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民族医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末命题试卷生理学班别09级临本4班学号__1120090413____姓名_符洪宗_一、选择题(有35题,每题1分,共35分)说明:本选择题有A型题、B型题、C型题和多项选择题共四种题型。
(一)A型题:答题说明:A型题即最佳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中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完全正确的。
请把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剂影响细胞的Na+-—K+泵活动时,将导致(D)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C.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D. 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2.决定肌肉收缩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E)A.前负荷B.后负荷C.横桥数目D.肌小结的初长度E.肌肉的内部功能状态3.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E)A.参与凝血和抗凝B.参与机体免疫C.缓冲血浆酸碱度D.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E.主要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4.体液的蛋白质浓度高低顺序是(A)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B.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E.组织液>血浆>细胞内液5.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D)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前者只需体内凝血因子,后者还需外加因子D.前者只需凝血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E.激活因子IX的途径不同6. 柠檬酸钠抗凝机制是(D)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破坏凝血酶 C.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 D.消耗血浆的Ca ²﹢破坏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激化物7. 第一心音主要是由(D)起的。
A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 B.心肌期心室壁震动 C.心室充盈 D.房室瓣关闭E.腔静脉血逆流8.调节冠脉血流量的最重要因素是(C)A.心迷走神经B.心交感神经C.心肌代谢水平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9.维持胸内压的必要条件是(B)A.呼吸道内存在一定阻力B.胸膜腔密闭C.吸气肌收缩D.呼气肌收缩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10.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将会使(D)A.肺的弹性阻力减少 B.肺顺应性增大 C.肺泡内液体层表面张力减少 D.小肺泡内压大于肺泡内压 E.肺毛细血管内液体不易渗出11.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E)A.寒冷B.高温C.精神活动D.进食E.肌肉活动12.在常温下,皮肤的物理散热速度是(C)A.皮肤温度B.环境温度C.皮肤和环境的温度差D.风速E.环境温度13.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D)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醛固酮分泌增加D.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减少 E.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14.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仅限于(A)A.近端小管B.Henle’柈C.远端小管D.皮质收缩管E.髓质收缩管15.使肾小球路过率降低的因素是(A)A.溶血过多B.肾小球血浆流量加大C.血浆蛋白减少D.近段小管重吸收增加E.以上都不是16.睫状肌收缩时可使(A)A.晶状体曲度增大B. 晶状体曲度减少C.角膜曲度增加D.角膜曲度减少E.瞳孔缩小17.瞳孔对光发射的中枢是(B)A.延髓B.中脑C.纹状体D.下丘脑E.大脑皮层18.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D)A.血中氨基酸水平B.血脂水平C.血钙水平D.血糖水平E.血钾水平19.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的激素是(E)A.胰岛素B.生长素C.糖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E.甲状腺激素20.成熟的卵泡能分泌大量的(C)A.卵泡刺激素B.催乳素C.雌激素D.孕激素E.黄体生成素21.肾小管中对尿素通透性最高的是(D)A.近曲小管B.远曲小管集合管C.髓柈升支D.内髓部集合管E.髓柈降支细端22.瞳孔对光发射和瞳孔对光发射中枢的共同部位是(C)A.延髓B.脑桥C.中脑D.下丘脑E.大脑皮层(二)B型题答题说明:先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后接着有两个问题,要求从前面的备选答案中给每个问题选配一个最佳答案,请把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入提后的括号中。
每个备选答案课选一次或两次。
A.蠕动B.蠕冲动C.集体运动D.分节运动E.容受性舒张23.消化道共同有的运动形式是(A)24.小肠中以环型肌为主的节律性舒缩运动形式是(D)25.小肠中速度快、传播较远的蠕动是(B)26. 大肠中速度快、传播较远的蠕动(C)A.去皮层僵直B.去大脑僵直C.静止性震颤D.意向性震颤E.手足徐动症27.脊髓小脑受损伤发生(D)28.在上下叠体之间横断脑干可立即发生(B)29.黑质病变,多巴胺能神经受损可出现(C)(三)C型题答题说明:先列出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后接着有两个问题,要求从前面的备选答案中给每个问题选配一个最佳答案,请把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入提后的括号中。
每个备选答案课选一次或两次。
A.动脉血压升高B.中心静脉压降低C.两者均是D.两者都不是30.循环血量突然增加可使(C)。
31.心脏射血能力突然增强可使(A)。
A.吸气动作是主动过程B.呼气动作是主动过程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32.平静呼吸是(A)33.用力呼吸时(C)四)多项选择题答题说明:在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把正确的答案全部列出,请把各题中给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入提后的括号中。
少选或多选都不给分。
34.甲状旁腺激素靶组织是(ABC)A.骨B.肾近端小管C.肾远端小管D.甲状腺E.肌肉35.睾酮的生理作用是(ABCDE)A.引起并维持正常的性欲B.促进男性副性征出现C.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成熟D.促进蛋白质合成和红细胞的生成E.促进精子生成二、填空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题说明:每小题共有两个空格,请在下列各题空格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内容。
36.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有自身调节、____和____。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7.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是前负荷、____和____。
(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38.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____。
(运输氧气和CO2;参与生理止血)39. 在心血管反应中压力感受性反射是通过____和____压力感受器刺激而引起的。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40.外呼吸包括____和____。
(肺换气;肺通气)41.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的体热通过皮肤的辐射,____和____。
(对流;传导)42. ____和____可以作为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43.维生素A缺乏时,可影响人____光中的视力,引起____。
(暗;夜盲症)44.一个经典突触由突触前膜,____和____三个部分构成。
(突出间隙;突触后膜)45.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的脑内递质有____和_____。
(肽类物质;单胺类物质)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答题说明:解释以下概念。
有英文的先译成中文,在以中文解释。
46、凝血因子:是指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47.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8.肾小球滤过滤: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正常人为125ml/min左右。
49.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
50.CVP: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腔静脉在右心房入口部位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正常约为2~6cmH2O。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答题说明: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51..简述小肠成为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吸收重要部位的原因。
答:(1)小肠吸收面积大。
(2)小肠绒毛内富含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纤维网等机构。
(3)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已被消化为机构简单可吸收的物质。
(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
52.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受哪些因素影响?①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ADH分泌增加;反之减少②血容量改变:循环血量增加,刺激左心房,垂体后也释放ADH减少:反之增加③动脉血压升高,颈动脉窦、颈动脉供压力感受器反射,ADH分泌减少;反之增加④心房钠尿肽促进ADH分泌。
⑤痛刺激,促进ADH分泌。
53.简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①信息传递作用;②作用的相对特异性;③高效性④激素间的相互作用;⑤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有的是协同作用,有的是拮抗作用,或者允许作用。
五、论述题(共2题,共15分)答题说明:请分析下列问题,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正确。
54.试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
答案: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1)反射弧:感受器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受神经末梢,传入神经分别是窦神经和迷走神经。
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管壁的扩张程度成正比。
传入神经进入延髓首先到达孤束核,最后到达心迷走、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中枢。
传出神经为心迷走、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神经。
效应器为心脏和血管。
(2)过程:当动脉血压升高→感受器传入冲动频率增加→心迷走紧张升高、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性降低→心脏发生负性变,即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心肌兴奋传导减慢,结果心输出量降低;同时,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降低。
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所受刺激减弱,传入冲动减少,反射活动减弱,则引起相反的效应。
55论述小脑的分部,各部的功能及其各部受损后的表现。
答:一.小脑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
二.(1)前庭小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机体的平衡和眼球的运动。
(2)脊髓小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进行过程中的运动,协助大脑皮层对随意运动进行适时的控制;还具有调节肌紧张的功能。
(3)皮层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
三.前庭小脑受损步基宽、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和容易跌倒等症状。
脊髓小脑受损后由于不能有效利用来自大脑皮层和外周感觉的反馈信息来协调运动,因而运动变得笨拙而不准确,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力量、方向及限度发生紊乱,还表现为肌张力减弱、四肢乏力。
皮层小脑受损后表现为动作起始延缓和已形成快速而熟练动作的缺失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