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力发电原理之2风及风力资源

风力发电原理之2风及风力资源


1. 风能最佳区 8%
• (2)内蒙古、甘肃北部
风能密度也在200w左右。≥3m/s风速的时间 每年有6000h以上;≥6m/s风速的时间每年为 2200-2500h。 地形较平坦,所以风能密度的范围较大,这是 利用风能的—个有利条件。风速的季节分配是东 部北边和西部春季最大,夏季次之;东部南边则 春季最大,冬季次之。 (3)黑龙江南部、吉林东部 风能密度在200w以上。≥3m/s风速的时间每 年有5000-6600h:≥6m/s风速的时间每年有 2000h左右。该地区春季风能最大,秋季次之。
• 1.风能最佳区 8%
(1)东南沿海、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海上岛屿 这一地区面海,海面上风速比陆地大,有效风 能密度在200w以上。 ≥3m/s风速的时间,全年合6000-8000h, ≥6m/s风速的时间,有3500h以上。 这一带的风能最佳区在离海岸20km范围内。 季节分配:东南沿海、台湾及南海诸岛秋季风能 最大,冬季次之;山东、辽东半岛则是春季风能 最大,冬季次之
式:
E 1 3 W V S 2
• ρ值的大小随气压、气温和湿度等大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情况下,计算风能或风能密度是采用标准大气压下的 空气密度。由于不同地区海拔高度不同,其气温、气压不 同,因而空气密度也不同。在海拔高度500m以下,即常 温标准大气压力下, ρ可取1.225kg/m3,若海拔超过 500m,必须考虑空气密度的变化。
• •
• 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风能资源情况和风力机的运

行经验.制定了不同的有效风速范围及不同的风 力机切人风速、额定风速和切断风速。中国有效 风能密度所对应的风速范围是3-25m/s。 有效风能密度如图4-4所示,实际可利用的风能 与图4-4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呈比例,其计算方法 与平均风能密度的计算方法相同。
平均风能密度
3.有效风能密度
• 实际上,风能不可能全部转换成机械能,也就是说,风力

机不能获得全部理论上的能量。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当风速由0逐渐增加达到某一风 速Vm(切人风速)时,风力机才开始提供功率。在该风速下, 风力机所得到的有用功率是整个风力机在无载荷损失时所 吸收的。 然后,风速继续增加,达到某一确定值VN(额定风速),在 该风速下风力机提供额定功率或正常功率。超过该值时, 利用调节系统,输出功率将保持常数。 如果风速继续再增加到某一值VM(切断风速)时,出于安全 考虑,风力机应停止运转。
风况比较好?why?
• 利用风速频率分布可以计算某一地区单位面积上全
• • •
年的风能。如测出风力机安装地点的风速频率,又 已知该风力机的功率曲线,就可以算出该风力机每 年的发电量。 当然,涉及风能特性的问题还很多,这里不能细述。 例如,风速的变幅在风能利用中是要经常考虑的。 因为风速变化幅度的大小表示风速的相对稳定性。 在风能利用中,特别是对于风力发电,要选择风频 和风速变化比较稳定的地点。 在现代风能利用中,必须首先了解当地的风能特性, 进行较出较长时间的观测,并用电子计算机作出风 能特性的分析。
(107×106km2)有27%的地区年平均风速高于5m /s(距地面10m高)。 如将这些地方用作风力发电场,则每km2的风力 发电能力最大值可达8Mw,总装机容量可达 24×l013w。 据分析,实际陆地面积中风力大于5m/s的地区, 仅4%有可能安装风力发电机组。据研究初步估计, 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可认为每km2的风能发电量 为o.33Mw,平均每年发电量为2×106kwh的可 用资源较为合理。
风速频率
是风频吗?
• 定义:又称风速的重复性,即一定时间内
某风速时数占各风速出现总时数的百分比。 • 按相差1m/s的时间间隔观测1年(1月或1天) 内各种风速吹风时数与该时间间隔内吹风 总时数的百分比,称为风速频率分布。风 速频率分布一般以图形表示,风速频率分 布曲线如图4—7所示。
从风能利用的观点看,那条曲线所代表的
4风速与风级
• 风速就是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国际上的 • •
单位是米/秒(m / s)或千米/小时(km/h)。我 国现行的风速观测有定时4次2min平均风速和1日 24次自动记录10min平均风速两种。 人们日常生活中习惯用风级来表示风的强弱 : 我国是用风级表示风大小的最早老国家之一,远在 唐代,科学家李淳风就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过9级风 的划分标准,且非常直观形象,如“动叶、鸣条、 摇枝等”。 1805年,英国人总结提出了更精确的风级划分标 准,从0级到12级,共分13个等级。随后,又补充 了每级风的相应风速数据,使人们从直接景观现象 发展到依靠精确的风速数据,这一标准后来逐渐被 国际公认,称为“蒲氏风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风的测量
• 主要目的:正确估计某地点可利用风能的
大小,为装备风力机提供风能数据。 • 内容:风向测量和风速测量两项 • 测量仪器:主要有风向器、杯形风速器和 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等 ,自动记录风速仪
风级计数仪
• 一种既能测量风速,并能统计出风强的仪器即是
• •
风级计数仪。 风级计数仪是由风杯式风速仪与电子处理装置两 部分组成。 风速计置于测风杆塔顶端,其高度应与欲安装的 风力发电装置轮毅的高度相等,而测风杆塔则应 竖在欲安装风力发电装置的地点。电子处理装置 则放置在测风杆塔上人可以看到的地方。
V H n ( ) V0 H0
式中V——高度为H(m)时的风速,m/s; V0——高度为H0(m)时的风速,m/s。 一般取H0为10m,修正指数n与地面的平整程度(粗糙度)、大气的稳定度 等因素有关,其值为1/2—1/8,在开阔、平坦、稳定度正常的地区为1/ 7。
(3)季节性变化特点明显,日夜变化也有规律


中国风力资源
• 中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国风能储量约


4.8×109Mw,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达 2.53亿kw。 在中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北 部地区和东部至南部沿海地带及岛屿。 中国一般用有效风能密度和年累计有效风速小时 数两个指标来表示风能资源的潜力和特征。
我国风力资源
风的方向,即风向。 空气由东向西流动叫东风,由南向北流动叫南风,以此类推。 在陆地上一般用16个方位来表示不同的风向。风向方位图如 图4-5所示。
风频???
• 风频是指风向的频率,即在一定时间内某风向出
• • •
现的次数占各风向出现总次数的百分比。 通常以下式计算:某风向频率=某风向出现的次数 /风向的总观测次数×l00%; 计算出各风向的频率数值后,可以用极坐标的方 式将这些数值标在风向方位图上,把各点联线后 形成一幅代表这一段时间内风向变化的风况图, 也称为“风频玫瑰图”,如图4-6所示。 在实际的风能利用中,总是希望某一风向的频率 尽可能大些,尤其是不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 风向频繁变化的情况。
杯形风速计
• 杯形风速计是用于测量风速的,电子处理装置包
含10个计数器。由风速计测量到的风速信号经电子 装置处理,被输入到10个计数器,由此即可读出不 同风速区的持续时间及频率分布,如图l-10所示。 由这种风级计数仪得到的数据应定期阅读,并做好 记录,可以一周为统计单位。 这种风级计数仪的优点是应用起来简单方便,只要 在电子处理装置中装满电池(4x1.5伏)即可工作。
①在北半球冬季多刮北风,夏季多刮南风 原因:大陆与海洋的热容量不同,陆地的比热比海 洋小,冬季内陆的高气压流向海洋的低气压 ②白天海风多刮向陆地,而夜间陆风常刮向海洋 原因:海水热容量大,升温慢,陆地热容量小,升 温快,气压低,空气容易上升
• 出于地形不同,风的形成也不同,太阳辐射山顶受 • •
热快,白天山风上升,夜间山风向下 上述原因构成了风的周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国地域辽阔,季风强盛。 青藏高原的存在改变了海陆影响,常引起气压分布 和大气环流的变化,增加了季风的复杂性。冬季又 受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影响,常有冷空气形成寒流。 夏季在太平洋上常形成热带旋风,使我国东南沿海 地区夏秋之间常出现台风,这对风能利用会有一定 的特殊影响。
•大气移动的最终结果是要使全球各地的热能分布均
匀,于是赤道暖空气向两极移动,两极冷空气向赤道 移动(见图4-1)。
2.风的特性
• (1)随机性 • •
风是随时随地可以产生的,它的方向不定、大小不同。 (2)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地面上风速较低的原因是由于地表植物、建筑物以及其他 障碍物的磨擦所造成的。 风速沿高度的相对增加量因地而异,大致上可以用下式表 示: 我国n取o.16—o.20
风力发电原理之2
•——风及风力资源 • • •
风的产生与特性 风的能量与测量 风力资源及风能利用
主要内容
一 风的产生与特性
•1.风的产生
• 风是由于空气流动而产生的。 • 大气压差是风产生的根本原因。 • 地球表面被厚厚一层称为大气层的空气所包围.由
于太阳辐射与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河流、海洋、 山岳及沙漠等地表的差异,地面各处受热不均匀, 造成了各地区热传播的显著差别,大气的温差发生 变化,加之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以及地面的 气压不同,于是高压区空气就向低压区流动,在水 平方向的空气流动就构成风。
• 根据中国300个气象站的计算经验得出空气密度
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为 :
h 1.225h

0.00012
(kg / m )
3
• 由于风速时刻在变化,仅用风能密度的一般表达
式,还不能得出某一地点的风能潜力。 一般风速是用平均值表示的,平均风能密度可采 用直接计算和概率计算两种方法求得,各气象台 站都有详细的数据记录资料。
(4-1)
• 在国际单位制中,ρ的单位是kg/m3.S
的单位是m2,V的单位是m/s,所以E的 单位为W。 • 从风能公式可以看出,风能的大小与气流 密度和通过的面积成正比,与气流速度的 立方成正比,可见风速的作用是很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