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话养生金秋十月,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一、秋季的特点阳气始收,阴气渐长。
1.秋季的五行属性:金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即是收敛、沉降、稳定,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的作用。
2.秋季的五脏归属:肺肺的生理特点:“相傅之官”,肺主气,司呼吸。
二、秋季养生的基本原则由于秋天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气候干燥,多风多尘,天气变化较剧烈,而秋燥易伤津耗气,人体的卫气易感不足而受病邪的侵袭,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秋天的中医保健调养应重在清燥益气生津。
秋季养生大要:生津润燥,益气养肺,滋阴润燥濡肠,补肺兼顾脾肾,忌耗散。
秋季养生——身心调养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秋季养生——饮食调养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少食辛味以补肺。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
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以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宜多吃酸性食物,忌寒凉。
”多吃酸味能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有些人爱吃酸梅止渴,其实酸梅属于碱性,过多食入酸味易影响到胃肠消化机能,容易发生溃疡。
秋季养生:以养人体阴气为本。
饮食以滋阴润肺为主,由于天气干燥、气温渐凉,宜多食性温之食,少食寒凉之物,以巩固摄人体内的正气。
偏酸性水果:苹果、葡萄、石榴、杨桃、橘子、柚子、山楂、杨桃、柠檬、枇杷、猕猴桃、番茄、荸荠、芒果、樱桃、菠萝等,以收敛肺气,而补肝气。
辛辣食物少吃:姜、蒜、韭菜、葱、椒等,可避免发散泻肺。
滋阴润燥之品:百合、银耳,甘蔗,芝麻,梨,菠菜,豆浆,蜂蜜,藕等。
秋季最佳养肺食品——白色食物藕、山药、芋头、白果、甘蔗、白萝卜、菱鸠、冬瓜、白菜、白扁豆、菜花、百合、莲子,银耳、荸荠、杏仁、白芝麻、冬笋、茭白、豆腐、牛奶、梨、鱼肉等。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秋季养生——起居调养在起居调养方面: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秋天宜穿明亮的衣服。
秋天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可以让心情更愉悦,别人看起来就有生气。
秋季养生——运动调养时至金秋,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而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
所以,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才能顶住干燥的气候。
“养收”,即在运动中注意避免运动过剧,防止汗液流失,阳气伤耗。
所以,慢跑是最理想的秋季运动方法。
秋天“养收”,不宜做活动量较大的运动,以防津液外泄过度,阳气伤耗。
秋季锻炼强调养收、内敛、适度活动的原则。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调养身体的好时间。
一般主张“静功”锻炼,如呼吸吐纳、内气功、意守功等等。
但也需要进行一些适度的户外活动与锻炼,以保持强健的体魄。
早晚天冷,不要在外面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受凉建议在室内运动,如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经络操、登山、冷水浴、健身床操、养肺按摩、晨练、小球类运动等;白天户外,建议多缓步走,走到微微出汗,每次锻炼大约30-45分钟为宜,可增强心肺功能调整气血。
锻炼方法:• 1.以静养为主的气功锻炼法,强调呼吸内守、形神内敛的各种气功均可采纳,尤其对年高体弱者更宜。
• 2.轻度运动养生法,以舒展肌肉筋骨为目的,不要求大汗淋漓、消耗体力。
如太极拳、太极剑、健身球、散步、钓鱼、郊游等,适宜于大多数人进行。
• 3.对形体肥胖而需要减肥者,则可以考虑大运动量的项目。
因为秋季养收以奉冬藏,主要是蓄积能量,肥胖者已经营养过剩,需要消耗掉过多脂肪,因而不妨运动量大些。
••不宜大运动量锻炼。
秋季人体的生理活动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
秋季养生——秋饮绿茶• 1.西洋参茶•原料:西洋参5克。
•作法:放入保温杯中开水泡饮,到晚连西洋参渣服完。
•功效:益气养阴。
•润肺茶:南沙参5克、玉竹5克、白茅根10克、桑叶5克、火麻仁5克、绿茶5克。
•方法:前五味加水约500ml,煮开20分钟,取沸汤冲泡绿茶。
不拘时服,每日1剂。
•功效:清肺润燥。
•芪防乌梅茶:黄芪15克、防风10克、辛夷花5克、乌梅5克、红茶5克。
•方法:前四味加水约500ml,煮开15分钟,取沸汤冲泡红茶。
不拘时服,每日1剂。
•功效:益所健肺。
秋季如何饮食保健?秋季养肺,在饮食调理上,要坚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宜。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
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多食银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食物,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多食果仁:如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瓜子仁、松子仁等,均具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的功能。
饮食不宜过量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天气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
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话叫“长秋膘”。
因此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暴饮暴食。
不宜过食生冷此外,秋季过食寒冷的食品或生冷、不洁挂果,会导致寒湿内蕴,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之民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要注意,应坚持“秋宜温”的主张,多吃一些温性食物。
1秋季忌食辛热香燥的食物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品,多食助燥伤阴,可以加重内热,使燥邪侵犯人体。
所以,秋季忌食辛热香燥的食物。
2秋季忌食油腻煎炸的食物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油腻食物,秋季食用后难以消化,容易积于肠胃之内。
加之脾胃功能较弱,食用油腻煎炸的食物会加重体内积滞之热,不利于人体适应秋季干燥的特性。
所以,秋季忌食油腻煎炸的食物。
3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在我国的南方,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获的季节,也是囊蚴最多的季节。
如荸荠、茭笋、菱角等,它们大都质白鲜脆、清凉爽口,吃起来味道很美,并有清热解毒、开胃消食、化痰止咳等医用功效。
4秋季忌吃肥甘食品中医认为,秋季主肺气,肺主辛味。
如果肺气太过,往往会导致肝气抑郁。
秋燥易伤津液。
因此,在饮食方面,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主,忌吃肥甘食品。
秋季养生之药物调理沙参银耳粥原料:沙参50克,银耳50克,粟米50克,冰糖10克。
做法:沙参洗净,放入陶器罐内,放入清井水,先煮30-40分钟,去沙参,放入银耳,栗米(均洗净),再煮1小时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钟,即可食用。
功用:补肺、益气、养阴。
生地麦冬粥原料:生地黄50克,麦冬(去芯)40克,粳米50克。
做法:将生地、麦冬洗净,切成碎片,装入已消毒的纱布袋内,放入陶器罐内,放入清水,先煮1小时,捞去布袋去渣,放入粳米(洗净)熬粥3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养阴补血杏仁川贝百合粥原料:杏仁30克,川贝母15克,百合3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杏仁、川贝母、百合洗净,装入已消毒的纱布袋内,先煮1小时,捞去药渣后放入粳米(洗净),再煮20-3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润肺。
黄芪淮山药粥原料:黄芪30克,淮山药40克,粳米50克。
做法:将黄芪洗净,切成片,与淮山药装入已消毒的纱布袋内,放入陶器罐内,注入清井水,先煮1小时,将药渣袋捞去,放入洗净的粳米,煮20-3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
银杞菊花粥原料:银耳、菊花各10克,糯米60克。
做法: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粥,粥熟后调入适量蜂蜜服食。
功效:养肝、补血、明目、润肤。
芝麻粥原料:芝麻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芝麻炒熟,研成细末,待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
功效:养血润燥通便。
适于便秘、肺燥咳嗽、头晕目眩者食用。
柏子仁粥原料:柏子仁20克、粳米100克、蜂蜜。
做法;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捣烂后同粳米下锅煮粥。
待粥将成时,加入少量蜂蜜焖熟即可。
功效:润肠通便、养心安神。
适用于慢性便秘、心悸、失眠和健忘者。
山药枸杞粥原料:白米100克、枸杞10克、山药300克做法:首先将白米和枸杞洗净沥干,山药去皮洗净并切成小块。
置锅于火上,将水倒入锅内煮开,然后放入白米、山药以及枸杞续煮至滚时稍搅拌,再改中小火熬煮30分钟既可。
功效:健脾补肾。
胡萝卜粥原料:胡萝卜、粳米。
做法:将胡萝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
功效:因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人体摄入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适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南瓜黑米粥原料:南瓜200克,黑米150克,大枣60克。
做法:将南瓜洗净去柄切开,取出种子切片,将黑米、大枣洗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先用猛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米烂即可。
功效:补肾润燥。
百合粥原料: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用清水泡软,加粳米和冰糖一起水煮成粥。
功效:养阴润肺。
秋天宜食荤菜:猪肉、螃蟹、鹌鹑和鹌鹑蛋、鲤鱼、虾蔬菜:胡萝卜、冬瓜、藕、银耳、芋艿、南瓜、黄花菜、黄豆、黄豆芽、豆浆、豆腐、木瓜瓜果:梨、柿子、橘子、芦柑、金橘、柚子、荸荠、香蕉、甘蔗、石榴、无花果、橄榄食品:菌类(香菇、蘑菇)、海带、紫菜、牛奶、花生米多吃新鲜蔬果——养阴润燥通便,如梨、苹果、甘蔗、香蕉、莲藕、菠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