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kV配电网规划建设研究

10kV配电网规划建设研究

10kV配电网规划建设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10kv配网建设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10kv 配网规划方法,通过对某地区10kv配电网规划案例分析优化措施。

关键词:10kv;配网规划;建设;规划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电力需求逐年增长,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10kv中压配电网的建设更是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供电质量及可靠性
水平,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电网规划工作的重点是110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10kv配网规划工作,因此造成10kv 配网存在着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下面就本文多年的工作,对10kv配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优化举措进行研究。

1 、10kv配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网架上的问题
(1)110kv变电站平均n一1转供能力差。

(2)110kv变电站出线装接容量不平衡,负荷分配情况不尽理想。

(3)k型站布点较少,分布不够合理,装接容量过大,且大多数k型站电源皆来自同一变电站,转供条件欠佳。

(4)架空线联络不足,分段用户数过多、装接容量过大,灵活性不足。

(5)停电时户数集中,计划停电是主因,其中重复工程计划停电
占总停电时户数比例较大。

1.2 管理中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10kv配网规划工作,未建立系统化的10kv配网规划工作制度和以目标网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制,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一套系统的10kv负荷预测及配网规划方法,目前的10kv 配网规划只针对新建110 kv变电站周边地区进行,主要考虑出线项目,没有定期动态规划;
(2)尚未形成10kv配网的主推接线模式,尤其是目前10kv配网的接线方式未具体考虑变电站层面的运行问题;
(3)项目立项、排序及后评估机制不健全;
(4)工询方案的制定流程不够完善。

2、10kv配电网建设优化举措
2.1建立量化的网架评价标准。

提炼标准化的规划方式,提出以k型站为主的主推接线方式
(1)建立10kv网架评价体系。

该体系用于网架诊断及建设后评估,见表1。

表1 10kv网架评价体系
指标分类评价指标合理范围
供电能力变电站负载率与负荷转移能力有关,2主变最高不超过供电能力 65%,3主变最高不超过87%
容载比与负荷增长速度有关,一般控制在:1.8~2.2
可靠性满足主变“n一1 100%
满足线路‘n一1 100%
k型站、电缆环网进线电源线路供电半径来自不同变电站(k型站)或同一变电站(k电源线路供电半径型站)的不同母线10kv线路;中心城区≤1.5km,城市化≤2.0km,380v线路;≤150m。

导线规格满足南方电网公司对导线标准的规定
电能质量电压合格率满足《10kv配网技术原则规定》中对电压允
许偏差值规定
该网架评价体系涵盖设备供电能力、可靠性、网架结构、电能质量、配网信息化等各类指标,通过该评价体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诊断出10kv配电网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极需改善点。

地区的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该评价体系所提出的各类标准是网架发展的一个目标。

针对不同的地区以及区域所处的不同时期,所满足的指标有所不同。

但网架的建设必须确保不偏离目标网架的方向。

(2)确立系统的配网规划方法
该方法包含了以下4个步骤:
①负荷预测采用负荷密度分析法,并尽可能将预测区域划分为若干小面积供电地块;
②问题分析以上述10kv网架评价体系对现行网架结构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辨别出网架面对的主要问题;
③方案设计系统地将规划内容分解成子内容,并在分项设计时
均以最终指标加以衡量,例如新建变电站具体分解到变电站基本规划、用户改接、新增用户等;
④方案比较通过可靠性及经济效益分析选定最优规划方案。

(3)形成l0kv配网的主推接线模式
该接线方式是从供电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涵盖了变电站层面、k型站层面及设备层面的内容,而决定变电站层面接线方式是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变电站之间的负荷转供能力,建议在供电局供电区域以k型站为主流接线方式——将k型站视为10kv配网的基本单元,见图1。

图1 10kv理想接线方式示意图
在这样的接线方式中,k型站是作为母线的延伸,而p型站主要解决的是线路的支接问题。

k型站的继电保护可以采用传统的过流保护,通信光缆敷设到位后可以采用纵差保护,以解决多级保护配合问题。

2.2建立项目库管理体系,完善项目后评估机制
为保证规划项目不偏离目标网架的方向,减少电网的重复建设,建立了项目库管理体系,完善项目后评估机制。

同时形成了与薪酬挂钩的业绩考核体系。

(1)建立项目库项目库在10kv网架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①网架规划、设备更新和业扩项目皆进入项目为;
②申报新建110kv变电站项目从项目库中提取;
③网架建设和改造项目按照与110kv电源点关联程度或按照是
否满足各自立项条件申报实施;
(2)完善项目后评估机制
①项目后评估考核涵盖网架安全性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等方面,其中以网架安全指标为后评估主要内容;
②对后评估成绩优秀的项目进行总结和推广,对后评估出现问题的项目进行分析和归纳,将应对新出现情况的方法列入导则和操作手册。

2.3优化工询方案,制定流程
(1)工询方案严格按规划思路确定;
(2)分类处理高低压工询方案,明确工询和规划人员的职责划分;
(3)建立遇到分歧时的向上汇报制度;
(4)建立业扩供电方案业绩管理办法,落实工询方案质量责任。

3、优化举措案例
3.1技术指标得以改善
通过某地区10kv配电网架所作的规划改善,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分析,该地区10kv配电网的指标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其中变电站在n一1情况下可转供的负荷由原来的56.2%上升至100%,完全满足n一1要求;k型站电源来自不同变电站比例将从原来的36%增加到67%,提高了k型站的供电可靠性;10kv架空线的负荷转移能力由原来的72%增加到88%,灵活性明显增强;负荷最高峰时刻的平均网损由原来的6.022kw 下降至2.802kw,平均停
电频率由原来的4.938次/a f降至3.908次/a,平均停电时间由原来的32063h/a下降至25.703h/a。

3.2 规范了规划工作方式
通过对目前10kv配电网架结构以及目前规划管理制度的分析,通过对该地区10kv配电网试点的规划,总结适用于10kv配电网典型接线方式,提出了套以项目库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通过明晰高、低压工询,总工、规划、工询的职责划分,改善了原来工询不明确的操作要求和技术原则、工询与规划对技术原则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工询、规划和总工责任划分不尽优化等问题。

提出了高低压工询采用不同流程、规划工询遇到分歧时的汇报制度等业扩流程的改善建议。

3.3促进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抽调来自各基层供电公司调度、运行、营销、规划等不同岗位的员工组成项目小组进行工作,培养了能够切实进行10kv配电网优化工作的技术专职人员。

4 结束语
采用以上改善措施,可以及时发现10kv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网架优化方案,全面改善l0kv配网的可靠性、经济性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以上改善措施优化l0kv配电网建设,避免了以往电网建设缺乏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相信在今后的努力下,l0kv配电网规划工作将会更加完善、可靠、准确,并确保投资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丁毓山,杨勇.农村电网规划与改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2][英]e.lakervi.范明天,张祖平,岳宗斌,译.配电网络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