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序号:52 环保概率结课论文课程名称:环保概论专业:物联网姓名:胡腾飞学号:311409080316任课教师:鲁忠良题目:论森林面积减少摘要:北京3月23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布的年度“世界森林状况报告”指出,虽然有许多国家的森林面积在增加,但全球森林总面积仍然在缩小。

这份报告显示,2000年到2005年,有57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在增加,但仍有83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在继续减少。

全球森林每年净减少面积仍高达730万公顷,平均每天有2万公顷森林消失。

全球陆地面积30%是森林,1990年到2005年,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3%。

报告强调,经济发展和完善森林管理是挽救森林的关键因素,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森林发展计划,立法和修改林业政策,强化林业机构。

但贫困人口多及战乱地区,森林仍面临严峻挑战。

报告警告,地球气候变化已给森林带来不利影响,使森林火灾、病虫害增加关键词:现状森林功能减少原因危害解决方法正文:森林问题现状方千米。

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激增,到2005年,已减少到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 1/4,而且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较此前上升了 1.66 个百分点,达到 18.21%,但是仍然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61.52%,居世界第 130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32 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居世界第 134 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 7.95 亿亩,居世界首位。

另外,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为34.27%,中部地区为 27.12%,西部地区 12.54%,而占国土面积32.19% 的西北 5 省区森林覆盖率只有 5.86%。

森林功能一、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

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

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

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

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

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

有人曾对不同环境,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

另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例如,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四、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森林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增温。

冬季森林叶子虽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使空气流量减少,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据测定,夏季森林里气温比城市空阔地低2-4℃,相对湿度则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气温要低10-20℃。

由于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断的吸取深层土壤里的水分供树木蒸腾,使林正常形成雾气,增加了降水。

通过分析对比,林区比无林区年降水量多10-30%。

国外报导,要使森林发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其绿化覆盖率要占总面积的25%以上。

五、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

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

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风速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

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

因此,保护环境,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是关系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人类能否生存的大事。

森林面积减少原因自然因素1)酸雨东欧和中欧大面积的林地遭到酸雨的危害,在苏联的工业中心乌拉圭,科拉半岛和西伯利亚都发生了森林退化,仅在西比利亚的诺里尔斯克就有50多万公顷的林地受到破坏。

2)自然火灾气候空气干燥,风力强大和植被的可燃性是地中海地区森林的主要敌人,据估计,每年平均有50公顷的林地被烧毁。

人为因素1.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1)毁林20世纪90年代中期, 估计还有55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处于未受破坏的状态,保留的面积只有原来的50%,相当于美国国土的三分之二。

即使这些剩余的热带雨林,每年也以16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被砍伐;同时有等量的雨林由于耕种、采樵和放牧受到严重影响。

照此速度,全球热带雨林将在30年内彻底消失。

热带雨林破坏多发生在经济落后的非洲,如委内瑞拉每分钟消失热带雨林达30公顷。

20世纪上半期,在波罗的海诸国和前苏联西部的交界处发生了森林大规模砍伐。

二战以后,在工业伐木的同时,许多造林工程开始实施,但是造林的速度赶不上砍林的速度。

由于非法采伐,苏联损失了约8.5亿公顷温带森林和泰加林,所毁森林占世界林地总面积的22%,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最大的森林面积。

2)纸张需求量的猛增全国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进口木浆130多万吨,进口纸张400多万吨,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放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行业所造成的污染占整个水域污染的30%以上)。

3) 一次性木制品增长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

2.人口迅速增长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多林的国家。

经有关专家考证,在4000年前的远古时代, 中国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 加上战乱、灾荒、开荒、开矿、放牧等人为活动,森林资源日趋减少。

到2200年前的战国末期降为46%;1100年前的唐代约为33%;600年前的明代之初为26%;1840年前后约降为17%;民国初期降为8.6%。

可见,中国的森林是被过度增加的人口“一口一口”地“吃”掉的。

3.人为火灾在传统牧区,“牧火”非常频繁,尤其是在灌丛林地,其他绝大部分火灾是由于疏忽引起的。

在干旱年份,火灾发生的次数急剧上升,尤其是在旅游区。

不断的砍伐与掠夺之中。

森林蒙受灾难的原因正是由于它的各项用途。

危害1.产生气候异常没有森林,水从地表的蒸发量将显著增加,引起地表热平衡和对流层由此会产生气候异常,造成局部地区的气候恶化,如降雨减少,风沙增加。

的二氧化碳的1/4。

森林砍伐减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把原计,由于砍伐热带森林,每年向大气层释放了15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

森林生态系统是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于世界范围的森林破坏,了已知物种的一半,但它正在以每年46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4.加剧水土侵蚀森林破坏还从根本上降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加之土壤侵蚀造成的河护森林的国际行动6土地荒漠化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荒漠化的加速。

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9亿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威胁,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美元。

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3,生活在荒漠地区和受荒漠影响的人口近4亿,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以上解决方法一、保护森林资源,要建立和完善林业机构,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1. 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区管理要管好林业,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林业机构;二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三是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采伐方式;四是严格采伐审批手续;五是重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防治;六是用征收森林资源补偿金的方法,加强森林保护。

这对林区的百姓来说,应该转变过去"靠山吃山"的观念。

“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祖祖辈辈习惯上山砍树,不习惯搞综合开发和林木深加工,因此乱砍乱伐根本没有羞辱感,更谈不上法律意识。

山上的森林不只是“祖先”只传给你的,还要留给子孙后代的。

如果现在把树木砍伐光了,山秃了,水土流失就会日益严重,就会发生洪涝灾害,就会留给我们惨痛的历史甚至生命的代价。

2、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熟练、清正廉洁、严格执法的林业执法队伍,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要深入村屯、副业点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真正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真正从源头上做工作,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发展。

只有通过宣传学习法律法规,转变村民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不断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提高村民对森林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认识的重要性,才能从源头上杜绝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切实做到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是要加大对管护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才能适应新时期护林工作的管理建设。

只有加大对林场护林站点、护林道路、交通工具、护林监测设备等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解决林场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落后、工作环境差、护林交通工具不足等问题,才能把护林工作真正做到科学发展,科学保护,才能确保森保工程成效。

5、要大力发展林区后续产业,才能确保林区又好又快发展。

林区后续产业开发进度缓慢,产业规模不大,自营经济等年收入只能维持职工工资及其他日常费用开支。

二、制定生态工程计划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制定并实施多项林业生态工程计划,大力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实施提升森林资源储备和促进生态修复为主的林业工程项目。

大力更新造林,封山育林,尽快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在不断扩大森林面积的同时,注重森林生态结构的改善和功能的增强。

1、保证生态、经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对森林资源保护,重点开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