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浸润心田
黑龙江省虎林市庆丰农场学校董建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教育的根本和目标,研读
古诗文,国学经典,是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以爱育爱
教育以心灵启迪心灵。
我作为班主任引领学生研读古诗文,国学经典,我每次给学生示范,
演绎。
每学期寒,暑假,我布置学生背诵古诗15首,背诵《弟子规》,在学生背诵之前,
我已经背熟练。
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国学的爱是潜移默化的,如涓涓溪流浸润心田。
我们现
在面对的是张扬个性,敢于创新的时代。
而丰富的古诗文,国学经典文化底蕴,才是培植学
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不竭的源泉。
以诵读、情境、故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授《弟子规》课程并指导观看百家讲坛《弟子规》。
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我们进行了古诗文,
国学经典竞赛,开启了学生的心灵、培养良好的品德,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二、孝亲爱国
研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百善孝为先”。
做一个有德之人,通过对学生进行孝亲教育
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把孝心打开,为此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孝亲活动,“我是妈妈小帮手”“我给
爸爸倒杯水”“班级是我家”等一系列感恩活动。
“我的宝贝一向对父母很不耐烦,但这学期开
始学会照顾父母了,开始知道感恩了,对人也有礼貌了”。
这是家长发自内心的感叹。
引领学生听取礼仪和环保知识讲座。
开展“文明小组”“大手拉小手“活动。
今年暑假前我召开家长会,建议家长朋友教会孩子做饭,洗内衣,内裤。
着重讲解了吃饭礼仪,我利用微信群给家长发〈饭桌上的教养,将决定孩子日后的成功程度〉的文章,让大家学习到世界级礼仪和中国礼
仪的交融。
父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教养,孩子的教养决定未来的发展,所以,培养孩子餐
桌礼仪,父母必须重视,从小培养孩子饭桌上在家孝敬,在外文明,礼让。
课堂上利用学生
们善于模仿的特点,表演情景再现,在欢笑中,生活中,知道了国学经典的意义。
我还对庆
丰农场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国学《弟子规》讲座,举办了《弟子规》故事演讲比赛、利用
班级微信群,把《弟子规》学习心得在群中分享,评价,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打分,把对
父母的爱推及到对师长的爱、对同学的爱,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拓展到对家乡、对
祖国、对人民的爱,增强学生对祖国对民族的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三、行为养成
《弟子规》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并在日常生活当中来修炼自
己的一种诚敬之心。
早起对父母问好,走时再见,来到学校见到同学打招呼,见到老师招手,问好,一个人的良好的德行就是在这种日常小事当中,通过生活点滴中来养成的。
在庆丰农
场小学二年级墙壁上张贴着国学经典故事,每天的早读时间,也可以听到学生吟唱《弟子规》。
在经典的浸润熏陶下,学生们养成了文雅、知礼、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行
为习惯。
当我们每时每刻都不放松自己,而养成一种诚敬心的时候,那么诚敬就变得自然而然、不用刻意,自然就从里到外都是诚敬,古人讲的“诚于中形于外”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
把学习国学经典与学习践行《小学生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行
为习惯养成教育。
走进我们的校园,看到的是一片整洁清新的环境;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受
到了学生充满爱心的呵护;学生们见了师长、来宾,会自觉行鞠躬礼致意;我们的升旗仪式,
学生严肃认真,动作整齐划一。
这一切得到了许多来校参观的教育界同仁的一致称道。
四、课文引领
我在讲授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并乐于主动地品读典籍。
例如在背诵
《悯农(二首)》时,学生一脸疑惑地问:“农田丰收了,为什么农夫还会饿死呢”我让学生查
阅时代背景,学生了解后不禁对当时的统治产生憎恨之情。
在背诵李清照的四首词作,分别
是李清照人生中三个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时,学生先是读词,然后质疑,学生很快便发现词风变化,接着让学生查阅李清照一生的变化,明白了为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学生积累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想到了陆游的另一首诗《示儿》。
学生都知道陆游盼望“王师北定”的那一天,人们是怎样期盼“王师”的呢引导学生从《示儿》的场景里倒退十几年,品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学生通过熟悉的诗作展开思考,将已知的知识点和历史背景作为基础去理解新的诗作,虽然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能把古诗,词表达的情感理解准确。
用古诗,词默化学生思维,这是国学经典的魅力。
通过国学教育,学生不仅有所积累,还使学生行舟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所以,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是中国人文化生命的种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让国学教育浸润学生幼小的心田,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