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松整地的基本方法

深松整地的基本方法

1.深松整地的基本要求
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超过25cm(黑龙江省、南方蔗区要求达到35cm以上)。

对于吉林省来说,深松整地一般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时段是秋季作物收获后(9月下旬~11月上旬),以接纳秋、冬两季的雨水和雪水,有效抵御春旱。

另一个时段是春播前后(3月上旬~5月下旬),可充分接纳夏季雨水,防止形成土壤表面径流达到抗旱或排涝效果。

作业质量要求:深松作业地块要达到深、平、细、实,深度一般在30公分以上,打破犁底层,深松后的裂沟要合墒弥平。

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疏松、细碎,没有漏耕,深浅一致,上实下暄,抗旱保墒。

根据各地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模式确定适宜的更深。

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打破犁底层。

2.深松整地的基本方法
深松机具种类可分为深松犁、全方位深松机及深松联合作业机等。

深松整地方式可分为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两种。

全面深松是用深松犁全面松土,这种方式适用于配合农
田基本建设,改造耕层浅的土壤。

局部深松是用凿形铲、双翼铲或铧进行松土与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松土,应用范围较广。

第四节深松整地作业模式
深松整地作业模式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单一深松整地模式。

拖拉机带动单一深松功能的深松机具进行作业,单一深松作业。

此种模式主要在秋季实施。

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超过25cm,拖拉机动力一般要求在80马力以上。

(二)旋耕+深松作业。

拖拉机带旋耕、深松联合作业机具,深松深度一般在25~30cm,拖拉机动力一般要求在90马力以上。

(三)灭茬+旋耕+深松三项作业或者多项复式联合作业。

拖拉机带灭茬、旋耕、深松三项或多项复式作业机具(有的同时起垄、施肥一起作业)。

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达到25cm以上,配套的拖拉机动力一般要求达到120马力以上。

(四)深松追肥作业模式。

拖拉机带动有施肥部件的深松机,苗期在宽窄行地块进行的深松施肥联合作业,二行深松机配备的动力拖拉机应在40马力以上,四行深松机配备的动力拖拉机应在80马力以上。

第一节保护性耕作技术
1.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示范推广面积的不断扩大,人们发现完全免耕只能适应部分土壤和自然条件,故1980年以后改称为保护性耕作法。

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是免耕播种,即取消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

第二节保护性耕作的好处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保护性耕作的好处至少有以下七方面:
1.增强耕地的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减少土壤水蚀。

据测算,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保水效果十分显著。

由于保护性耕作基本保持了土壤的理性结构,提高水分入渗速度,能有效减少地面径流,可以减少土壤水蚀。

秸秆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可以有效降低农田扬尘,有效地保住了土壤中的土。

在黄土高原40毫米以上暴雨情况下,传统耕作土壤流失量为73.65t/h,而保护性耕作为14.5t/h,减少土蚀80%。

在无暴雨年份,土壤流失量总体较少,传统耕作土壤流失量为1.72t/h,而保护性耕作为0.418t/h,减少土蚀73%。

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

2.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减少机械进地次数,减轻土壤压实,有利于改善土壤可耕作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据测定,保护性耕作地块土壤有机质平均每年增加0.03%。

美国长期调查结果,翻耕减少有机质,免耕则增加土壤有机质。

其基理主要是翻耕时,土壤中的有机
碳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形成气态二氧化碳而释放到大气中去了。

3.防止风蚀、秸秆覆盖地表,可以降低风速。

由于保护性耕作保持了秸秆残茬,降低风速,根茬固土,秸秆挡土,可以有效减少土粒的飞扬,保护性耕作使地湿润,增加团粒结构,也是减少风蚀的重要因素。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利用还田机械或收获机械
将秸秆直接粉碎后均匀抛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已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

4.增强土壤蓄水能力。

与多年翻耕的土壤相比,保护性耕作可以消除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能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竟,防治沙化,保护环境。

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但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可以实现保水、保肥、保土、保护环境四个目的,因而增产作用十分明显。

6.节本增效,节约成本。

由于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免耕播种,机器一次进地就可完成侧深施肥、清理种床秸秆、种床整型、播种开沟、覆土、镇压等作业,减少了机车进地次数,简化了作业环节,种地变得更省时、省工、省力、更简单,使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实施更具可操作性。

同时,也可以节约开支,减少劳动力投入,间接增加农民收入。

为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7.提高社会效益。

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免耕播种,省去了清理秸秆、耕地、整地、打垄、追肥、铲地、播种后镇压等环节。

一方面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将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提供了条件,为推动全市劳务输出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体系,实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就要从前茬作物的收获开始考虑,其主要作业内容有收获
及其秸秆处理、深松、表土作业、播种和田间管理等。

下面以玉米种植为例讲解一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工艺流程)。

一般为:(1)秋收作业-(2)秸秆处理-(3)深松(选择性)-(4)播前准备(选择性)-(5)玉米播种-(6)田间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