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种退热药对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

三种退热药对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

三种退热药对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注射用赖氨匹林、布洛芬混悬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退热疗效。

方法观察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住院患儿107例,分别按静推注射用赖氨匹林、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肌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分为3组,进行退热疗效比较。

结果用药60min后赖氨匹林静推组平均降温1.95℃,总有效率为85.00%,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平均降温1.65℃,总有效率82.86%,复方氨林巴比妥肌注组平均降温0.98℃,总有效率为53.12%。

结论注射用赖氨匹林、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疗效相似,较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均退热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赖氨匹林;布洛芬;复方氨林巴比妥;退热;疗效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5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06-02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除了查找原因、病因外,应积极给予降温治疗。

who建议当小儿肛温高于38.5℃时应采用安全的解热药治疗。

目前市场上退热药物品种繁多,而临床上退热药物的选择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及滥用现象,选用安全有效的解热药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笔者对我院使用的注射用赖氨匹林、布洛芬混悬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退热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
根据胡亚美等[1]制定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07例,腋下体温39-40℃,年龄1岁-9岁,男62例,女45例,临床表现有明显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身症状及鼻咽部症状、体征,一般情况尚可并排除伴有严重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或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注射用赖氨匹林组40例,平均年龄(5.46±3.22)岁,布洛芬混悬液组35例,平均年龄(4.76±3.03)岁,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组32例,平均年龄(5.03±3.35)岁。

三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用药前体温等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三组均按常规予抗病毒等抗感染治疗,并实施退热治疗。

赖氨匹林组予注射用赖氨匹林(0.25g/支,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按体重10-25mg/kg加入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布洛芬混悬液(20mg/ml,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组口服给药,剂量为5-10mg/kg,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支,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组臀部肌肉注射,2岁以下一次0.5-1ml,2-5岁一次1-2ml,大于5岁一次2ml。

1.3 疗效评价用药后退热疗效与时间变化的关系:记录首次用药后0,15,30,60,90,120min的体温变化。

总体退热疗效评价标准参照马艳霜等拟定的标准[2]:用药1小时后体温下降≥1.0℃,且维持2小时以上为显效;用药1小时后体温下降在0.5-1.0℃之间,且维持2小时以上为有效;用药1小时后体温下降<0.5℃或末下降或上升者或未能维持2小时以上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计量资料用检验t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用药后体温变化见表1。

3 讨论
3.1 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和赖氨酸的复合盐,在体内水解生成阿司匹林和赖氨酸,因而它和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通过抑制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达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3]。

它不仅保持了阿司匹林原有的药效,也改变了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静脉或肌注给药。

ph值为5-6,适合于与其他注射剂配伍。

它改变了传统解热镇痛药只能口服、肌注给药,增添了新的给药途径——静脉给药,在病人静滴时可以入壶给药降温,避免了再次肌注的痛苦。

本文结果显示赖氨匹林退热效果与布洛芬混悬液相似,而明显优于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用药1h后退热幅度大,起效快,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控制高热,避免高热惊厥发生,且因避免了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不良反应少,可在儿科临床中有效应用。

但随着赖氨匹林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量也呈上升趋势,近几年有赖氨匹林至过敏性休克、肺水肿、喉头水肿、眼球突出等罕见不良反应报道[4],因此应用赖氨匹林时要严格按药品说明书使用,12岁以下小儿慎用。

3.2 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应用于临床的非甾体抗炎药之一,其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科临床,也得到国内众多专家的认同和推荐[5]。

布洛芬为环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
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点下移而发挥降低高热的作用,该药可以口服给药,避免了由于注射给药给患儿带来恐惧感而造成对治疗不合作,同时也可避免由于注射给药可能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和医源性损伤。

本文结果表明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疗效类似于赖氨匹林而明显优于复方氨林巴比妥。

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快,用药1h后高热体温可降至正常,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且该制剂芳香味甜,剂量易于控制,服用方便,为小儿乐意接受,不失为儿科临床基本退热药物之一。

据万雪琴等报导[6]布洛芬混悬液有过敏性休克、消化道出血、粒细胞减少症、高热惊厥、重症药疹等不良反应,故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应注意观察,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

3.3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为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的复方制剂,能抑制前列腺的合成和释放而起退热、镇痛作用。

从本文结果来看,用药后15min,复方氨林巴比妥退热效果仅次于赖氨匹林而强于布洛芬,而用药后60min,其退热幅度则低于后两者,退热持续时间亦不及后两者长,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后两者。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2003年第四期)表明,本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损害、肝功能异常、血液异常、泌尿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过敏性休克、神志不清、意识丧失等,已为临床使用所警惕,但由于价格便宜,退热效果较快仍为基层医院临床常用。

我院近年来亦收集到门诊肌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1h后患儿出现神志不清的不良反应报告。

值得提醒的是,在临床应用本品时务必
加强用药监护并建议该药仅限于患者短期应用,并加强血液监测,小儿患者应慎用本品。

3.4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发热均应给予过分的退热治疗who建议当小儿肛温高于38.5℃时,应采用安全解热药治疗,体温低于38.5℃,一般不用退热药,体温升高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可使抗体合成增加,吞噬细胞活性增强,有时还有助于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如果退热处理不当,可能掩盖症状,延误诊断和治疗。

但对体温过高或高烧持续不退的患者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体温
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还需适当降温,使用退热药和物理降温不失为有效的办法。

当然退热药物的合理选用,尚要根据患儿的病情、个体差异、患儿对药品的依从性及经济学观点等全方位综合考虑。

在目前医疗氛围下,患者的配合、社会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使用退热药应注意:①儿科用药须按每日或每公斤体重计算给药剂量,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体温骤降或出汗过多而导至虚脱,若出汗过多应补充糖盐水或输液;②不宜空腹给药,饭后用药可减少或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服用时应多饮水;③用药不宜太久,应注意查血象避免血液异常;④注意异常体症和皮疹、淋巴结肿大、出血、腹痛、呕吐等以及体温持续不退或神经精神等方面的异常,这些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现,应及时请医生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m].第7版,人民卫生
出版社.
[2] 马艳霜,赵学群,李晨梅.注射用赖氨匹林治疗急重症高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03,6(1):46.
[3] 陈新谦,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3.
[4] 邓芳.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21):86-87.
[5] 独宇欣,丁玲.小儿常用解热药的合理应用[j].山西医学杂志,2011,40(1):26-27.
[6] 万雪琴,张华锋.布洛芬混悬液不良反应回顾[j].中国药物警戒,2011,8(4):246-2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