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几种常见口炎鉴别及治疗

小儿几种常见口炎鉴别及治疗


临床表现
重症则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 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 而危及生命。重症患儿可伴低热、拒食、 吞咽困难。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 氧化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 和孢子。
治疗
一般不需口服抗真菌药物。可用2%碳酸氢 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或局部涂抹10 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 日2~3次。亦可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纠正 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预防应注意 哺乳卫生,加强营养,适当增加维生素E和C。
一、鹅 口 疮
鹅口疮(thrush,oralcandidiasis)又称雪口 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 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 激素的患儿常有此症。新生儿多由产道感 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
[临床表现]
可见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 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 易擦去,周围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后 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 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
小儿几种常见口炎鉴别及治疗
概述
口炎定义 鹅口疮 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咽峡炎(特殊类型上感) 溃疡性口腔炎 手足口病
口炎
口炎(stomatitis)是指口腔粘膜由于各种感染引 起的炎症,若病变限于局部如舌、齿龈、口角 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多见 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 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 生素B、C缺乏等。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细菌 引起。不注意食具及口腔卫生或各种疾病导致 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导致口炎的发生。
二、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口腔炎(herpticstomatitis)为 单纯疱疹病毒工型感染所致。多见于 1~3岁小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从 患者的唾液、皮肤病变和大小便中均能 分离出病毒。
[临床表现]
起病时发热可达38℃~40C,1—2天后, 齿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 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 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 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 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峡炎(特殊类型上感)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病原体为柯萨 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 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 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 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 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 于舌,但很少累及牙龈。病程为1周左右。
临床表现
由于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 烦躁,所属淋巴结经常肿大,有压痛。体 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 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治疗
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禁用刺激性药物。 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毒,亦可喷开喉剑, 撒西瓜霜,锡类散等。为预防继发感染可 涂2.5%一5%金霉素鱼肝油。疼痛严重 者可在餐前用2%利多卡因涂抹局部。食物 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发热时可用退热 剂,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复新液外用
四、溃疡性口腔炎
急性溃疡性口腔炎又称为细菌性口腔炎,可见 于任何年龄的儿童,以婴幼儿发病较多、较 重。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 下降时,口腔不洁有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
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为初起时口腔黏膜(各部位都可 发生)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 糜烂面或浅溃疡,散在或融合成片,表面 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 易拭去,但遗留溢血的创面。
重症病例:
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 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 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 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 或消失。
危重型
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
临床表现
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 等前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 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 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 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
临床表现
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 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 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 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 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一般经 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 预后良好
全身表现为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 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 巴结肿大。
治疗
予抗生素治疗 余同疱疹性口腔炎
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本病在 临床上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 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 但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 性脑炎、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 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与疱疹性口腔炎鉴别
咽峡炎疱疹局限在咽峡部,很少累及牙龈 口唇。
口腔炎疱疹范围较大,牙龈、口底,口唇、 舌体,包括咽峡部。
治疗
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应告诉患儿家 长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 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 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 C 等
一般不用抗生素 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可用开喉剑、康
等。 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 周内痊愈。
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 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维生素 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 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 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 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 为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