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
看书的过程中,中介语出现过多次,是同一个概念吗?整理比较一下
这本书编于2009年,经过了7年的发展,现在的机器翻译有什么样理论梳理
时间
阶段
代表人物
身份
主要观点
主要贡献
评价
自己的想法
公元前3世纪-欧洲中世纪结束
古代翻译理论
西塞罗
政治家、哲学家、演说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贺拉斯
诗人、文艺评论家
主张“活译”;
在翻译时可以创造新词或引进外来词;
提倡“忠实原作的译者不适合逐字死译”
哲罗姆
神学家
强调各语言形式存在差异,不能逐字对译;
翻译方法应随原作的文本而异(如《圣经》直译;文学翻译:意译;否认《圣经》翻译中存在着“上帝的感召力”;
翻译是一种创造,译者可以有自己的风格特征
完成了第一部“标准”拉丁语圣经,即《通俗拉丁文本圣经》;
翻译要:符合符合听众和读者的语言习惯;
传达的是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非形式;
文学翻译是再创作
西方翻译理论的创始人
古代翻译理论不是特别完整和系统,集中讨论忠实、直译和意译的问题。这一点上和中国的情况比较相似
这一时期,西方的大多数译者似乎倾向于意译的方法,这和中国古代的情况有点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
翻译学概论
许均 穆雷
重点内容
出处
自己的想法
对论文的启示
翻译是什么?(翻译的定义)
对于翻译的定义,好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无论是Yakobson还是Nida, 他们所提出的定义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自己的翻译理论铺路。
所以,我自己在写论文的时候是否能尝试着从论文需要的角度自己下一个定义,以为论文的说理论证做铺垫
翻译学学科建设:学科体制和学科理论
第三、五、六章融合起来梳理,见附一和附二
第七章 文学翻译理论
文学翻译研究的研究范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学翻译的本体论、文学翻译的主体论、文学翻译的风格论、文学翻译的方法论和文学翻译批评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进行的翻译研究称为“译介学”(Medio-translatology)
这个定义与我自己的理解有所出入,再去找找相关资料
第八章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的本质:一种广义的阅读,并从阅读出发,达到研究的高度,涵盖鉴赏-阐释-评论三种类型或层次。
翻译批评的狭义概念:是对翻译活动的理性反思与评价,既包括对翻译现象、翻译文本的具体评价,也包括对翻译本质、过程、技巧和手段、作用、影响的总体评价。
提出了翻译理论和翻译原则
奧古斯丁
神学家和哲学家
将译文的风格和译文的读者联系起来;
应用亚里士多德的符号学理论,区分意义和语言形式;
强调词是翻译的基本单位,更倾向于直译,强调形式和结构的对称
文艺复兴前后出现翻译高潮
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文艺复兴-20世纪5年代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兴起
近现代翻译理论
马丁·路德
傅里叶变换
③第三形态:理想中的“对等文本”(在形式、内容、意义、价值、风格、功能、效果和读者反映等各个方面都贴近原文本时)
转换和对等是否存在意义上的重复?
对等如何进行衡量?能否寻求用客观的标准来对完全对等和部分对等进行准确衡量?
通俗地理解,傅里叶变换应用在翻译中就是将译文回译之后的信息量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文
翻译批评的标准:翻译标准【案本-求信-神似-化境-优势竞赛论-多元标准互补论等】
第九章 翻译教学研究:
主要从宏观上讨论了翻译教学的层次、翻译教育的体系,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翻译教学的主要方面和教师的培训与发展
书上谈论的内容主要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对翻译教学进行探讨,我们学生则可以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如关注笔译教学方法和模式,我现在所知道的有任务型教学法,还有其他的吗?
翻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论述
假如出这个题,你如何作答?
第二章 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
当前中国理论研究的范围:理论翻译学研究、描写翻译学研究(翻译过程研究和语料库翻译研究)和应用翻译学研究
描写翻译学研究只包括这两个吗?
我觉得,中国目前的翻译理论似乎还是停留在对西方翻译理论的译介和批判上,鲜少有人提提出新的理论或形成某一理论学派
第十章 信息技术手段与翻译
计算机语言学W.韦弗 通过通用语(universal language)或中介语(interlingua)来进行翻译
机器翻译方法分为基于规则和基于语料库两大类
翻译的专业化与专门化,如何进行理解和区分?
语料库语言学与语料库翻译研究和教学:
梦娜·贝克:翻译语言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变体,具有三大特征:简略化、明晰化和规范化
该书对这个问题的解释:翻译本质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①“转换”是翻译的第一“绝对成因”;但认定什么叫“转换”、转换的“质”和“量”如何衡量等等是相对条件,因人而异。
②“对等”是翻译的另一绝对属性,但存在部分对等和完全对等。(作者的观点:不存在完全的对等。)从完全不对等到完全对等之间包括改写,编译、摘译、选译和节译和死译等概念。
与后来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比较类似
洪堡
语言哲学基础之上的翻译理论;
没弄懂,去了解一下他的语言哲学观
德·阿布朗古尔
主张译文迎合本国读者的口味,容许增删和修改,甚至发挥,被称为“自由翻译派的总代表”。梅纳日“漂亮而不忠实的女人”就是批评他的译文
多雷
翻译的五原则
约翰·德莱顿
宗教改革领袖和翻译家
翻译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用意译;尊重原文,深刻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翻译应集思广益
翻译应该遵循的七条原则:
其所译德语版《圣经》对德语产生空前影响
歌德
将翻译划分为彼此连贯的三类:信息翻译、近似创作的改移和逐行对照的翻译;
主张诗歌不可译;
翻译应使用朴实的文体
施莱尔马赫
语言决定思维轮;提出检验语义的诠释学主张;首次提出翻译应区别口译和笔译,区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将翻译分为顺从原作和顺从译作两种途径
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
翻译策略:for whom; what;how(三个基本任务)
如:归化和异化
翻译方法(相比翻译策略,翻译方法更具体):如直译和意译
讨论翻译方法时可以引入“翻译单元”的概念,包括音素、词素、词、词组、句子以及整个文本。
翻译的价值:美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理论价值
翻译学的研究范围:
一套完整的翻译理论应当包括五个组成部分:(1)阐明翻译的实质;(2)描述翻译的过程;厘定翻译的原则和标准;(4)描述翻译的方法;(5)描述翻译中的各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