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

他业务收入。
❖ 4、费用要素的理解
❖ (1)会计要素中的“费用”是个广义的概念
❖ 会计要素中的“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 各种耗费,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营业成本, 其特点是可以对象化到某种商品或劳务中,在 核算上分为“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 金及附加”和“其他业务支出”;二是期间费 用,其特点是不可以对象化到某种商品或劳务 中,在核算上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和“财务费用”。具体的项目组成是:
❖ 3、收入要素的理解
❖ (1)投资收益是否属于收入要素,应视具体 情况而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下 的股利收入和权益法核算下的占被投资公司净 利润份额”和“长期债权投资获得的利息收入 (含折溢价摊销)”,是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 的收入,因而归属于收入要素;对于“长期股 权投资的转让处置所得”和“长期债权投资的 转让处置所得”,并不属于收入要素,而属于 “利得”的概念。
❖ (2)在价值方面,需计提“八大准备”。
❖ (3)资产转销问题
❖ 2、负债定义的理解
❖ (1)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对于未来交易事 项,企业不确认为负债。注意或有事项中“预计 负债”的特殊性,虽然它需要未来事项发生或不 发生来证实,但它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结果的 预计。
❖ (2)负债的清偿要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 里有两层含义:负债将来是要清偿的,例如对于 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企业不能再确认为负债, 应转入资本公积;负债是需要通过转移资产或提 供劳务加以清偿,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企业也可 能将债务转为所有者权益(比如债转股)。
❖ “中期计息”是一种习惯说法,一般是指 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期末。
❖ (6)会计分期可以以一年为标准,也可以采 用其他标准。
❖ 相应地,对于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划分依据和会计期间 的划分依据相一致,即应视具体情况,可以以 “1年”作为划分标准,也可以以“1个营业周 期”作为划分标准。
❖ 除了处置长期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外,利 得还包括营业外收入和补贴收入。
❖ (2)日常活动:为完成经营目标所从
事的所有活动以及相关的其他活动。
❖ (3)经济利益:现金资产获或取得能转
化为现金资产的非现金资产
❖ (4)收益、收入和利得
❖ 收益=收入+利得
❖ (5)收入的特征 ❖ (6)利得的特征 ❖ (7)利得和营业外收入的关系 ❖ ( 8)收入的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和其
3、特殊问题
会计核算的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不适用于破产清 算会计。
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 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
.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 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
(2)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 度为一个会计年度。每一会计年度还具体划分 为季度,月份。
❖ 费用要素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 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企业生产产品,归集产品成本后形成存货, 列入资产负债表项目。当产品对外销售的时候, 已对外销售的产品的成本才形成费用列入利润 表。当然,如果产品没有对外销售,本期就只 会发生生产成本而形成存货了。
5、下列项目中,属于资产要素特征的有 ( )。
❖ A、必须是为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 ❖ B、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C、是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 D、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 E、有形和无形均可 ❖ 答案:ABD
❖ 1、会计主体 进行会计核算,首先要明确其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
记账。会计主体假设是指假设会计所核算的是一个特定的企 业或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尽管现代企业归 投资者所有,但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包括该企业投资者或债权 人经济活动,或其他单位的经营活动。一般地,经济上独立 或相对独立的企业、公司、事业单位等都是会计主体。甚至 只要有必要,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典型 的会计主体是经营性企业。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 特定单位或组织。
三、主要知识点
❖(一)会计要素的定义:
❖采用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法
❖掌握概念和运用
❖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 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
❖ 1、资产定义的变化,解决了资产不实:
❖ (1)在使用价值方面,去掉了原资产负债表 中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 定资产损失”报表项目,因为它们是待处理 的损失,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作为资 产进行报告。
❖ 5、关于“利得”和“损失”的要素归属
❖ 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处置投资 获得的投资收益不属于“收入”要素而 属于“利得”,营业外支出、处置投资 产生的投资损失不属于“费用”要素而 属于“损失”。
❖ 对于“利得”和“损失”应归属于何类 要素,企业会计制度未作说明,应将其 归入“利润”要素的二级要素。
(3)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4)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 的区别;由于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 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 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 (5) “带息票据中期计息”的概念。带息票据 的计息时间,一般与会计期间相联系,由 企业自行掌握,根据具体情况按年、半年 度、季度、月份计息。
❖ 典型例题分析( 判断题) ❖ 1、如果某项资产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
益,即使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也不能作 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 答案:对 ❖ 2、企业一定时期发生亏损,则当期所有者 权益必定减少。 ❖ 答案:错 ❖ 3、对于一项财产,即使不拥有其所有权, 也可能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 ❖ 答案:对 ❖ 4、企业的待处理财产损失,应作为一项资 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 ❖ 答案:错
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
活动。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 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2、持续经营是企业选择会计原则、核算方法的前 提条件。正因为假设持续经营,企业才可以采用历 史成本进行计量,否则就应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 正因为假设持续经营,企业才可以按照预计使用年 限来计提折旧,否则就应准备处理资产变现清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