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浅议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育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交往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要扳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真心尊重每个学生,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

2、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我设计了师生计算比赛:(1)、456×43+57×456 (2)、85×199+85 当然学生算得很慢,我很快就把答案写出来了,并且说明自己先前并没算过,而时运用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学生们都很惊讶,一个个都非常想知道这是怎样算的。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教法,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教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1、多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指导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原理时,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类三角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使三角形转化为已学图形,推导出其计算公式,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经验,这时不断剪、拼、折的探索和教师的点拨启发想出了多种方法。

有的用”倍拼法”,有的用”剪拼法”,有的用”折拼法”。

这样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自己动手操作,不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新知,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多让学生合作讨论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

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同时也可以组内互相合作,相互讨论、竞争。

”在创设的研讨、竞争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巧妙引导,使学生乐学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

”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师除了要努力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问题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诱导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

这个时候可以出示自学提纲,如在上《解决问题》课时,投影了这么一道题目:刘叔叔去加油站加汽油,已经加了28升,但不够,要加50升,工作人员第2次加了多少升汽油?他让学生明白题目意思后,就出示了自学提纲:1、如果用方程解答,谁是未知数?2、怎样列方程?3、怎样解方程?这些提纲对学生的自学起了巧妙的引导作用,学生很快就找出了等量关系:第一次加的油+第二次加的油=总加油量。

然后大部分学生都在十分认真地尝试列方程。

这样学生通过自学提纲的引导,获得了新的知识信息。

再通过课堂交流和讨论,将这些刚认识和初步理解而没有完全掌握的新知识进行反馈和交流,起到了知识矫正和知识互补作用。

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学生非常乐意去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教材的特点,采取合适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理解掌握。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数的整除时,以15÷3=5这道算式作为引子,问学生:看到这个式子,你们想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连连提问,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议、自己说,引出”整除”、”约数”、”倍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进一步理解各概念的意义,再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通过练习巩固,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对这节课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还充满了成功的愉悦感。

四、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

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

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3]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

做到七个让: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学具让学生操作,算理让学生讲述,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推导,难点让学生突破。

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

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

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有的可能有价值,有的可能很离奇,甚至可笑,但学生敢于提出,说明他们是积极参与思维的。

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参与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同的。

对概念、规律、性质、定义以及其中的特殊用语质疑:如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要看这个数的末尾,为什么能被3整除的数要把这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三个字?对教材的内容或老师的讲解质疑:如用尺子量钉子的长度时,要用尺子的零刻度和钉子的一端对齐,然后看钉子的另一端指着数几,就是几厘米。

我手中是一把断尺,没有零刻度,能用它来量钉子的长度吗?在教学分数单位,师生们归纳出最大分数单位是1/2,问为什么最大分数单位不是1/1?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耐心启发培养,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不惟师、不惟书、善思考、会提问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才是数学课程学习的真正目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

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数学知识才能成为活生生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才能够达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境界。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时,让学生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安排学生量一量从而获取相关的数据,捕捉相关的数学信息。

在统计知识的教学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及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又如每条小船限乘4人,17人需要租条船,你认为怎样分才合适?这些实际生活问题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学生真正教活。

学生在生活中,在操作中学,其自主学习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六、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评估的内容由仅仅关注知识、分数的单一层面拓展到对学生能力和基本素质的主体层面关注;不仅评估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评估他们的能力与情感。

变单一评价为综合质量评估。

[4]为此,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首先要对评价内容的改革。

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基础知识、能力和情感。

基础知识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一些主干知识,即最基本的框架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内容不宜过细、过偏、过难。

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志等方面的评价。

其次,考查形式灵活多样。

①评价方法多样化。

除常用的卷面测验外,还可采用口试(表演、问答)、动手操作(制作、实验、模拟)、调查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这样评价的结果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②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改变由教师包办评价的倾向,增加了学生自评、他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成分发挥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教之一些切实有用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之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中,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可以逐步形成和提高。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贾再洪,蒋勇。

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5,(1):69-70.[3]黄晋耀。

以新课程理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云南教育,2005,(19):15-16.[4]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