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知识点
3.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有条件的)
规律有好坏之分。
(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外之分)
4.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即客观事物。
)
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
)
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类的能力无限)
意识的能动性就是指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性指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
(盲目的实践也存在)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唯一来源)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真理是主观的、永恒的。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表明认识是一种循环运动。
(认识具有上升性,不是简单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