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人物介绍
——向春龙、雷艳芳
课堂引入:提到精神分析,你们首先想
到的是什么呢?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哈 特曼、埃里克森、沙利文、卡丁纳、弗洛 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医生,精神 病学家,心理学领域的新学派——精神分析 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人类行为学方面
提出了不少革命性的、颇有争议的观点。
战争终于结束了,他的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 化,但他昔日的追随者和伙伴却因观点不合弃 他而去,几乎动摇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阿德 勒没有贪恋小圈子的声誉,把研究的热情倾注 到普通的百姓们平凡的生活中去,反而给他带 来更大的成功。
由于阿德勒对人类个体心理的出色研究和取得 的卓著成就,使个体心理学在他身后吸引了越 来越多的研究者,它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阿德勒的治疗方式就是通过分析病者的生 活风格,帮助病者提高社会兴趣,面对现 实,做出新的生活选择。
这一点是个体心理学相当独特的特征,也 是它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因为它通过提 高人的社会兴趣,改变了人在生活中的价 值观念,从而重新树立了生活目标,填补 了信仰的空白。
从这一点自看,个体心理学有一种类似宗 教的作用,而这恰恰是其他各派心理学忽 视的东西。《个体心理学》一书的作者考 西尼说:我发现个体心理学填补了我的空 虚,并优于其他理论体系,它通过它的 “社会兴趣”概念给了我一种生活哲学。
Thank you !
到了6岁之后,除了父亲开始教他拉丁语 课外,也开始他上学的生涯,藉着和同 学们的相处,荣格慢慢发现家庭之外的 另一面。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他将自己 分成了两个人格-一号和二号。一号性 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 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 认真学习;另一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 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群,靠 近大自然
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
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曾
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
会的主席,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分裂。
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神有
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
向。
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的康斯维尔,一个对宗 教相当热衷的家族,他八个叔叔及外祖母都是 担任神职人员,父亲则是一位虔诚的牧师,几 乎把信仰当成他生命的全部。家庭中浓厚的宗 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养助长了荣格的神秘主义 倾向。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 了;他的父母不和睦,经常吵架,母亲的性情 反复无常。自小他便具有特别的个性,是个奇 怪而忧郁的小孩,他大都是和自己作伴,常常 以一些幻想游戏自娱。
1925年访问伦敦,赴非洲旅行探险。 1927年开始研究炼金术 1934年创办日内瓦国际心理治疗医学会,
出任第一任主席。
1947年退隐与波兰根墙楼。 1961年6月6日病逝于苏黎士
两次晕倒事件 梦的解析事件
阿德勒的一生,可以说是不断地超越自卑, 走向成功的一生。
他患有先天性软骨病,儿时身体弱,并不特 别受宠。5岁时还得过大病,受到死亡的威胁。 但他坚强地活了过来,而且活得乐观而自信伊德的前妻生的两个孩子比西格蒙德大二十岁左 右,他们没有去维也纳,而是移居到英国的曼彻斯 特。西格蒙德是他父亲与后妻生的长子,下面还有 两个弟弟和五个妹妹。它的早年生活是在极度贫困 中度过的。
弗洛伊德的家庭人物关系:
母亲玛丽娅
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
等到上学后,又因数学差受到老师的歧视, 被当作差等生看待,阿德勒凭着顽强的意志和 刻苦的努力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而成了优等 生。
就在他的心理学研究崭露头角的时候,他遭 到弗洛伊德的压制和排斥,但他不惧权威,勇 敢地走上自己渴望的道路。
他自己的事业开始不久,就赶上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他不得不中断研究,到军中服役, 救死扶伤。
1875年7月26日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出生。
1900年荣格被任命为苏黎世布尔霍尔兹利 精神病院助理医师。
1907年,弗洛伊德邀请荣格到维也纳作客。 两人一见如故,相互倾心。
1910年估计精神分析协会正式成立时,荣 格当选为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1912年荣格和弗洛伊德的私人关系完全破 裂,荣格也因此而脱离了国际精神分析协 会,并在整整三年时间内陷入“精神的低 谷”而到了“不能工作”的地步。
前妻 同父异母
三五四 三二次长弗 子妹妹 妹妹子女洛
伊 夭德 折
次长 兄兄
1856年生于奥地利库拉维亚。
1873年如维也纳攻读医学。
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任讲师。
1905年创立精神分析法,提出用精神分析 的方法治疗疫病的理论。
1908年建立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很快欧 洲各国的精神分析学会均相继成立,并建 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
目前,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正被越来越多 的人所知、所喜爱、所传播。在美洲,有 “阿德勒心理学协会”,定期出版业务通 讯和《个体心理学季刊》。
德国也有庞大的个体心理学协会,出版《个 体心理学》杂志。国际上也有个体心理学联 合会,定期开会,讨论交流个体心理学的最 新进展。
阿德勒认为自己的个体心理学是所有目的 在于增进人类福利的伟大运动的继承者。 可以说,阿德勒为自己确定的这个生活目 标是实现了,世界上已经有无数读者从阿 德勒的名作《超越自卑》中重新找到了自 己生活的意义,成功地跨越了自卑感的局 限。今天,仍然会有更多的人从这本书中 体味个体心理学特有的魅力,省察自己的 生活风格,寻求适合自我的超越之道。
他还为治疗行为方面的疾病建立了一套新 的体系。
一八五六年五月六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亚的弗 赖堡(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 都是犹太人。他起初的名字是西吉斯蒙德(Sigismund), 再加上一个犹太字所罗门(Solomon),但是十七岁那年, 他把第一个之改为西格蒙德(Sigmund)。
1909年在美国克拉克大学讲学,获广泛反 响。
1923年又将人的心理结构分成三层次,创 立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1938年法西斯德国侵占奥地利而移居英国。
1939年9月23日,精神分析的创始人西格蒙. 弗洛伊德在伦敦逝世,终年83岁。
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
的确,如果耐心地品味阿德勒的名作《超 越自卑》,你会被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情 和他对人类健康、理性、乐观的执著精神 而深深地感动。尤其在一个物欲横流、精 神贫乏的年代里,阿德勒的心理学犹如浸 入沙漠的一缕甘泉,让人重新体味到人生 活的意义和价值绝不仅仅是金钱、物质和 泛滥的私欲,它还有更广阔,也更令人神 往的精神园地。
还在1949年,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就预言 说,我们可以预见,个体心理学在20世纪将迅 速发展,因为唯有它的帮助,心理学才能符合 它所研究和服务的人类本性。
个体心理学在多个有关人文科学的领域得到 广泛的应用,尤其以心理治疗和教育领域最为 突出。
在阿德勒看来,各种心理疾病或障碍都是 “生活的失败”,是由于错误的生活风格 导致的。而错误的生活之所以产生,是由 于个人专注于夸大了的个人优越感并缺乏 足够的“社会兴趣”。如果一个人缺乏对 社会的兴趣和与他人的合作精神,而自己 的生活目标又遇到困难不能达到,人的心 理就不平衡。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