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汽车使用技术
• 2)行车制动
• •
• •
•
• • • •
(5)气压制动的汽车,发动机在75%的额定转速下,4分钟内气压表的指 示气压应从零开始升至起步气压。 (6)采用真空助力的行车制动系,当真空助力器失效后,制动系仍应能 保持规定的应急制动性能。 (7)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不允许有自行制动现象。当挂车与牵引车意外脱 离后,挂车应能自行制动,牵引车的制动效能仍应有效。 (8)总质量大于12000千克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总质量大于16000千 克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千克的挂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千克的挂车 必须安装符合规定的防抱死制动装置。 驻车制动应能使汽车即使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也能停在上、下坡道 上,驾驶员必须在座位上就可以实现驻车制动。对于汽车列车,若挂车 与牵引车脱离,挂车应能产生制动。 (1)驻车制动应通过纯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锁止。 (2)驻车制动的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应适当,其操纵装置应有足够的储 备行程,一般在全行程的2/3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棘轮式制动操纵 装置应保证在达到规定驻车制动效能时,操纵杆往复拉动• •
(4)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车辆维护制度,并加 强管理;车辆的二级维护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管理。 (5)从事驻地运输超过3个月的车辆,车主应持车籍地道路运输管理机 构的委托书,纳入驻地的车辆维护管理。 (6)对达到二级维护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的车辆,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应 自觉按时维护,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及时督促道路运输业户按时维护。 (7)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年度审验时应出示车辆二级维护出厂合格证。 根据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和道路等级不断提高的实际情况, 为减少车辆技术性能不良造成的交通事故和污染,提高车辆安全技术要 求,国家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整车及发动机、转向系、制动系、行驶系、 传动系、车身、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信号装置、其他电气设备和环保 等有关运行安全和排污、噪声控制的技术要求。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 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货物、 牵引载运货物的车辆或特殊用途的车辆。另外还包括与电力线相联的车 辆和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千克的三轮车辆。 1)整车标志
• 3)驻车制动
• • •
• 4)制动报警装置
• • (1)液压制动汽车若液压传能装置任一部件失效,应通过红色报警信号灯 通知驾驶员。 (2)气压制动的汽车,当制动系统的气压低于起步气压时,报警装置应 能连续向驾驶员发出容易听到或看到的报警信号。 (3)安装具有防抱死制动装置的汽车,当防抱死制动装置失效时,报警 装置应能连续向驾驶员发出容易听到或看到的报警信号。
四、制动系
• 1)基本要求
• • (1)汽车应设置足以使其减速、停车和驻车的制动系统或装置。即具有 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功能(三轮汽车除外)和驻车制动装置,行车制动的 控制装置与驻车制动的控制装置应相互独立。 (2)制动系应经久耐用,不允许因震动或冲击而损坏。制动踏板及其支 架、制动主缸及其活塞,制动总阀,制动主缸和踏板、制动气室和制动臂 及凸轮轴总成之间的连接杆应为不易失效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应易于维 护和修理。 行车制动必须保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控制汽车安全、有效地减速和停 车。行车制动应符合以下要求; (1)行车制动应作用在汽车的所有车轮上。行车制动的制动力应在各轴 之间合理分配。 (2)行车制动器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应符合该车有关技术标准。 (3)行车制动在产生最大制动效能时的踏板力,对于小于或等于9座的 载客汽车不应大于500N;其他机动车不应大于700N。 (4)液压行车制动在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时,踏板行程不应大于踏板全 行程的3/4;制动器装有自动调整间隙装置的机动车的踏板行程不应大 于踏板全行程的4/5,且小于或等于9座的载客汽车不应大于120毫 米,其他类型的车辆不应大于150毫米。
• 七、车身
• 八、安全防护装置
• 1)汽车安全带 • (1)乘用车的所有座椅均装置汽车安全带。设计时速不小于每小 时100公里的货车和半挂牵引车的前排座椅应装置汽车安全带。 • (2)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的驾驶员座椅及前面没有座椅或护栏的 座椅应装置汽车安全带;卧铺客车的每个铺位均应安装两点式汽 车安全带。 • (3)汽车安全带应可靠有效,安装位置应合理,固定点应有足够 的强度。 • 2)车外后视镜和前下视镜 • 汽车在驾驶室左、右至少各设置一面后视镜。安装位置应保证驾 驶员能看清车后50米以内的交通情况。 • 车长大于6米的平头货车和客车车前至少设置一面前下视镜,保证 驾驶员能看清风窗玻璃前下方长1.5米、宽3米范围内的情况。 • 后视镜和前下视镜应易于调节,并能有效保持其位置牢固。
• (1)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每日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负责执 行的车辆维护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查。 • (2)一级维护是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 中心内容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 有关制动、操纵装置等安全部件。 • (3)二级维护是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 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和调整转向节、转向摇臂、 制动蹄片、悬架等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容易磨损或变形的安全部 件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二级维护必须按期进行。 • 二、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的有关规定 • (1)道路运输经营户和驾驶员,必须按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规 定的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对车辆进行维护作业。 • (2)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可以自主选择有资质认定的二类以上的 汽车维修企业进行维护作业。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必须到具备危 险运输车辆修理条件的维修企业进行维护作业。 • (3)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资质认定,达到二类以上汽车维修企 业开业条件的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可以对本单位的车辆进行维护 作业。
•
• 五、行驶系
• 1)轮胎
• • (1)轮胎胎冠花纹深度;乘用车、挂车轮胎不允许小于1.6毫米,其他 车辆转向轮不允许小于3.2毫米。同一轴上的轮胎规格和花纹应相同,应 符合整车制造厂的出厂规定。 (2)胎面不得有因局部磨损而暴露出轮胎帘布层。轮胎不得有影响使用 的缺损、异常磨损和变形。胎面和胎壁不得有长度超过25毫米或深度足 以暴露帘布层的破裂和割伤。 (3)汽车装用的轮胎应与其最高设计车速相适应。转向轮不得装用翻新 轮胎。 (4)乘用车备胎规格与该车其他轮胎不同时,应设标识提醒驾驶员正确 使用。 (5)轮胎负荷不应大于额定负荷,气压应符合该轮胎承受负荷时规定的 气压。
欢迎各位朋友参加从业资格培训
听完课件、欢迎指导
第三章、汽车使用技术
• • • • • • • 本章要点: 1、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 2、道路运输车辆技术要求 3、轮胎的合理使用 4、节约燃料的基本知识 5、汽车与环保 6、汽车行驶记录仪和车用导航系统
第一节、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
• 汽车维修是指以维护或者恢复汽车技术状况和正 常功能、延长汽车使用寿命作为任务所进行的维护、 修理以及维修救援等相关的活动。汽车维修包括整车 维护、整车修理、总成修理、小修、专项修理、维修 救援和维修竣工检验等。 • 汽车维护是指道路运输车辆运行到国家有关标准 规定的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时,为维护汽车完好技术 状况或工作能力,必须按期执行的维护作业。汽车维 护制度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保障 汽车运行安全的基本制度。 • 一、维护的分类及作业内容 • 道路运输车辆的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 维护。
• 第二节、道路运输车辆技术要求
•
• 汽车在车身前部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至少装置一个能永久保持的产 品标牌,产品标牌上应标明品牌、整车型号、制造年月、生产厂名、 及制造国。不同的车辆类型,还应标明其他项目。产品标牌上标明 的内容应规范、清晰耐久且易识别,项目名称均应有中文名称。 • 各类汽车产品标牌应补充标明的项目 • 乘用车 车辆识别代码、发动机型号、发动机排量、发动机最 • 客 车 大净功率或额定功率、最大设计总质量、乘坐人数。 • 货 车 车辆识别代码、发动机型号、发动机最大净功率或额定 功率、整车整备质量、最大设计牵引质量汽车。 • 半挂牵引车 车辆识别代码、发动机型号、发动机最大净功率或额 定功率、整备质量、牵引座最大设计静载荷、最大设计牵引质量汽 车。 • 挂 车 车辆识别代码、总质量、整备质量。 • 2)外观及漏水、漏油检查 • (1)机动车外观应整洁,各零部件应完好,连接紧固,无缺损。 车体应周正,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规定差不允许大于40毫米。
• 六、传动系
• 1)离合器 •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整车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接合平稳、 分离彻底,工作时不得有异响、抖动或不正常打滑等现象。
• • • • • • • • • •
2)变速器和分动器 (1)在换挡杆上应有可容易识别变速器和分动器档位位置的标志。装有 分动器的汽车,还应在档位位置标牌或产品使用说明书上说明连通分动 器的操作步骤。 (2)换挡时变速器齿轮应啮合灵便,互锁、自锁和倒档锁装置应有效, 不得有乱挡和自行跳挡现象;运行中应无异响。 3)传动轴 传动轴在运转时不得发生振抖和异响,中间轴承和万向节不得有裂纹和 松旷现象。 4)驱动桥 驱动桥壳、桥管不得有变形和裂纹,驱动桥工作应正常且不得有异响。 车身的技术状况应能保证驾驶员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和客货安全。 车身和驾驶室应坚固耐用,覆盖件无开裂和锈蚀。车身和驾驶室在车架 上的安装应牢固,不能因机动车振动而引起松动。车身外部和内部乘员 可能触及的任何部件、构件都不应有任何可能使人致伤的尖锐突起物。 车门和车窗应启闭轻便,门锁应牢固可靠,门窗应密封良好。机动车驾 驶室必须保证驾驶员的前方和侧方视野。
• 3)前风窗玻璃
• • • 汽车的前风窗玻璃应装备刮水器,确保驾驶员具有良好的前方视野。刮 水器应能正常工作,关闭时刮水片应能自动返回初始位置。 乘用车及在寒冷地区运输的车辆前风窗玻璃应装有除雾、除霜装置。 驾驶室内应设置防止阳光直射而使驾驶员产生炫目的装置,且该装置在 汽车碰撞时,不应对驾驶员造成伤害。 客车在乘坐区的两侧应有发生紧急情况时供乘客易于逃生或救援的侧窗, 长途、卧铺客车和旅游客车还应设置车顶安全出口,每个安全出口的附 近都应设有“安全出口”的字样并注有操作方法。 (1)专门用于运送易燃物品和易爆物品的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应在 驾驶室上方安装红色标志灯,车上应备有消防器材并具有相应的安全措 施。排气管应装在车身前部,机动车尾部有安装接地装置。 (2)客车应装备灭火器,并安装牢靠便于取用。 (3)汽车应装备符合规定的三角警告牌并妥善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