,特别是国产四喷嘴水斗式机器,所有的其他厂家生产的表明“国产”的四喷嘴水斗式水轮机都是“借鉴”了重水技术的。
2、东风电机厂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但是由于起步迟,其目前最高的技术水平大概只是停留在重庆水轮机厂90年代初期的水平。
3、杭发、富士的主流走了与外资合作的道路。
4、天发厂、杭发厂等受到冲击,大多分裂为很多小厂。
5、天津阿尔斯通、上海希科等等发展势头很猛。
6、一些以前的地方上的小的厂家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发展很快。
比如忠县和长宁厂。
7、出现大量的私企小厂,或者“皮包公司”。
特点是主要靠外协来加工产品。
在老八大金刚内重水技术是最先进的,具有国内唯一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冲击式试验台,(除了东电、哈电有试验台外,本人还没有听说那个厂家有试验台)具有很多项国内第一,综合技术实力不下于东电和哈电,但是由于近十年来管理不善,“技术人才”与“技术资料”的大量流失,以及其他一些厂家的“高薪挖人”,(甚至出现“整抬现象”一次性挖走20几人的事情都有)致使优秀人员纷纷流落到以前的竞争对手、以前不入流的小厂或新兴私企,造福了整个中国水电行业。
推动了小水电厂的发展,如今看来未尝不是好事。
仅重庆水轮机厂周围保守估计就有50家以上的小水轮机厂家。
分析原因由于技术人员的待遇太低,以及社会的经济性质的冲击,加上水电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才会使整个水电行业出现大的人才流动和生产重组。
本人意见是:未来的东电会成为世界水电行业第一流的公司。
近十年各生产厂家变化很大,重水厂也不是象以上几位说的那么好。
现在各厂但在设计手法、加工工艺、制造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
在设计手法上,有的厂使用的是传统的水轮发电机设计技术、有的厂使用的是国内目前水轮发电机设计的最新技术、还有的厂使用的是欧洲水轮发电机设计的先进技术。
在加工工艺上,有的厂使用的是微机数控设备,而有的厂还是使用的普通机床设备。
在制造水平上各厂生产技术人员的经验和实际操作水平也有差距。
最好自己考查一下。
转发一个报告给大家,报告太长了要分几次发。
发展中的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业水电设备行业的创建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1950~1953年的初建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只有重庆上海机器厂生产过几百马力的小型卧轴混流式水轮机。
从1950年起为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建设工作,国家首先在东北工业基地起步开始生产水电机组,并于1951年在哈尔滨动工兴建哈尔滨电机厂,1951年底制成两台我国第一个800kW立轴混流式机组,1952年重庆上海机器厂等几家私营工厂合并成为重庆水轮机厂。
开始了水电设备制造业的创建。
2、1954~1960年的迅速发展阶段。
1954年哈尔滨电机广大型厂房建成投产,开始生产大中型水电机组。
1959年自行设计、制成第一台新安江水电站72.5MW混流式机组,标志着我国水电设备制造进入了生产100MW级大型混流式机组的时代。
为适应扩大中小型水电机组生产的需要,从1954年到1960年一批新厂如:重庆水轮机厂、杭州发电设备厂、天律发电设备厂、南平电机厂、昆明电机厂和金华水轮机厂等中小企业相继建成。
1958年在四川省德阳开始建设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东方电机厂前身)。
这段时间兴建的工厂,为我国水电设备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1961—1976年的自行研究开发阶段。
为了自力更生发展水电建设,建立起我国自己的水电设备科研试验基地,1958年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成立,1963年第一批水力试验台(包括:一座大能量、两座小能量和一座小汽蚀试验台)通过国家鉴定投入使用。
为适应中小型水电站建设发展的需要,1958年成立一机部七、八局水电设备联合设计处(1963年迁入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开始负责组织我国中小型水电设备设计、研究和行业技术归口管理工作,1966年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大能量试验台建成。
1970年东方电机厂两座小能量和一座汽蚀试验台投入使用。
使用这些基本试验条件,开始了我国自己的研究、试验工作。
这段时间,除了对混流式、轴流式老转轮进行改型和新转轮开发工作外,还研究开发了贯流式机型、双向发电潮汐机组、轴伸贯流机组以及小型斜击式、双击式等机型,同时在零部件结构、强度和工艺方面建立相应的试验室开始试验研究。
1973年编制了我国第一个《反击式水轮机转轮暂行系列型谱》并且开发设计和生产与水电机组配套的水轮机调速器、油压装置与自动化元件、阀门、励磁装置和电气控制设备等系列产品。
1967年1月东方电机厂建成投产,至此已建成哈尔滨、东方两个大型生产企业。
天津发电设备厂、重庆水轮机厂、杭州发电设备厂等经过扩建,都能生产10MW以上的水电机组。
哈尔滨电机厂于1968年制成采用自己试验研究成功的转轮的刘家峡水电站225MW机组,1972年投运改进型的300MW机组,我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生产300MW级水电机组的国家之一。
随着水电设备生产的发展,在满足国内建设需要的同时,我国水电设备产品开始援外,出口到蒙古、阿尔巴尼亚、阿富汗等国家。
4、1978年以来是水电设备行业不断向世界水平攀登的时期。
水电设备企业多建于五十年代,虽然经过六十年代扩建发展,但在“六五”和“七五”期间技改投入很少,因此企业厂房陈旧设备老化。
随着“八五”水电建设的发展,生产任务的增加,行业主要企业在“八五:期间进行了扩建、改建厂房和增添、更新设备。
行业十四家大型骨干重点企业“八五”期间基建和技改投资约8.24亿元,其中基建投资3.42亿元,技改投资约4.82亿元。
哈尔滨电机厂结合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发展需要,于1990年建成滨海大件生产基地,解决了大件陆运的困难,制造了岩滩机组4台直径8m的转轮,为三峡机组生产开辟了途径。
同时,东方电机厂通过修建的大件运输公路,产品可从德阳运抵乐山,经岷江到达长江。
“八五”期间哈尔滨电机厂和东方电机厂的水电扩建改造使水电设备生产能力由60万千瓦提高到80~100万千瓦,两厂还分别建成了3000t和1000t推力轴承试验台。
为适应生产大型灯泡贯流式机组的需要,重庆水轮机厂、韶关发电设备厂、南宁发电设备厂都扩建了大型重型厂房,增添了一些大型设备,使水电设备行业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84~1991年期间,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测试技术,在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东方电机厂、富春江水电设备总厂和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分别建立起五座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的高水头水力试验台。
试验综合误差小于土0.25~土0.3%(见表3)。
为我国八、九十年代研制世界先进水平的转轮提供了高精度的试验条件。
混战中的中小水电设备厂家谁将胜出和中小水电设备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水电设备分会高级顾问韩毓龙不知该怎么形容自己的感受。
刚参加完分会理事会的他,一方面为这种中小水电设备厂家的聚会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陌生面孔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自己所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又让他忧心忡忡。
这一切都源于中小水电设备市场的火爆。
淘金中小水电设备市场昆明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范方的回忆追溯到了2002年,那一年昆明电机一举打破了多年来不愠不火的生产局面,总产值突破了1亿元大关,是该厂2001年总产值的三倍之多。
自此之后,该厂生产形势更是一路走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红火景象。
范方告诉记者,中小水电设备厂商从此普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中小水电设备行业峰回路转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计划的成功实施。
直接原因则是2001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的建设,正是这股农村水电建设的开发热潮带动了中小水电设备市场的高速发展。
除此之外,近年来的缺电形势也造就了中小水电设备行业的高速发展势头。
而《可再生能源法》的通过,更是为中小水电设备制造行业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全国已有的一百多家水电厂几乎全部从中受益。
有关人士透露,我国2003年完成水轮发电机组生产量为516.33万千瓦,比2002年297.89万千瓦增加了73.33%,销售量510.85万千瓦,比2002年267.55万千瓦增加90.94%。
2004年水电设备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产量在630万千瓦左右,众多厂商都是赚得盆满钵溢。
目前,小水电作为一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开发灵活、技术成熟、造价低廉的能源不仅在我国取得了很大发展,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甚至出现了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重视,大电网覆盖区比偏远地区开发的还多的局面。
一个全球性开发小水电的高潮已经从中国、从欧洲扩大到了世界上很多地方。
小水电已经从城市郊区的低水头资源开发项目发展成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实施的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已经从传统的当地一站一厂的建设发展到了广泛参与全球资源共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境交易,小水电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
也正是看到了小水电发展的美好前景,一时间各路神仙纷纷淘金中小水电设备市场。
水电设备分会秘书长董于青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水电设备制造行业的企业数量增加很快,要求加入水电设备分会的企业也很多,仅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就新增了34家企业入会。
行业四分五裂根据国际小水电中心的统计,经过50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共有100多家中小水电主机设备生产厂家。
而长期以来,中小水电设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均被全国水电八大生产厂家所占据。
被业内人士尊称为"八大金刚"的行业领跑者,技术领先、实力雄厚,有着他人无法企及的历史优势,理应在难得的市场机遇下取得高速发展。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如韩毓龙所感受到的一样,他们正在逐渐消失。
天津发电设备总厂现在剩下的生产能力已经非常可怜;杭州发电设备总厂与天发有着相同的情况,被杭州汽轮机厂重组之后,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为杭汽的垃圾发电机组生产配套的汽轮机,水电设备所占份额已经很少;重庆水轮机厂改制之后,在一条街上衍生出了80多家小水电设备制造厂商;一直发展比较好的广东韶关众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目前也陷入了困境,甚至出现停产现象;南宁发电设备总厂刚刚重新挂牌……说起这"八大金刚"的现状,董于青一声叹息,"在这个超常发展阶段,我们传统的水电设备企业全部都四分五裂了,现在的中小水电设备企业无法集中资源发展,形势一片混沌。
"谁是英雄有资金和技术保证的传统企业纷纷落马,很多不具备生产条件和资质的企业和个体老板却因为有利可图而从事小水电设备制造甚至是重型水电机组的生产。
与东方电机厂和哈尔滨电机厂两个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电设备制造厂商相比,作为第二梯队的中小水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大部分属于中小型企业,技术水平仍然是三四十年的水平,十分落后。
中小水电设备企业目前的精力主要用在拿市场,做订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