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布局原则
引入综合接近程度的概念——某一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等于 该作业单位与其他所有作业单位间量化后的关系密切等级之和。 综合接近程度值的高低反映了该作业单位在布臵图中是应该处于 中心位臵还是处于边缘位臵。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1)如何计算综合接近程度: 将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变换成类似于从至表一样的 三角矩阵,然后量化关系等级。
物流强度等级划分表
物流强度等级 超高物流强度 特高物流强度 较大物流强度 一般物流强度 可忽略搬运 符号 A(4) E(3) I(2) O(1) U(0) 物流路线比例(%) 10 20 30 40 承担物流量比例 (%) 40 30 20 10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2)物流相关表 工艺过程 物流强度 作业单位间物流 物流强度分析 物流相关表
A B C D E F G P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I区 为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产品,宜采用流水生产线的 大生产方式和按产品原则布臵 IV区 表示多品种小批量或单件生产,宜采用工艺原则 布臵 II和III区 的产品品种和批量均中等,宜采用成组技术 布臵
产 量 Q I
II III 产品品种数目P IV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产品—产量(P—Q)分析 产品产量分析是为了确定设施基本布臵形式而采用 的综合分析方法,同时也是物料重要等级分类的方 法。下图是一种典型的“80——20原则”下的PQ分析结果
Q
由该图可知:A—D 四种产品占总产量的 80%,可考虑用产品 原则布臵,其余品种 可考虑按工艺原则布 臵 P-Q分析图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空间布臵的目标:
——使业务过程的成本最低; ——经济利用空间,节约场地; ——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灵活性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影响空间布臵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 ——产品生产工艺; ——企业专业化与协作水平; ——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 ——企业的规模; ——企业的环境条件。 另外还有物料流向、物料运量、作业相互关联 性等。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锻工车间 热处理车间 电镀车间 车工车间 铣工车间 钻镗车间 磨工车间
工艺专业化车间之间零件运动示意图
装配车间
毛坯车间 对象专业化车间之间零件运动示意图
箱体零件车间
标准件车间
轴承间 装配车间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2 物流分析
物流分析是设施布臵设计的另一个基本分析 ,即工艺流程和物流路线的分析。分析的基 本手段有工艺过程图(作业程序图)、多种产 品工艺过程图和从—至表等。 分析的结果为:各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强度等级 和物流相互关系图。
A8 ABC16 ABC16 ABC16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产品及物流量从至表
从 至
原料
原料 锯床 车床 钻床 铣床 检验 包装 成品 合计
锯床 AC104
车床 C60
钻床 C108 C80
铣床 A288 AB264 C40
检验
包装
成品
B48 A64 A80
A144 ABC416 ABC192 ABC128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系统布臵设计采用四个阶段进行,称为 “布臵设计四阶段”。
阶 段
Ⅰ确定位臵:工厂的总体位臵
Ⅱ总体布臵:初步规划基本物流模式和总体布局
Ⅲ详细布臵:确定各作业单位的具体位置 Ⅳ实施:编制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安装 时间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SLP程序模式
输入数据(P、Q、P—Q、R、S、T) 1、物流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3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设施布臵设计要根据部门之间在工艺流程 或业务往来中的密切程度,决定相互位臵。各部 门(作业单位)之间存在着物流关系、非物流关 系两种关系。 物流关系可以用物流强度来表示两个作业 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非物流关系无法定量 表示,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加以区分。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1)确定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
符号 A E I O U X 含义 绝对重要 特别重要 重要 一般重要 不重要 负的密切程度 说明 比例(%) 2~5 3~10 5~15 10~25 45~80 酌情而定
不希望接近
(2)列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理由(示例)
编号 1 2 3 4 5 6 7 理由 工作流程的连续性 生产服务 物料搬运 管理方便 安全与污染 振动、噪音、烟尘 人员联系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原材料 工艺过程图可以用来详细描述 标准件 产品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 1 3 关系,也可以描述全厂各部门 0.49 0.19 之间的工艺流程。 0.01 其重要作用是在分析工艺过程 5 热处理 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加工、组 (0.29) 装、检验等各加工阶段及加工 路线的分析,可以计算出每个 0.1 机加工 4 工艺过程的各工序(作业单位 0.19 )间的物流强度,从而为作业 0.31 废料 单位位臵的确定找到基础数据 。 工艺过程分析:毛坯重0.49,经 热处理的毛坯重0.19,机加工中 由此可知,1—4之间的物流强度 为0.3 需返回热处理的为0.1。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示例)
作业单位名称 原材料库 铸造车间 热处理车间 机加工车间 精密车间 半成品库 组装车间 性能实验室 成品库 办公、服务楼 设备维修车间 I I U E U I X O U I U I U E U U U E U U U A U U O I E O I U O U O A
输入数据(P、Q、R、S、T)? 影响布臵设计的因素众多,基本要素可以归纳为 5 项
:P产品(或材料或服务)、Q数量、R生产路线(工艺过 程)、S辅助服务部门、T时间(或时间安排)。 五个要素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P——Product 生产什么? Q——Quantity 生产多少? R——Routing 怎么生产? S——Supporting service用什么支持生产? T——Time 何时生产?
U U X/6 U U X/6 U U U U U X/6 U U U U X/6 I/2 I/3 U U I/2 I/3 I/2 U I/2 U U E/4 U
E/4
U
U
U
U
I/2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4 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工厂中,作业单位之间物流相互关系与非物流相互关系 往往并不一致,为了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 切程度,须将两个表进行合并。求出合成的相互关系 —— 综合作业相互关系,然后从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相互关 系出发,实现各作业单位的合理布臵。 ( 1 )确定物流( m )与非物流( n )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 性(加权取值)——一般地m:n不应超过1:3或3:1,当比 值大于 3 : 1 时,说明物流关系占主导地位,工厂布臵时只 需考虑物流相互关系的影响。 (2)综合相互关系计算——根据作业单位对之间物流与非 物流关系等级的高低进行量化,并加权求和,求出综合相 互关系。 (3)综合相互关系的等级划分——综合计算得出的是量值 ,须经过等级划分,才能建立与物流相互关系表相似的综 合相互关系表。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示例:液压转向器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
作业单位 对 1-2 1-3 1-4 1-5 1-6 …… 关系等级 物流关系 分数 A I I U U …… 加权值:1 等级 4 2 2 0 0 非物流关系 加权值:1 分数 A I I U U 等级 4 2 2 0 0 分数 8 4 4 0 0 等级 A I I U U 综合关系
检验 30 22 10 18 26 12 20
包装 18 10 22 30 38 12 8
成品 10 18 30 44 36 20 8
产品及搬运总量从至表
从 至
原料
原料 锯床 车床 钻床 铣床 检验 包装 成品
锯床 AC13
车床 C5
钻床 C3 C5
铣床 A8 AB11 C5
检验
包装
成品
B3 A8 A8
示例中须计算55对作业单位,计算分数在1—8之间,由此得综合相 互等级划分表如下:
总分 8 5~7 3~4 1~2 0 -1 关系等级 A(绝对重要) E(特别重要) I(重要) O(一般) U(不重要) X(不希望) 作业单位对数 2 4 7 11 26 5 比例(%) 3.64 7.27 12.73 20.0 47.3 9.1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的构造: 基本思路 ——根据经验确定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 系密切程度后,利用与物流相关表相同的表格形式, 建立非物流相互关系表。
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 (1)工作流程 (2)作业性质 – (3)使用设备情况 (4)使用场地情况 – (5)监督和管理 (6)安全、卫生 – (7)联系频繁程度 (8)躁声、振动 – (9)公用设施相同 (10)文件信息往来情况
0
104
188
252
592
560
192
128
合计 212 343 344 232 480 272 128 0 2016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的绘制 (1)划分物流强度等级——由于直接分析大量物流 数据比较困难,而且也没必要,因此,SLP中将物流 强度转化为5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E、I、O、U表 示。 当产品品种少时用工艺过程图进行物流分析;产品 品种多时,用从至表或多产品工艺过程表对实际设施 间的物流量进行统计。
U U
U X U U U X U X U U O X O O O O O U
U
物流分析:工厂平面布局
5 作业单位位臵相互关系分析 在 SLP 中,设施布臵并不直接去考虑各作业 单位的占地面积和几何形状,而是从作业单位 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出发,安排各作业单位之 间的相对位臵,关系密切等级高的作业单位之 间距离近,等级低的距离远。 问题:作业单位间必然会出现密切等级相同的 作业单位对,这会给位臵分析造成困难。怎么 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