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哲学复习思考题

教育哲学复习思考题

(0284)《教育哲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每空分值为1分,共30个小题)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些学派中又以儒、墨为盛,称为。

2.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天人合一、政教统一、、知行一致。

3.在天人之辩中,有不同的主张,概言之不外乎两大类:,天人相分。

4.性善说以为代表。

5.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个等级,从上到下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

6.中国古代的创世说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大致有天命史观、圣人史观、、民本史观。

7.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观主要有进化论、退化论、。

8庶、富、的思想首先由孔子系统地提出。

9. 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基本范畴。

10. 是儒家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包含着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不变调整自身是言行及改进自己的思想观念,达到“君子和而不同”的要求。

11.在中国的古代书籍中,对于“知”字大致有三种涵义:知识;智慧;。

12. 的关系,是教学论中的认识论的问题。

13.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特点。

14. 重视诗教与的作用,是儒家审美教育的主要特点。

15.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以为主导。

16. 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坚持;坚持科学分析态度;立足于现代化的科学态度。

17. 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哲学思想。

18. 是第一个制定归纳法的哲学家。

19.第一个把进步主义教育和实用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是。

20.极力主张通过教育改造社会为改造主义奠定基础的是布拉梅尔德。

21.由于要素主义坚持“传统教育”理论的某些论点,因而又被称为“”。

22.与进步主义强调的变是无所不在的观点相反,要求返回到绝对原则。

23.存在主义哲学是现在西方主义思潮的代表,它以研究人的哲学为标榜。

24.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法国思想家是,他是存在主义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也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思想家。

25.分析哲学是现代西方最流行的哲学流派,包括逻辑实证主义和。

26.科学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被称为现代西方的三大思潮。

27. 我国最早的一本教育哲学即是的《教育哲学大纲》。

28. 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9. 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统一发展的过程。

30. 形象性、情感性、是美的三大特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每个3分,共25个小题)1. 宋明理学2. 人本主义教育的实践特征3. 要素主义的基本原则4. 实用主义知识观5. 儒道互补6. 《乐记》7.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原则8. 唯实论9. 唯名论10. 人文主义11. 新托马斯主义12. 存在主义13. 分析哲学14. 逻辑实证主义15. 教育的社会功能16. 我国优秀的道德教育传统和经验17. 知识18. 进步主义教育的“新的三中心”19. 中国教育哲学思想的三次大变化20. 教育创新21. 存在主义道德哲学22. 自然美23. 社会美24. 艺术美25. 天人合一三、简答题(本大题每小题分值为8分,共25个小题)1. 简述性恶说和性善说的异同。

2. 简述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3. 试比较实用主义道德哲学和功利主义道德哲学的异同。

4.简述我国古代学校道德教育5.简述教学论中的基本范畴6. 简述教育的相对的独立性。

7. 简述中国古代美学与美育思想的主要范畴8. 阐述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科学态度9. 简述经院哲学的由来、主张及主要代表人物。

10. 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

11.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12.简述进步主义的基本原则13.简述改造主义的基本原则14. 简述要素主义的基本原则15. 简述永恒主义的基本原则16.“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信条对教育实践行为的影响17.评价分析哲学的局限性18. 请简单说说中庸的含义19. 简述经验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20. 萨特的哲学观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个人在回答中需要展开并阐述自己的观点)21. 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22. 请简评儒家的仁义思想。

23. 怎样进行教育创新?24. 简述宗教的作用及我们对宗教的态度。

25.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看法四、论述题(本大题每小题分值为20分,共5个小题)1. 论述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态度2. 简述理性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3.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启示(个人在回答中需要展开并阐述自己的观点)4.结合实例谈你对教育哲学理论作用的认识0284《教育哲学》课程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些学派中又以儒、墨为盛,称为显学。

2.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天人合一、政教统一、文道结合、知行一致。

3.在天人之辩中,有不同的主张,概言之不外乎两大类:天人合一,天人相分。

4.性善说以孟子为代表。

5.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个等级,从上到下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稍之性”。

6.中国古代的创世说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大致有天命史观、圣人史观、理势史观、民本史观。

7.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观主要有进化论、退化论、循环论。

8.庶、富、教的思想首先由孔子系统地提出。

9. 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基本范畴。

10. 通达权变是儒家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包含着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不变调整自身是言行及改进自己的思想观念,达到“君子和而不同”的要求。

11.在中国的古代书籍中,对于“知”字大致有三种涵义:知识;智慧;知晓。

12. 学与思的关系,是教学论中的认识论的问题。

13.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美学和美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14. 重视诗教与乐教的作用,是儒家审美教育的主要特点。

15.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以儒家为主导。

16. 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坚持历史观点;坚持科学分析态度;立足于现代化的科学态度。

17. 经院哲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哲学思想。

18. 培根是第一个制定归纳法的哲学家。

19.第一个把进步主义教育和实用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是约翰·杜威。

20.极力主张通过教育改造社会为改造主义奠定基础的是布拉梅尔德。

21.由于要素主义坚持“传统教育”理论的某些论点,因而又被称为“新传统教育”。

22.与进步主义强调的变是无所不在的观点相反,永恒主义要求返回到绝对原则。

23.存在主义哲学是现在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它以研究人的哲学为标榜。

24.提出“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家是萨特,他是存在主义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也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思想家。

25.分析哲学是现代西方最流行的哲学流派,包括逻辑实证主义和语义哲学。

26.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被称为现代西方的三大思潮。

27. 我国最早的一本教育哲学即是范寿康先生的《教育哲学大纲》。

28.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9. 道德教育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统一发展的过程。

30. 形象性、情感性、社会性是美的三大特点。

二、名词解释1. 宋明理学以“理”为本体论、以道德性命问题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它把过去神化的主宰之天,变为理性化的宇宙实体,并从中引伸出一切,以此来解释天道、人生、社会、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宋明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伦理道德的发展和社会作用等方面。

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分为三个派别:理本论、气本论、心本论。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理本论,即程朱理学。

2. 人文主义教育的实践特征存在哪些层面的内容?人文主义教育从实践特征上讲存在着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人文学科教育,基本内容是传授人文知识;第二层面是人文方法教育,基本内容是讲解人文方法;第三层面是人文精神教育,基本内容是通过人文内容和科学内容培养人文态度,陶冶人文素养。

3.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是:①学习必然包括刻苦和专心;②教育过程中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③教育的核心是吸收规定的教材;④学校应该保留传统的心智训练的方法。

现就上述原则简要阐述如下:学习,就其性质而言,包括艰苦的工作和专心致志。

要素主义坚持纪律的重要件。

它不是强调儿童的目前兴趣,而是促使儿童致力于实现更长远的目标。

教育过程中,主动权应在于教师而不在于学生。

教育的核心是吸收规定的教材,要素主义强调:民族经验或社会遗产比个人经验更重要。

学校应该保持传统的心智训练的方法。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教授整个生活的知识,而不是集中于解决学生在其发展的某一阶段感兴趣的问题。

4. 第一,实用主义知识观的哲学基础。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利用其经验论,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的矛盾。

他提出,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谓相互作用,一方面指适应环境,另一方面指对环境的作用。

实用主义所讲的实践,不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社会实践,而是个人应付环境的活动,从实践得来的东西,还是以个人的实践为前提。

第二,实用主义知识观的内容。

杜威把个人的主观经验放到第一位,认为感觉以外的东西,就无法证明它的存在,这是完全错误的。

另外,在真理观上“有用即真理”的观点,也是唯心主义的。

杜威的教育哲学主张,从主观经验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从做出学”的口号;在课程设置上,主张以活动作业为核心;第三,评价,其关于知识的主张,从哲学的观点看都是片面的,其思想基础是错误的。

但是,他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在学校与社会的结合上,在发挥儿童的主动性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东西,对传统教育的刻板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整个阐述过程应结合我国新课程的知识观基础予以展开,我们应当吸取进步主义教育改革的教训,不要片面地强调经验的价值。

5. 儒道互补及美学及美育的新境界第一,对天人关系及人生境界的新理解由于儒道互补,在天道观与人生观上有了新的理解。

在人生观上,在强调积极入世精神的同时,再参以超脱出世的情怀,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在天人关系方面,由于儒道互补,把儒家的怀人济世同道家所主张的超功利超道德、超社会的思想结合了起来,这样,天人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第二,体现了美、善、真的和谐统一在美学与美育中,如何把真、善、美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课题。

儒家强调以美储善,老庄则追求以美启真。

两者之间的互补,即可调解社会与人生、个体与群体、真与善的和谐统一。

陶渊明的为人及诗文可谓三方面统一的典范。

第三,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这是儒道结合的另一成果,儒家关于美的社会作用与道家关于个人超脱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的特点。

这种特点表现在书法、绘画等诸多方面。

6. 《乐记》《乐记》是中国较早期的音乐理论著作,也是儒家美学思想和美育思想的代表之作。

在《乐记》中,对于音乐的本质、美感、音乐的社会作用,以及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中的对象与主体的关系等都有所涉及。

7. 制定教育目的需要遵循这样的原则:(1)要体现时代精神;(2)要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