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胶一碗

阿胶一碗

中国第一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健”字号蓝帽阿胶片▪本经上品皆滋补,一传至今二千年!!“千年生工”品牌,源自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之名,她号称“千年”,贯穿上古部落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兴盛于唐、宋、明、清历朝历代,有详尽文字记载历史距今2600多年历史;现化身美容养颜、传统滋补界典范,她与人参、鹿茸并誉为“中药三宝”。

本品由阿胶正宗原产地东阿阿胶街76号老字号益生堂公司出品,济南千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地区运营推广。

▪其品牌核心价值在于,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密配方和工艺,“鲁阿井”东阿水为垄断性的水资源也是品牌最独有的价值,地处东经116°12’,北纬36°07’,国内外公认的阿胶熬制最佳黄金地下水脉资源,精挑细选山东本土黑驴皮,长期契约养殖。

▪每一片阿胶,从整张驴皮选材、用古阿井矿物质水、豆油、绍酒、冰糖等,做到血统清晰,品质绝对保障,“黑如翳漆凝若脂,透如琥珀润如玉”,还原其“本经上品”“中医三宝”的应有高贵品质。

▪本品是以阿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经动物功能试验证明,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功能。

也是经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家“健”字号阿胶片。

真正的保健阿胶片第一品牌!!▪“千年生工”阿胶,以药店、专柜直销、精品店形式在全国各地建立终端零售渠道,目前已覆盖华东、华北、华南、华中绝大部分地区。

千年宣言:关于价格:关于品质:关于服务:▪自古以来,阿胶不仅药用广泛,而且还是滋补、美容、保健之佳品。

▪我国滋补保健的传统,源于古代人对食疗养生的重视。

古人认为养生要顺应自然,治病要防于未然,食疗食养的思想在我国饮食文化中一以贯之。

食物不但可以滋养身体,而且还可以治疗疾病,调节饮食以养生,利用食物以治病。

古人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和药物原本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都有其自身各种不同的性味特点,只不过因其对人体的作用不同,有的可滋补,有的可攻邪,有的可补可攻,才被人们分为食物和药物。

▪由于阿胶滋阴补血,益气润燥,善治血证、虚证,尤其对妇女、老人来说,是天然的滋补佳品,因此,很早人们就开始服用阿胶,以滋补身体,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阿胶滋补保健传统。

曹植赋诗赞阿胶。

▪曹植与阿胶:曹植曾为“东阿王”,初来东阿,骨瘦如柴,后因常食阿胶,身体受益匪浅,于是感念而作《飞龙篇》:“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曹植诗中所指的仙药,就是东阿地方出的阿胶。

▪阿胶与李世民:东阿境内千年流传的民间掌故说到,当年,尽管李世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在山东境内,却遇到强人王世充。

那王世充也不是等闲之辈,一阵厮杀下来,李世民小受顿挫,人困马乏,遂引军进入东阿县休整。

东阿人就以阿胶熬汤来拥军。

说也奇怪,大队人马第二天就精神焕发,居然一鼓作气打败了王世充。

▪阿胶与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天生丽质、美白红润。

《新唐书》在写到晚年武则天时说:“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令左右不悟其衰。

”那么,武则天永葆青春的秘诀何在?原来宫中御医经常给服用“美白如玉汤”,其成份是:阿胶、黑芝麻、木瓜、白芷、玉竹、山楂等美容养颜滋补之品,经常服用调理,才使武则天肤色美白如玉,光滑细腻,艳丽无疵。

彼时,女子以丰腴婀娜为美,阿胶也成了宫廷御品。

当时贵族妇女有服阿胶以养颜的习惯。

▪阿胶与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妩媚动人的名句。

▪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原是唐玄宗儿子寿王的爱妃,她姿色超群,通晓音律,能歌善舞。

唐明皇为得到他儿子的爱妃,选召进宫面授机宜,命她暂时出家当女道士,带发修行,赐其道号为“太真”。

不久便被明皇召入宫中,封之为贵妃。

杨玉环入宫后,为了博取明皇的喜爱,便“冶其容,敏其词,婉姿万态,以中君意”。

她之所以能达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是与她善于美容化妆分不开的。

杨贵妃经常使用的化妆品名叫“玉红膏”,后人又称之为“杨太真玉红膏”。

▪传说杨贵妃保持美貌的真正秘诀还是常食美容药膳——“阿胶羹”。

用阿胶250克、核桃肉150克、,黑芝麻150克(炒熟)、黄酒(香雪酒)750克、冰糖250克,将黑芝麻与核桃仁研碎备用,再将阿胶浸在黄酒中泡10天左右,连同黄酒一起放在陶瓷容器中隔水蒸至阿胶完全熔化,,将黑芝麻等放入搅匀,蒸至冰糖溶化即可。

蒸好的阿胶冷却后成冻状,每日2匙,开水冲化食用。

常食可养血润肤,使皮肤细腻光滑、富有弹性,头发乌黑,容颜俊美。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之句,形容杨贵妃的皮肤细腻如脂。

杨贵妃为史上“四大美人”,她的皮肤何以这样细腻?后人肖行澡在《全唐诗·宫词补遗》,卷五写诗解释说:▪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

▪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这首诗录自《全唐诗》之《官词补遗》卷5,诗中明确指出,形容杨贵妃即使卸了妆也还是很漂亮,皮肤细腻得连水滴都落不住,这全都是因她服用了阿胶的缘故!▪虢国夫人娥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

▪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

▪这是明人朱克生在《秋舫日记》一书中所写的《莞尔唐史》诗。

诗中,他调侃说,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一天喝三次阿胶,以便取悦唐明皇。

阿胶与王安石王安石《我欲往沧海》一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画像:“我欲往沧海,客来自河源。

手探囊中胶,救此千载浑。

我语客徒尔,当还治昆仑。

”王安石诗中的“胶”即指东阿的阿胶。

阿胶与朱熹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待母至孝。

《朱子文集》里收录了南宋著名理学大师朱熹给母亲的一封信,里面说:慈母年高,当以心平气和为上。

少食勤餐,果蔬时伴。

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

延庚续寿,儿之祈焉。

其言切切,其心拳拳,于日常闲话之中传达出其至孝之心。

朱熹自己后来活了71岁,也得益于阿胶之助。

阿胶与郑和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

他驾驶的宝船之上除了丝绸瓷器还有中药材,其中就有阿胶。

这是阿胶出口海外的最早记载,也说明阿胶是中国特有的珍贵产品。

阿胶与白朴元代著名的元曲作家白朴,在《秋夜梧桐雨》第三折《锦上花》(毛晋:《六十种曲》,卷六)中唱道: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

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

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此曲通俗易懂,乃阿胶在元朝养生驻颜的真实写照。

人参、鹿茸、阿胶,并称三大补药。

“参茸入方,如君临天下,君无儿戏,百病勿服。

”阿胶则“性平味甘,虚寒血亏者宜久服之,本固自无忧吝” (清·吴谦:《医宗金鉴》,卷十四)由此可见,阿胶在三大补药中,最为平和,适宜常服。

阿胶与何良俊阿胶不仅补气养血,而且还能和中益气。

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

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

这是明代名士何俊良在《清森阁集》书中所附的一首《思生》诗,一向被引为经典。

诗中所记乃其日服阿胶之事。

何良俊在《清森阁集》之《思生》中,做诗云: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

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

借用气血不和,百病由生,长服阿胶则可扶正固本,身强体健的道理,抒发其思想感情。

何氏屡试不中,于是幽居书房20年,以隐待仕。

后来嘉靖皇帝知道了此人,怕落下遗贤之名,于是授其南京翰林院孔目一职,这是很小的一个闲差。

何公新衣上任3天即感慨万千:“吾门清森阁在海上,书画琴瑟,观海听涛,何恋栈于斯!”遂伴职回乡,81岁无疾而终。

阿胶与曾国藩曾国藩家书以阿胶尽孝,据《曾国藩家书》载,在外为官的曾国藩经常会给家里寄一些家常日常之品,其中重要的有两项,几乎每次都会出现,那就是阿胶和母亲用的东西。

以下资料均出自《曾国藩家书》:1、曾受恬自京南归,余寄回银四百两、高丽参半斤、鹿胶阿胶共五斤、闱墨二十部,不知家中已收到否?(《家书第35卷》)2、兹因金竺虔南旋之便,付回五品补服四付,水晶顶二座,阿胶二封,鹿胶二封,母亲耳环一双。

竺虔到省时,老弟照单查收。

阿胶系毛寄云所赠,最为难得之物,家中须慎重用之。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3、曹西垣教习服满,引见以知县用七月却身还家;母亲及叔父之衣,并阿胶等项均托西垣带回。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4、十月十六日,发一家信,由廷芳宇明府带交。

便寄曾希六陈体元从九品执照各一纸,……母亲大人耳帽一件,膏药一千张,服药各种,阿胶二斤,朝珠二挂,笔五枝,……(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日)他把阿胶作为一种家常必备用品,供母亲日常滋补之用,表现出其对母亲的深切关怀与挂念。

即使在今日我们也不难看到孝顺的儿女每次回家都要给自己的父母带回阿胶的例子。

阿胶与慈禧史书记载,慈禧太后为清代咸丰帝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人物。

而阿胶亦与慈禧太后有一段不解之缘。

清代咸丰皇帝晚年无子,懿贵妃好不容易怀了孕,又不幸患了“血证”,虽四方寻医问药,仍无起效,胎儿几将不保。

恰逢户部侍郎陈宗妫是山东东阿县人,他将本地邓氏“树德堂”药店生产的阿胶献给皇上和懿贵妃,懿贵妃服用此药后,血证得愈并保住了胎元,足月生下了一男孩,即六年之后的小皇帝同治。

慈禧从此对阿胶情有独钟,笃信不疑,终生服用。

今故宫博物馆中犹陈列有当时宫廷所用阿胶。

懿贵妃母以子贵,成为慈禧太后。

咸丰皇帝龙颜大悦,钦赐“树德堂”药店店主、制药师傅邓发3件礼物:一是四品朝服黄马褂一身;二是进宫用的手折子一个;三是赐给“福”字作为阿胶品牌称号。

所以“福字牌”阿胶也就由此名扬天下,并畅销国内外,享有盛誉。

同治(载淳皇帝)时宫廷每年指派四品钦差监制阿胶,完成后带回宫中专供宫廷使用。

由于熬制贡品阿胶要精工制作,一次制胶需九天九夜方能完成,故又称之为“九天贡胶”。

阿胶与李鸿章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洋务大员李鸿章出使英国,时年74岁.临行前咳喘连连,慈禧赐他宫廷御药.以东阿阿胶、红参、熟地、知母、贝母配伍。

李鸿章一路服用.大称其妙!民国时期到解放初期的时候,北京“北草堂”(现同仁堂)乐氏到东阿改良阿胶生产技术,打破行业垄断,生产出当时最好的阿胶,创建宏济堂(至今济南宏济堂仍然存在),解放后由于原料紧张,当地政府还专门调拨驴皮,解决该厂的生产难题。

徐运北给毛主席送阿胶1939年冬,时任鲁西区党委民运部长的徐运北,代表鲁西区赴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表达对党中央毛主席的敬意,精心准备了五斤阿胶,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线.历经一年长途跋涉,终于将阿胶送到延安,完成了鲁西区党委和人民的重托。

毛主席给老师送阿胶黎锦熙,湖南湘潭人,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毛泽东的24位老师之一,曾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之邀,参加了开国大典。

建国以后,毛泽东抽不开身,就常常派秘书捎礼物去看望他。

并在信中说,“黎锦熙委员:各兄弟民族先后敬献毛主席、周总理礼物一批,奉命分送给您。

人参果一包,阿胶四块,红参一盒,冰糖一块,麝香2支,贝母1包,虫草半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