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3)-土壤污染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3)-土壤污染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四、 土壤污染的判断
(2)化学法
根据土壤-生物系统的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是利 用“土壤污染临界值”的概念,直接取其 “临界值”的测定方法与指标,判断土壤是 否受污染。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四、 土壤污染的判断
(3)背景值法
又称为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到或少受人类 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下,土壤环境 本身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土壤氧化还原 土壤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对重金属元素的价态起 重要作用。 水稻田是氧化还原电位很低的特殊土壤; 灌水时形成还原型环境 排水时,造成氧化环境
• •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1、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影响对土壤胶体对化学农药吸附的影响因素
• • • • • • •
农药本身的化学性质 土壤胶体的性质 介质条件和土壤溶液的pH值 土壤紧实度 温度 气流速度 农药种类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和扩散-气迁移 因土壤疏松多孔,一些污染物挥发或呈气体状态, 另一些污染物溶解于水中或被吸附于固体颗粒 上。他们在土壤孔隙中随空气和水分的运动而 挥发、扩散、稀释和浓集,以致迁出土体。 农药的挥发性使它通过土壤孔道散失。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八、土壤污染防治
1、以防为主 2、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控制氧化还原条件 使用改良剂 客土深翻、换土和水洗法 利用植物吸收去除重金属 改变耕作制 生物修复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一节 大气污染 第二节 水体污染 第三节 土壤污染 第四节 固体废物 第五节 噪声及其他环境 第六节 生态破坏 第七节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一、 土壤污染含义
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 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 并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主要决定于进入土壤 的污染物的数量、强度和土壤自身的净 化能力大小,当进入量超过净化力,就 将导致土壤污染。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 氮、磷等化学肥料的污染与迁移转化。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由土壤向植物体迁移的方式 影响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 植物种类 土壤种类 污染物成分和形态
三、 土壤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生物污染源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三、 土壤污染源
城市污水和固体废物 农药和化肥 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 大气沉降物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三、 土壤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 放射性元素 病原微生物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1、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3)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 生物降解: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生物降解 通过脱氯作用、氧化还原作用、脱烷基作用、 苯环破裂作用、水解作用等使分子简单化。 生物降解都是由酶的催化完成的,而酶与污染 物质的结合是污染物能被酶催化降解的第一个 关键步骤。这种结合常以污染物的某个基团的 作用或空间结构形态为前提。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二、 土壤污染特性
土壤污染是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积累过程,其 后果要通过长期摄食由污染土壤生产的植物 产品的人体和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 不易为人们所觉察。 隐蔽性和潜伏性 不可逆性和恢复的长期性 持续性和积累性
土壤污染的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四、 土壤污染的判断
土壤污染的判定
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 作物生长是否受到影响
土壤污染指标的判定方法
(1)生物-土壤系统法 (2)化学法 (3)土壤背景值法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四、 土壤污染的判断 (1)生物-土壤系统法
以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污染物后,其可食 部分污染物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或 产量因污染而减少10%时的土壤污染 物浓度为土壤污染的临界值,低于该 值为无污染土壤,超过该值时为污染 土壤。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3)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 降解作用是农药消失的主要途径,是土壤净化 功能的重要表现。 化学农药在各种化学、生物化学作用下逐渐分 解,最后转化为无机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化学 农药的降解。 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生物降解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1)土壤胶体对化学农药的吸附作用 (2)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和扩散 (3)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 (4)化学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性及危害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土壤胶体对化学农药的吸附作用 物理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 氢键吸附 分配作用 吸附作用使一部分农药滞留在土壤中,并对农药 的迁移和降解产生影响,土壤吸附能力越强, 农药的有效性越低,净化效果越好。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生物代谢作用 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 植物种类 土壤种类 重金属形态 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六、我国土壤常规监测项目
我 国 土 壤 常 规 监 测 项 目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土壤中重金属的络合-螯合作用 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主要以络离子的形式存在。 络合作用可以改变重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使元 素迁移。 对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表明:
(1)羟基与重金属络合作用可大大提高重金属氢氧化物的溶 解度; (2)氯络合作用可提高难溶重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同时减 弱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的吸附; (3)有机螯合物对金属迁移的影响取决于所形成的络合物是 难溶的还是易溶的;
有机化合物 油类、挥发酚、 油类、挥发酚、DDT、六六六等 、 非金属无机 化合物 砷、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等 氰化物、氟化物、 金属化合物 镉、铬、铜、汞、铅、锌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七、土壤污染的危害
• • • • • • •
影响植物生长 影响土壤微生物 危害土壤动物 污染水体、食物和大气 土壤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而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 土壤污染还可以通过地下水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 或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水体; 土壤污染地区遭风蚀时又可将污染的土粒吹杨到远 处,扩大污染面。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3)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 光化学降解:农药在太阳紫外光的作用下发生 光化学降解 光分解、光氧化、光水解和光异构化,使其分 子结构发生改变,毒性降低或消失。 农药对光的敏感程度是决定其在土壤中的残留 期长短的重要因素。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和扩散-气迁移 影响农药挥发的主要因素: 农药(物理化学性质、浓度、扩散速率) 土壤(含水量、吸附性) 环境(温度、气流速度等)
第七章 环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土壤酸碱度与化学沉淀 土壤pH值升高,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下降,易形成沉 积物从土壤溶液中析出,即碱性条件下,会降低一 些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难被作物吸收。类金属砷 除外。 土壤pH值通常在5-8之间,pH较高时,许多重金属 离子可能形成难容的氢氧化物。 pH值下降时土壤重金属溶解,即对作物造成危害。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均与其存在 形态有关;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其化学行为以 及对植物的危害也不相同。 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 土壤酸碱度与化学沉淀 • 土壤的氧化还原性质 • 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 • 配位体的络合与螯合作用 • 生物代谢作用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2、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土壤胶体的吸附 金属离子浓度越高,吸附交换为主,浓度低,络合螯合作用为主。 金属离子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是它从液相转入固相 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可 被土壤胶体吸附,经过老化过程,转变为不可逆的 凝胶,不易进入土壤溶液,移动性小,不易被水淋 溶,也不易被微生物所降解,从而暂时退出生物小 循环,不致形成食物污染。
第七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 土壤污染
五、主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农药的种类: 1、按主要防治对象: 杀虫剂(接触性、内吸性)、杀螨剂、杀菌剂、 除草剂、灭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2、按化合物类型: 无机农药(硫制剂、汞制剂、砷制剂) 有机农药(有机氯剂、有机磷剂、有机氮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