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与开发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与开发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十大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2、四君子:梅、兰、竹、菊3、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4、园中三杰:玫瑰、蔷薇、月季5、十大自然保护区:①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的白头山附近地区,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其中东北虎、梅花鹿、中华秋沙鸭、人参等动植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

②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小熊猫等珍稀动物。

③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地区,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季雨林。

④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主要保护灰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⑤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的建阳、崇安、光泽县境,以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为主。

⑥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锡林浩特市,主要保护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⑦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神农架林区,主要保护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⑧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东段,主要保护濒危动物、荒漠、森林、草原、天池风景区和荒漠绿洲。

⑨盐城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黄海沿岸,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珍禽自然保护区。

⑩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和多种珍稀动物的综合自然保护区。

6、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1名:丹霞山(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第2名: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3名:大金湖(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4名:龙虎山(江西省鹰潭市)第5名:资江—八角寨—崀山丹霞地貌第6名: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7名:赤水丹霞地貌(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7、八大菜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8、中国四大园林: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和留园。

9、七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

10、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11、四大名泉:济南趵突泉与江苏镇江中泠泉、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泉城”—济南的四大泉群:趵突泉、珍珠泉、黑龙泉、玉龙潭12、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3条件与2模式:条件:第一,应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资源。

这是旅游产品形成的基础。

第二,形成一定规模的设施接待能力。

这是开展旅游业的物质保证。

第三,具有一定的可进入性。

这是进行旅游活动的前提。

模式:共生模式和提升模式13、十大名茶:一、西湖龙井;二、太湖碧螺春;三、黄山毛峰;四、庐山云雾;五、六安瓜片;六、君山银针;七、信阳毛尖;八、武夷岩茶;九、安溪铁观音;十、祁门红茶14、十大赏花圣地:(1)江西婺源(油菜花)(2)西藏林芝(桃花)(3)武汉大学(樱花)(4)杭州太子湾公园(郁金香)(5)河南洛阳(牡丹)(6)云南罗平(油菜花)(7)河北赵县(梨花)(8)安徽黄山(油菜花)(9)北京玉渊潭(樱花)(10)南京梅花山(梅花)二、名词解释1、地文景观:是指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的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

2、地质作用:使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和地壳物质组成不断变化的作用。

3、断层:是指岩层或岩体沿断裂面发生较大位移的一种地质构造类型。

4、褶曲:岩层在侧方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

5、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6、飞来峰: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

7、丹霞地貌:指红色砂、砾岩层在垂直节理控制下,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发育而成的各种奇峰怪石的总称。

它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丹霞地貌。

8、雅丹地貌:指风蚀垄槽地貌景观,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由于湖水干涸,黏性土因干缩而产生裂隙,经强烈的定向风吹蚀而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鳍形的“垄脊”和宽浅不一的“沟槽”,并沿着盛行风向延伸的奇特景观。

9、羊背石:带有漂砾的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基岩进行磨蚀,形成了犹如羊群伏在地面上一样的羊背石。

10、天生桥:是指洞顶岩壁石体由于溶蚀、侵蚀、重力崩塌而形成的桥状地形。

11、堆石洞:是由于岩石块体塌落堆砌成的石洞。

12、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度假健身、参与体验等活动的各种水体资源,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3、湖泊:是地面上的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

14、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15、瀑布:是流水从悬崖、陡坡上倾泻而下形成的水体景观,或者河流纵断面突然产生破折而跌落的水流。

16、岛屿:是海洋、江河或湖泊中被水包围的小片陆地。

岛屿类型:基岩岛、冲积岛和珊瑚岛礁:江海中隐现于水面上下的岩石以及由珊瑚虫的遗骸堆积成的岩石状物就称之为礁。

三、简答题1、什么是旅游资源?为什么说旅游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答: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的范畴在不断地扩大。

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旅游资源的内涵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

旅游资源范畴的扩大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旅游资源的界定应有一定技术经济前提。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使得旅游资源的内容不断扩大。

原来不是旅游资源的事物和因素,今天就有可能成为旅游资源予以开发。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向。

使得过去不是旅游资源的事物现象今天也成为了旅游资源。

2、简析旅游资源的特点答:(1)美学的观赏性,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它有美学特征,具有观赏性。

即:旅游资源最核心的是其吸引功能。

(2)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性(3)种类的多样性和结构的综合性(4)性质的时代性和季节的动态性(5)使用的永续性和开发利用的易损性(6)内涵的文化,增智,科学性(7)评价的复杂性3、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有什么内在联系和不同?答:旅游资源无论在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以单一形式出现.一个旅游区,往往其构成是各种旅游景观或景观要素的综合体.各类旅游资源在地域上的组合形成旅游景观。

由旅游资源及旅游社会经济资源组成的旅游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或重要条件。

旅游景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是一个具有美学意义和吸引力的区域环境的,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子系统在内的复合系统。

4.简述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答: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极为密切。

(1).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2).旅游资源质量影响旅游业发展水平(3).旅游资源影响旅游业的产业结构。

5、简析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5个途径。

答:⑴应充分发挥单一旅游资源的多种旅游功能,并结合市场需要不断进行再开发。

⑵依据相对优越的资源和区位条件,通过集聚布局效应,适度扩大开发规模,增加规模效益,深化、显化旅游资源的内涵,突出整体优势,强化与其他旅游区的差异,以利于塑造特色鲜明的新的市场形象,增加旅游产品的观赏性和影响力。

⑶注重景区多种旅游资源的协调开发,满足旅游需求多样化的需要,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⑷应注重旅游资源的区域协作开发,结合市场需要,对整个区域或跨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⑸应注重旅游资源和产品创新。

深挖传统资源潜力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创造新生资源,将已开发、待开发资源相互结合来进行产品创新。

6、旅游资源分类意义和原则答:意义:(1)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2)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3)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原则:(1)分类应以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内涵作为出发点,确定分类范围和内容;(2)分类应以旅游资源的(景观)属性作为主要标准;(3)分类应考虑资源的成因/特点/形式/年代等特征;(4)分类应尽可能系统化/规范化.7、旅游资源分类类型(1) 其他角度分类①按利用角度a可再生性旅游资源;b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②按经营角度:a有限的~;b无限的~.③按吸引力级别:a世界级~;b国家级~;c省级~;d市县级~.④以区域功能为主划分(即区域内~所体现的主要功能):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人工建筑旅游资源;商业旅游资源;科考旅游资源;民俗风情和宗教旅游资源。

(2)以旅游资源的属性分类①传统方法: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②1990年“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中科院地理所和国家旅游资源开发司):2级+8大类+108个基本类型;③1992年“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6类+74个基本类型④2003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科院地理所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8主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8、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类原则、对象、结构。

答:分类原则: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分类对象: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分类结构: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每一类型有相应的汉语拼音代号。

9、熟记国标分类体系和内容(见书本P400)10、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区别答:旅游资源评价结果所反映的是对旅游资源本体价值的总体判断,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则是在旅游资源价值认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旅游环境要素、旅游开发条件、开发方式与开发规模等综合因素,来评估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二者有密切的联系,但不属于同一个范畴。

11、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貌形成的影响答: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部能量如热能、压力等所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主要由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所引起。

具体表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12、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有哪些方面答:旅游功能:一、审美功能二、科普教育功能三、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运动功能四、文化旅游功能地文景观作为地理空间的物质基础,对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有规定和限制作用:(1).决定旅游活动开展的难易程度(2).造就重要的构景要素(3).体现旅游地的总体特征及观赏效果13、、简述风景名山的特点及利用与开发答:特点:(1)名山是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实体。

(2)名山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3)名山拥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

(4)名山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体。

利用:观赏游览、避暑、度假疗养、登山探险、滑雪、体育锻炼、科学考察以及供人们从事历史、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旅游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