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专科查体
反射节段,桡神经,C6-7
桡骨膜反射:
前臂曲屈,腕指背伸
反射节段为C5-8,
膝跳反射:
反射节段位于L2-4
跟腱反射:
反射节段位于S1-2
其他反射:包括逆转反射,脊髓自动反射
病理反射:当神经系统损害,主要是椎体束受损, 对脊髓的抑制作用丧失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为上位神经元受损后使节段性反射亢进,甚至原 来已被抑制的反射再现而产生。
肛周反射:检查者用棉花签轻划或用大头 针轻刺病人肛门周围会阴部皮肤,正常时, 即刻见肛门收缩。若上述反应迟缓或不发 生反应,即为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反射 节段为S4-5
轻划足底外侧,可见足趾和足向跖面曲屈 反射S1-2
深反射:
肱二头肌腱反射
肌皮神经 反射节段 为C5-6
肱三头肌腱反射:
伸肘肌(肱三头肌)
C8
T1
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运动检查
L2
屈髋肌(髂腰肌)
L3
L4
伸膝肌(股四头肌)
踝背伸肌(胫前肌)
L5
S1
趾长伸趾肌(踇长伸肌肉)
踝跖屈肌(小腿三头肌)
除对以上这些肌肉进行两侧检查外,还要
检查肛门括约肌,以肛门指检感觉括约肌收缩,
评定分级为存在或缺失,判断完全性脊髓损伤
前曲 后伸 左、右侧曲共计 旋转共计
30° 30° 30° 16°
以上数据来源于第4版 《实用骨科学学》
特殊检查
感觉功能的关键皮节
神经定位 征
运动功能的关键肌节 特殊查体
特殊检查
感觉检查
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节的关键点
检查2种感觉(针刺觉和轻触觉,用棉 花)
分3个等级评定 0 1 缺失 不能区分顿性和锐性 障碍
一般情况 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等
病史 现病史、外伤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休息后疼痛减轻
多与外伤及劳损有关
黎明前腰痛复现或加剧
无任何原因突然腰痛 间隙性跛行 以运动障碍起病
多系增生性脊柱炎
应注意转移性肿瘤 考虑椎管狭窄
脊髓前方压迫
腰部症状先于颈部
以猝倒起病 躯干有束缚感
颈腰综合征
多为椎动脉受压 椎管狭窄,脊髓受压
病史
疼痛:多为病变对邻近神经的刺激与压迫,多为持续性,活动后加剧
疼痛特点: 疼痛明显,夜间更剧 胸背部痛,伴拾物试验阳性 腰痛,卧床后缓解 颈痛,徒手牵引后缓解 颈痛,徒手牵引后加剧 腰腿痛,咳嗽后加剧 腰腿痛,仰伸时加剧 恶性肿瘤 结核 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部扭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关键
反射检查:
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足 底反射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中断或抑制 深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 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指刺激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本体感受器而引 起的反射,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中断或 抑制
上腹壁反射,支配节段T7、8
棘突间压痛 椎旁压痛 其它部位
颈椎病早期压痛点与定位关系密切,后期则因椎间关节周围 棘突两侧1.0cm一1.5厘米处,通常反映脊神经受累 肩部附近的压痛,表示肩部受累;锁骨上窝的压痛,多见于前
韧带钙化、骨刺形成而不明显
斜角肌综合征;乳突和枢椎棘突之间的压痛,多提示枕大神经受累
叩诊
轻叩诊,局部有压痛表示病变表浅
旋颈试验
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主要用于判定椎动脉状态。 患者头部略向后仰,作向左、向右旋颈动作,如出现眩晕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症时,即为阳性,该试验有时可引起患者呕吐 或猝倒,故检查者应密切观察以防意外。
椎间孔分离试验(引颈试验):检查者一手托在患者下颌 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果患者 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型颈 椎病。
感觉检查
L1 L2 L3 L4 L5 S1 S2 S3 S4-5
T12与L2 之间的1/ 2 处 大腿前中部 股骨内髁 内踝 足背第3 跖趾关节 足跟外侧 腘窝中点 坐骨结节 肛门周围(作为1 个平面)
运动检查
肌张力检查: 肢体下坠试验和上肢伸举 试验
视诊
要求充分暴露 脊柱曲度 步态 皮肤
视诊 正面观:肩及胸是否对称 两侧髂嵴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 双下肢是否等长 肢体肌肉有否萎缩 皮肤局部有无窦道、隆起、丛毛或色素沉 着 局部有无畸形,如台阶样改变 侧面观:生理曲度是否正常 弯曲消失 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增大 常见于骨折、结核、肿瘤 后凸减小 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前凸增大 常见于腰椎滑脱
脊柱外科查体
江津区中医院 唐龙
脊柱外科查体一般顺序
病史:外伤史、既往史、家族史、疼痛特点等 视诊:脊柱曲度、步态、皮肤 触诊:定位性骨性标志、压痛点 叩诊:局部扣痛 听:颈椎蜕变小关节弹响音 动:活动度 量:cobb角,张伯伦线等 特殊检查:感觉运动定位征、特殊查体
病史
身体两侧各自10个肌节中的关键肌 检查顺序为从上而下 分为6个等级评定
0 1 2 3 4 5 完全瘫痪 可触及或可见肌肉收缩 在无地心引力下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对抗地心引力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在中度抗阻下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正常
运动检查
C5
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
C6
C7
伸腕肌(桡侧伸腕长和短肌)
腰椎:
Thomas征:患者仰卧,当患者双下肢放平到检查台 上时,出现腰椎前突者为阳性。又令患者双手紧抱 住一侧屈膝的下肢,此时腰椎可贴到检查台,对侧 下肢不能放平者,表示此侧有病变。阳性者,表示 髋关节有屈曲挛缩,腰大肌脓肿,腰大肌挛缩变。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双下肢伸直仰卧,检查者一手扶住患 者膝部使其膝关节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徐徐将之抬高, 直至患者产生下肢放射痛为止。记录其角度,于30°70°出现阳性者才有意义。如患者主诉对侧腿疼痛,则 直腿抬高交叉试验阳性,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阳性反映 L4~5、 L5~S1间盘突出;降低5°左右,再突然使踝背 伸,引起大腿后侧剧痛,常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用来鉴 别是否由腘绳肌紧张引起。
直腿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有意义。病人俯卧, 患侧膝关节屈曲,上提小腿,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 出现大 腿前方痛即为阳性。在腰 2~3 和腰 3~4椎间盘突出。
重叩或检查者以左手垫于局部,右手叩击引起疼痛
表示病变较深
间接叩诊,用打诊锤
颈椎活动范围
前曲45° 后伸75° 左右侧曲共计67° 左、右旋转共计144°
动诊
胸椎的活动度:屈伸共计 50 °,其中前曲 30 °,后伸 20 °; 侧曲左右共为40°,旋转共为70°
腰椎活动度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on试验):病者取坐位,头向健 侧偏,术者一手抵患侧头侧,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 拉。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出现放 射痛或麻木等感觉。 Eaton征阳性即上肢牵拉实验阳性, 常见于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
胸椎:
拾物实验:患者先以一手扶膝、蹲下、腰部挺 直地用手接近物品,屈膝屈髋而不弯腰的将物 拾起,此即为拾物试验阳性。阳性者,表示患 者脊柱有功能障碍,多见于脊椎病变如脊椎结 核、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脱垂,腰肌外伤 及炎症等。
脊柱外科常用Hoffman征和babinski征
特殊查体
颈椎:
前屈旋颈试验: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 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叩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 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 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 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 剧症状。
触诊
定位性骨性标志 颈棘突最长 第7颈椎棘突
肩胛冈联线
肩胛下角联线 髂嵴最高点联线
第3胸椎椎体
第7胸椎椎体 腰椎第4~5椎间隙
髂后上棘
L5-S1椎间隙
触诊 触诊
触摸双侧骶棘肌有无痉挛、压痛及敏感区 寻找压痛点:
棘间隙压痛
棘突压痛 棘突旁压痛 骶髂关节压痛
多见于椎间盘突出、棘间韧带损伤
多见于棘上韧带损伤、棘突骨折 多见于椎间盘突出、肿瘤 双侧多见于产后致密性骨炎 单侧多见于外伤或结核
2
3
正常
NT
特殊检查
感觉检查
C2 C3 C4 C5 C6 C7 C8 T1 T2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肩锁关节的顶部 肘前窝的外侧面 拇指近节背侧皮肤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肘前窝的内侧面 腋窝的顶部
*:指位于锁骨中线上的关键点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第3 肋间* 第4 肋间(乳线) * 第5 肋间(在T4 - T6 的中点)* 第6 肋间(剑突水平)* 第7 肋间(在T6 - T8 的中点)* 第8 肋间(在T6 - T10的中点)* 第9 肋间(在T8 - T10的中点)* 第10 肋间(脐)* 第11 肋间(在T10 - T12的中点)* 腹股沟韧带中点
中腹上腹壁反射,支配节段T9、10 下腹壁反射,支配节段T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