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粉尘测定)

第三章(粉尘测定)

第三章 粉尘测定
第三章
粉尘测定
第一节
粉尘浓度测定
第二节
第三节
粉尘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第三章
粉尘测定
第一节 粉尘浓度测定
一、采样目的
二、粉尘浓度表示方法
三、采样器种类 四、测尘仪器的种类 五、测尘仪工作原理(举例)
第三章
粉尘测定
粉尘测定的目的,总的来说是对矿井采、掘等环境的粉尘状况作出科学
第三章
粉尘测定
(4)标准状态空气体积的换算,采样时的空气状态可能互相差别很大,为了 互相对比,有时需要把采样的流量一律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空气流量。换算
按下式计算:
(5)统计分析采样时,应记录现场生产条件、作业装备,通风防尘,降尘措 施等情况,逐月将测定结果统计分析,上报有关单位。

快速直读式测尘仪 1、光吸收法测尘仪 采样后,通过滤纸吸尘前和吸尘后光强的变 化,根据物质对光的一般吸收规律,即可求出 滤纸上粉尘的质量,从而求得粉尘的浓度。
第三章
粉尘测定
(3)采样开始时间,连续产尘点应在作业开始后20分钟采样,阵发性产尘, 与工人操作同时采样。 (4)采样流量和时间,应使所采粉尘量不少于lmg,对于小号滤膜不大于20mg。 一般采样流量为10~30 L/min,采样时间不少于20min。 3)粉尘浓度计算和统计分析 (1)秤重。采样后的滤膜连同夹具一起放在干燥器中,秤重时取出,受尘面 朝上,用镊子取下滤膜,向内对折2~3次,用原先秤重的天平秤量为初重。 如测点水雾大,滤膜表面有小水珠,必须干燥30min后再秤重,秤重后再干 燥30min,直到前后两次重量差不大于0.2mg为止,作为恒重,取其值为末重。 (2)计算粉尘浓度,按式(3—1)计算,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即可。
的评价。其中包括粉尘组成的成分,粉尘浓度,粒度分布等。另一方面,对 防尘措施的效果,除尘设备,装置性能的调节和除尘效率等都需要进行粉尘 测定工作。
第一节
一、采样目的
粉尘浓度测定
(一)对井下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进行测定,以检查是否达到国家卫生标 准; (二)测定作业点粉尘的粒度分布及其矿物组成的化学,物理性质; (三)研究各种不同采掘工序的产尘状况,提出解决办法; (四)评价各种降尘措施的效果。
第三章
粉尘测定
平板淘析原理的粉尘采样器 如英国MRE113A型粉尘采样器
第三章
粉尘测定
旋风分离原理的粉尘采样器 如美国Nylon 10m m粉尘采样器。
第三章
粉尘测定
惯性冲击分离原理的粉尘采样器 如日本T·R粉尘采样器
第三章
粉尘测定
(三) 两级计重粉尘采样器
两级计重粉尘采样器的分级方法,也是采用惯性冲击原理设计的。 四、 测尘仪器的种类 (一)按检测原理分: 1.光电法:按光线通过含尘气流使光强变化。检测原理包括,白炽灯透射、 红外光透光、光散射、激光散射等原理设计的测尘仪; 2.滤膜增重法
第三章

粉尘测定


BMRC由英国提出,以粉尘在肺部沉积的主要机理为 分离基础,并确定这是导致尘肺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ACGIH曲线更加符合上呼吸道系统的沉积机理,着眼 于肺泡区粉尘引起的尘肺病,同时反映了粉尘进入气 管、支气管对人体的危害。 我国目前尘肺病相当严重,制定呼吸性粉尘标准时, 应重点考虑进入肺泡所引起尘肺病的那部分粉尘,这 正是BMRC曲线的特点。
第三章
粉尘测定
二、粉尘浓度表示方法
五十年代世界各国对粉尘浓度表示有两种方法;一种以单位体积空气中 粉尘的颗粒数(PP/cm3),即计数表示法;另一种以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 重量(mg/cm3),即计重表示法。 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中对粉尘容许浓度的规定是以质量浓度表示的,应 采用质量浓度测定方法。 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3、肺泡区
第三章
粉尘测定
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是指能吸入肺泡区的粉尘,只有沉降在肺泡区 的粉尘,才有可能引起尘肺病。 呼吸性粉尘采样曲线过去有两种: (1)英国医学研究委会员提出的曲线,简称BMRC曲线。 (2)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医师协会提出的曲线,简称ACGIH曲线。 我国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的采样曲线是参照了英国BMRC提出的采样曲线。
第三章
粉尘测定
粉尘被阻留在采样头内的滤膜表面,根据滤膜的增重和采样的空气量,
就可以计算出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W2 W1 s QN
式中
mg / m 3
(3.1)
S ——工作面粉尘浓度,;
W1、W2——分别为采样前后的滤膜质量,mg;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气量,m3。
第三章
粉尘测定
2.主要采样工具
3. β 射线吸收法
(二)按测尘浓度类型分类 1.全尘粉尘测定仪; 2.呼吸性粉尘测尘仪; 3.两段分级计重粉尘测定仪。
第三章
粉尘测定
(三)按测尘仪工作方式分:
1.长周期、定点,连续测尘仪; 2.短周期,定点,连续测尘仪;
3.便携式测尘仪。
测尘仪种类繁多,除上述分类外,还有按不同行业的粉尘性质,测量的 浓度范围,精度要求、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大量程、小量程,防爆型(或本 质安全型)、非防爆型等区别。 五、测尘仪工作原理(举例) (一)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以AQH—1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如图3—4所示。该采样器属便携式标准采 样器,该采样器可在一个工作班连续采样.
第三章
粉尘测定
第三章
粉尘测定
(二)两级计重粉尘采样器 两级计重粉尘采样器,其主机部分,与其它采样器一样,需要一个恒定 的采集含尘空气的流量,主要的区别在于采样头的结构。两级计重的采样器,
大多数按惯性原理利用气流中粒子的惯性冲击,粗大粒子在冲击板上沉积的
装置,进行分级计重。分级效率,可按惯性参数进行设计,可以与BMRC曲线 拟合。 (三)全尘计重粉尘采样器 我国《煤矿安全规程》第464条中规定对井下有人工作地点和人行道的空 气中粉浓度,以全尘浓度作为检测、评价标准。 1.滤膜测尘原理 滤膜测尘装置,如图3-2所示,由滤膜采样头,流量计,调节装置和抽气 泵组成,当抽气泵开动时,工作区的含尘空气通过采样头被吸入,
LD-5C型微电脑激光粉尘仪-主要技术指标
1、 配置40mm滤膜在线采样器; 2、 具有可更换粒子切割器PM10、PM5、PM2.5及 TSP供选择; 3、 直读粉尘质量浓度(mg/m3),1分钟出结果; 4、 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汉字菜单提示; 5、 检测灵敏度:LD-5C(L)0.01mg/m3; LD— 5C(H)0.001mg/m3。 6、 重复性误差:±2% 7、 测量精度: ±10% 8、测量范围: LD—5C(L)0.01~100 mg/m3; LD—5C(H)0.001~10 mg/m3。
2
第三章
粉尘测定
三、采样器种类
(一)全尘浓度采样器 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通过采样头,全部大小不同的粉尘粒子被阻留 于夹在采样头内的滤膜表面,根据滤膜的增重和通过采样头的空气体积,计 算出空气中的粉尘浓度,采样方式如图3-2所示。
第三章
粉尘测定
(二)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设计,按照分离过滤原理,在采杆头部加设前置装 置,对进入含尘气流中的大颗粒尘粒进行淘析,所以前置装置亦称淘析器。 按淘析器分离原理,有三种类型 1.平板淘析器:按重力沉降原理设计; 2.离心淘析器:按离心分离原理设计; 3.冲击分离器:按惯性冲击原理设计.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三)个体粉尘采样测定方法。 (四)石棉纤维计数浓度测定方法。 (五)粉尘浓度的其他测定方法。
第三章
粉尘测定
吸入到呼吸道内的粉尘,根 据粉尘粒子的大小;比重、形状 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吸入并沉积 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 一般把呼吸道分为三个区域 1、鼻咽区 2、气管和支气管区

2、光散射测尘仪 光束通过化学性质不均匀物质时,利用光束侧 面的散射光束测定含尘气流的浓度。
CCZ-1000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 利用射线源发出β射线辐射采集了粉尘的滤膜,部分射线被粉尘吸 收,通过的射线剂量与膜上采集粉尘量尘一定关系。 以检测器测得射线剂量变化值,再由单片机对数据加以处理,在 显示器中直读粉尘浓度。 由计算机对流量进行自动控制, 自动保持气流恒速。 采用低剂量的β射线。绝对安全。 适合所有产尘工业企业, 既可测全尘TSP,也可测呼尘PM10浓度。
第三章
粉尘测定
3.测定工作
1)准备滤膜: (1)干燥。待用滤膜存放于玻璃干燥器中; (2)秤重。用感量为万分之一克的分析天平进行滤膜秤重,并进行编号记 录重量,为初重。因滤膜荷电有引力作用,应注意环境清洁; (3)装滤膜。将滤膜装入滤膜夹,直径40mm的滤膜铺平,直径75mm滤膜折 成漏斗形安装,装好后要检查有无不牢,漏缝现象,完好时,装入样品盒备 用; 2)采样 (1)采样位置,应在工人的呼吸带高度采样,距底板约1.5m左右。采样位 置应在工作面附近下风侧风流较稳定区域选取。 (2)采样头方向,一般情况,入口应迎向风流。
率在0.04%以内),可简化干燥过程,
阻力较小。采样后滤膜可溶于醋酸丁 脂等有机溶剂,用于测定粉尘的分散 度。
第三章
粉尘测定
滤膜有大小两种规格,常用的为直径40mm的小号滤膜,一般采集粉尘浓度较 低的环境,若环境粉尘浓度在200毫克/m3以上,可采用直径为75mm的大号滤 膜。
2)采样头(受尘器):由采样漏斗和滤膜夹两部分组成,用塑料或轻金属制 作。图3—5为常用的一种形式。滤膜装在滤膜夹中,并进行编号备用。 3)流量计:常用转子流量计,便于携带,流量范围q=10—13 L/min,采 样时间t=10~20min,将所测得的总抽气量(Q=t·q/1000m3)换算成标准状态 ()。流量计流量的调节由针形阀控制.转子流量计使用一定时间后,因积尘 和污垢等原因,锥形体尺寸,重量会产生变化,影响测值,须检查,清洗, 并进行校正。 4)抽气装置:抽气装置有两类:一种是由微电机和薄膜泵组成的抽气系统, 另一种由压气源和引射器组成的抽气系统。目前采样器中,后者的抽气系统 基本上已被淘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