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现状分析4.1碳交易市场现状综述《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标志着排放权经济时代到来,还为全球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权,并且被迅速商品化。
通过《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全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趋势来看,2012年以后将会继续延续,发达国家会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尽管布什政府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但不排除下一届美国政府加入的可能性。
4.1.1全球碳贸易市场综述当前,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在国际市场发展非常快,例如《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前的2004年底,在联合国注册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仅有1件,而现在已经超过了200件,且数量还在快速增长。
据世界银行估算,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作为新兴的市场宠儿,2008-2012年全球每年的需求量达到7亿-13亿吨,由此形成了一个年交易额高达140亿-650亿美元的国际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贸易市场[116-117]。
从其发展的特点看,排放权交易既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更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因为绝大部分发达国家不仅根本无法单独完成《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减排任务,而且近年来排放量每年都还在大幅递增。
发达国家通过《京都议定书》允许的三种方式来达成履约任务:一是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权额度的买卖。
二是实行联合履约模式,例如所有欧盟成员国可视为一个整体,实行内部调控,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三是实施清洁发展机制,根据《京都议定书》,各签字国有义务对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做出限制,而发达国家更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分解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每分解一吨,发达国家就可以获得一吨“二氧化碳排放权”。
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可以把通过分解温室气体获得的减排指标,出售给必须履约的国家,因此,CDM鼓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后者削减排放量,有关项目在获得该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有关部门的认证后,可以抵扣发达国家的排放量。
表4-1是1998年-2004年国际碳市场交易的基本情况的简单小结。
43- -表4-1国际碳市场交易的基本情况(1998-2004)交易量 平均交易规模(单位:吨二氧化碳) 交易项目数(个)(单位:吨二氧化碳)1998-2004年 2004年 1998-2004年2004年 1998-2004年 项目市场 293611881 64870588360 44 848589京都市场 151890882 61394093126 27 1234885自愿市场 139148129 2299050124 9 1209984零售市场 1493870 98445 108 6 14093准许市场 7218183 2088408765 97 9436 总计 300830064 669589961125 141 267405资料来源:根据,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Market 2004数据整理据统计2006年前三季度来自发展中国家的CDM减排量占全球总交易量的21%,而中国作为最大的CERs卖家其市场份额占到了60%。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卖出的排放权,现在主要由一些国际碳基金和公司,通过世界银行等机构参与购买后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而表4-2则反映了2005年到2006 年9 月间全球碳贸易的概况。
表4-22005 及2006 年至9 月全球碳贸易一览表2005 2006(1-3季度)成交量成交额成交量成交额(MtCO2) (MUSS) (MtCO2 ) (MUSS) 基于配额的交易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324.31 8,204.48 763.90 18,839.79澳洲新南威尔士 6.11 59.13 16.19 184.07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1.45 2.83 8.25 27.15英国排放交易体系 0.30 1.31 2.26 9.27小计 332.17 8,267.75 790.60 19,060.28基于项目的交易CDM 359.08 2,651.44 214.26 2,260.96联合履行机制 20.85 100.89 11.86 93.88其他义务减排 4.51 36.72 7.92 60.02小计 384.44 2,789.05 234.04 2,414.86总计 716.61 11,056.80 1,024.64 21,475.14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6,USS为美元- -44- -45图4-1 2006年前3季一级CDM 市场买家分析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6报告由图4-1我们可以看出:从买方市场分析,欧洲碳交易市场2006年前三季度为184亿美元,占领了86%的基于项目的市场份额(与2005年50%的数字相对照);相比之下,日本买家的市场份额下降至8%,总计有64亿美元用于购买CERs 和ERUs 。
英国伦敦是多个国际银行的根据地,这为英国成为碳市场领先者提供了有利条件。
继2005 年之后,英国成功继续领导碳市场,购买了近45%的基于项目的减排量。
意大利尾随其后,购买了19%的减排额。
私营企业买家,特别是银行和碳基金,继续购买大量的CDM 减排额[116]。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总额达到280亿美元,为05年的2.5倍(2005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总计超过110亿美元详见表4-2),交易的二氧化碳达到13亿吨。
阿姆斯特丹的欧洲气候交易所(ECX )2006 年的交易量超过前一年的4倍多,达到4.5亿吨。
根据UNFCCC 秘书处的预计两年后将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将增加到每年400亿美元。
公共部门的买家则是联合履行机制市场上的主导者。
随着银行、基金联合其他银行(主要在欧洲)和需要通过购买减排额来实现减排义务的买家(欧洲和日本)的不断合作,二级碳交易市场也日渐繁荣,买家来自哪个国家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核证减排额(CERs )产品在二级市场上的成交价格远远高于一级市场上的价格,尽管很难找到精确的数据。
4.1.2碳市场交易结构框架分析图4-2国际碳市场结构框架国际碳市场的结构框架如图4-2所示。
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以及其他的义务减排机制实现,JI及其他的义务减排机制由于受到诸多前提条件的限制,相对成交数量较小,而CDM则主要在UNFCCC框架内运行。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则相对活跃。
2001年和2002年,丹麦和英国分别引入国家减排单位的交易体系;2003年1月,日本环境省宣布正式开展碳交易活动;澳大利亚、挪威等也声称,将实施国家排放交易计划,允许公司和企业在其权限内共同实现京都承诺。
2003年7月,欧盟委员会计划在欧盟内部建立一个排放交易体系,它将基于欧盟的京都承诺对欧盟内部的企业和公司设定排放限额,并于2005年正式实施;另外,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出现了地方性交易体系,如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温室气体减排体系。
这些市场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温室气体交易市场的发展。
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以项目为基础的碳信用交易和排放许可证交易两种市场机制。
即除了以项目为基础的温室气体交易市场外,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些创新的市场体系,其中主要是建立在“限额与交易”基础上的地区性、国家或地方性减排单位交易体系[118,119,120]以及最近出现的京都减排单位交易市场46- -[121,122]。
在表4-3中列出了已建成或拟建的气候交易所,我们现简单介绍一下交易量较大的一些碳排放体系:表4-3已建成拟建气候交易所一览气候交易所 成立时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 2004年欧州气候交易所(ECX) 2004年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 2006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体系(GGAS) 2003年新加坡 表示拟设立香港 表示正在研究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一、欧洲排放贸易体系EU ETS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2005年1月正式启动,是世界上第一个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交易市场(ETS)。
被ETS 包含的有5000多家欧洲公司,每一家都被分配了一定数量的排放配额,每一个配额代表着可以排放一吨温室气体。
并计划在2005-2007年实现约占2010年欧盟二氧化碳总排放量45%的二氧化碳减排任务。
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Chicago Climate Exchange)2003年成立,是全球第一家此类交易所,现已有200多个跨国参与者,分别来自航空、汽车、电力、环境、交通等数十个不同行业,包括美国电力、福特、IBM等公司。
欧洲气候交易所(ECX):2004年成立,是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在欧洲的分支机构。
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MCeX):2006年7月成立,是由蒙特利尔交易所(MX)和芝加哥气候交易(CCX)联合成立的,是加拿大首个环境衍生品市场。
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NSW)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GHG排放交易体系(GGAS)是和美国自愿减排体系相类似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四、英国交易体系2002年4月成立全球第一个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英国交易体系包括英国排放配额交易安排(ETS)和英国排放配额交易团体(ETG)。
另外,随着京都议定书进入强制实施的可能性增加和期限临近,京都减排单位市场开始逐渐壮大。
自从 2001-2002 年荷兰和世界银行标准碳基金(PCF)首次达成京都减排47- -单位的交易合同,随着京都京都议定书进入强制实施的可能性增加和期限临近,京都减排单位的远期合同(forward contracts)市场逐渐形成,其交易由 2000 年以前的几乎接近为零快速增加到2003年的93%。
已核实的减排单位(VERs)的市场开始萎缩,但并没有消失。
4.1.3碳排放权价格及趋势走向随着《京都议定书》生效和EU ETS启动,无论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市场还是以配额为基础的配额交易市场都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从表4-4中可以看到国际碳项目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区间以及交易均价。
表4-4国际碳项目市场交易价格(单位:美元)市场类型 交易价格区域 平均价格非京都市场 0.37-3 1.34买方承担登记风险 3-4.25 3.85京都市场卖方承担登记风险 3-6.37 5.52资料来源:根据,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Market 2004 数据整理2004年和2005年的交易数据显示,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总量和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总量都显著增长。
然而,目前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CERs)交易价格和以配额(EUAs)为基础的交易价格之间日益扩大的价格差距引起了项目投资者和东道国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