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农产品在电子商务中的模式分析-开题报告
农产品在电子商务中的模式分析-开题报告
4.论文初稿形成阶段
5.完成初稿,补充修改
6.论文最后完成阶段完成终稿,准备答辩
7.论文送审答辩阶段
8.论文送审答辩
五、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1]孙百鸣,王春平.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明.商业研究,2015(8):175-176.
[2]关海玲,陈建成,钱一武.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交易模式及发展研究闭.中国流通经济,2013(1):45-47.
意义
(1>理论意义
电子商务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应用研究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展过程中,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将电子商务和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业现代化理论研究体系的形成添砖加瓦。同时,针对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选择策略,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理论研究。
北外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一、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与意义
背景
目前,网上购物己经屡见不鲜,甚至成为一种习惯,网购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渐渐兴起。国家这些年来不断推进落实相关政策以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持续实施相关举措以带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企业也愈来愈重视电子商务在经营活动中的应用。众多的农产品运营商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好处,纷纷转型做电商,由此出现了大量企业和个人专门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服务与运营。
当前,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电子商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极大地影响着农产品的贸易活动。在福建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贸易中,都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低,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流通环节过长,利益被中间环节所截留以及交易成本过高等,农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一直存在矛盾并且愈来愈突出。
[3]牟静.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闭.安徽农业科学,2011(25):15681-15682.
[4]郑亚琴,杨颖.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与农构合作组织作用研究闭.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69-71.
[5]蔼俊,严奉宪,杨承霖.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闭.世界农业,2013(5):48-5 I.
(2)实践意义
在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借助电子信息平台,促进农产品快速广泛地流通,直接针对最终客户开展业务,对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意义重大,有助于农业小生
产和大市场矛盾的缓解,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总结最近几年相关实践的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用的主要模式,以便在模式的
选择上对福建农产品企业有所借鉴与启示,从而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李斌宁认为,在我国东部沿海及部分中西部的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己经进入了半工业化阶段,电子商务的广泛开展能有力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战略的实施进程⑥。以纽约的Freshdir采购加工、服务定位和物流配送等方面对两个网站进行了细致分析,给中国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借鉴与启示,认为关键是以服务消费者、提高农民收益为重点,形成一个从生产、交易到物流配送的闭环模式,达成产供销的完美对接⑦。
国内研究现状
以广西省为例,孔令孜构建了3种适合广西经济发展特点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即M2C (Market to Customer)、B2B(Business to Business)和BZI2F(Business toIntermediary to Farmer),作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参考意见气以户东省为例,
1.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最终确定了论文题目。
2.初步确定论文的内容和论文的研究方向。
3.论文的整体构架的确定。
4.通过实践不断补充和完善研究内容。
5.向相关的老师请教,对论文进行指导和修整。
四、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安排
1.资料收集与整理阶段
2.查阅资料开题准备
3.论文拟写和研究阶段根据提纲,拟写论文
二、拟研究的主要内容(提纲)和预期目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引言
第2章相关的概念论述
第3章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第4章建议
预期目标
1、完成研究报告2、完成相关学术论文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思路、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论证等)
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大量阅读关于房地产泡沫相关书籍。
技术路线
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开展电子商务,有助于聚集优势资源来改变以往进行农产品贸易的方式。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拥有三项服务功能:(1)促成销售活动,其中包含信息交流、网上支付以及物流运输;(2)提供多项商业活动,涵盖市场调研、生产计划与财务分析;(3)促进与农产品贸易有联系的通信、金融和运输产业以及服务产业的发展。
[6]罗小风,钟诚.当代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一一以福建省为例闭.齐鲁师范学院学
报,2013(6):56-62.
研究现状
国外拥有较高的农业信息化水平,其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与发展也比国内的
要早。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相关的实践与应用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Nicole Leroux的研究指出了影响电子商务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三个主要因素,
即交易的高门槛性、产品的复杂性以及行业结构。以上三种因素可以任意组合,而针对不同的组合需要制定不同的对策①。Jason Henderson调查了在1999年,美国的农业生产公司在使用网络和电子商务方面的状况,认为在与上游的供应商进行贸易时,这类公司可以更多地开展电子商务,而与下游的农场主进行交易时,他们应根据情况适量开展电子商务。目前电子商务交易的增长主要是依赖于己建立的供应链中交易量的增加。而长期来看,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要在网络贸易上取得优秀成绩,关键将在于通过互联网来建立并保持和广大农场主的商业伙伴关系,为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o Wen创建了一个与农产品销售有关的智能系统,并以知识管理为基础,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随着电子化供应链的出现与在其农业管理领域中应用的增多,农产品的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开始形成,这一领域也成为了研究热点。Ruiz等认为一个集数据处理、存储以及传输于一体的网络管理系统必然会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情况进行查询和追踪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