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候学指导-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

气候学指导-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

气候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 适用专业:应用气象学
任传友 刘江 王艳华 编写
沈阳农业大学应用气象教研室 2009 年 3 月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天文辐射日总量和月总量的计算................................................... 1 确定总辐射的经验公式................................................................... 5 有效辐射的计算............................................................................... 8 湍流热交换总量的计算................................................................. 11 用彭曼公式计算水面最大可能蒸发量......................................... 13 降水变率的分析............................................................................. 18 某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确定..................................................... 20 我国气候区划的确定..................................................................... 21
(1.2)
公式(1.2)表明太阳辐照度是地理位置(ϕ) 、季节(δ)和时间(ω)的函数。(1.2) 式只表示了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辐射量,在 dt 时间内的辐射量应为 dw=
ρ2
I0Βιβλιοθήκη (sinϕsinδ+cosϕcosδcosω)dt
(1.3)
欲求出某纬度上每日的太阳辐射量,需对(1.3)式从日出到日落进行积分,为了 能够积分起见,必须把时间化为时角。因为
三.原理
假设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照度为 I0,根据朗伯定律有 I=
ρ2
I0
sinh0
(1.1)
其中,h0 为太阳高度角;I0 为太阳常数;ρ为日地距离(以日地平均距离为单位) 。 而太阳高度(h0)可用地理纬度(ϕ) 、太阳赤纬(δ)和时角(ω)表示,即: I=
ρ2
I0
(sinϕsinδ+cosϕcosδcosω)
I
实验一 实验一
天文辐射日总量和月总量的计算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掌握天文辐射日总量和月总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的 计算结果,分析、讨论其气候意义。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1.计算北京、南京、海口地区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各日的天文辐射日总 量。 2.计算北京、南京、海口地区,一、四、七、十各月天文辐射月总量。
2 2
Wm =
Ty I 0
π [b0 (λ ′′ − λ ′) − sin ε sin ϕ (cos λ ′′ − cos λ ′) 2 1− e
四.计算方法
(一)天文辐射日总量的计算 1.天文辐射日总量公式 见公式(1.6)。 其中, I0 是太阳常数, 计算时取 I0=1367W m-2 (=1.96 cal cm-2 min-1 = 4921 KJ m-2 h-1) ; Td = 24 h = 86400 s; π=3.1416; 若令 A= ρ 为实际日地距离,各月报 15 日的ρ值如下表: 月份 1 0.984 7 1.016 表 1.1 各月报 15 日的ρ值 2 3 4 0.988 0.995 1.003 8 9 10 1.013 1.005 0.997
ω=
2π (t-e) Td
(1.4)
其中,Td 是以日为周期的时间秒数;t 为平太阳时; e 为时差,而 e 在一天内的变 化甚小,可忽略不计。所以 dω =
2π dt Td
(1.5)
设-ω0、+ω0 为日出、日没时的时角,日辐射总量 Wd 为:
Wd = ∫
ω0
− ω0
I 0Td I Td sin ϕ sin δ + cos ϕ cos δ cos ω ) = 0 2 (ω0 sin ϕ sin δ + cos ϕ cos δ sin ω0 ) 2 ( 2πρ πρ (1.6)
1
式(1.6)就是日天文辐射总量的计算公式。 不能作为一个常数处理。 因此对(1.2) 在计算辐射月总量时, 由于δ是ω0 的函数, 式积分运算非常复杂,通常以近似公式计算之,其中最常用的公式是捷克学者米兰 克威奇所推证的公式
2π b b − 1 ( sin 2λ ′′ − sin 2λ ′) + 2 (sin 4λ ′′ − sin 4λ ′) -…+…] (1.7) 2 4 其中λ′和λ″分别为月初和月末的太阳赤经值;ε为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e 地球绕 太阳运转轨道的偏心率; b1、 b2 、 …bn 为因纬度而异的常数, 米兰克威奇已从纬度 0° 到 75°每隔 5°计算之。
δ = 23.45o sin
式中 x 为计算日在一年中的日序数。 2.关于ω0 的计算
365 ( x − 80 ) 370
(1.8)
从天文年历中可以查到某地某日的日出、日没时刻分别为-ω0 与+ω0,昼长为 2ω0。将ω0 时间化成角度,再将角度化成弧度。或者只查日出(或日没)时间(平 太阳时) ,经时差订正后,中午 12 时则为真太阳时 0°,ω0 可得。 真太阳时=地方平时+时差 =地方标准时+经度订正+时差
Td I 0 , 则 A≈37.6MJm-2。 π
ρ
月份
ρ
5 1.010 11 0.989
6 1.016 12 0.984
在计算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为简化计算起见,取ρ=1。ϕ为地理纬度,三地 的地理纬度分别为:北京 40°N,南京 32°N,海口 20°02′N。δ为太阳赤纬,可从天 文年历中查得,也可用近似公式计算。本实验采用伦迪(Lunde)公式进行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