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Abstract: This paper generalizes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methods of handling construction wastes abroad; points out the rubbish material becomes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construction wastes; and finally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advice on the construction wastes.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 资源相对匮乏 因此 将 建筑垃圾视为 建筑副产品 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 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2] 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 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 1991年日本政 府又制定了 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 规定建筑施工 过程中产生的渣土 混凝土块 沥青混凝土块 木材 金属等建筑垃圾 必须送往 再资源化设施 进行处 理 日本建设省于1997年10月7日作出规定 在施工 中建设工地所产生的混凝土块和污泥土等所谓的建筑 垃圾 要实现资源再利用 制定出 建设资源再利用 推进计划 和 建设工程材料再生资源化法案 根 据这项 法案 的规定 在规定的建筑面积以上的建
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 美国政府制定 的 超级基金法 规定 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 企业 必须自行妥善处理 不得擅自随意倾卸 美 国一家建筑公司利用回收的废混凝土 金属 纸板 木材等建筑垃圾建造房屋 被称之为 资源保护屋 俗称 垃圾屋 并荣获了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颁发 的 住宅风格奖 较好地解决了废物综合利用和环 境保护问题 美国CYCLEAN公司以节能 保护环境 及健康为原则 以建筑垃圾废弃物回收的再生材料为 主建造了一栋绿色办公大楼 其建筑面积为6.2万m2 1.3 欧洲各国
1)我国应积极推行环境标志 政府和全民都应高 度重视生态环境 加强环保的宣传力度 政府还应将 生态环境目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将可持续发展 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内容 并为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2)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出台 强制性 的建筑垃 圾处理专项法规 并制定限制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利用 就异地排放的政策 如制定拆除旧房 旧构筑物时的 回收 再生利用 就地处理比率政策 并规定建筑施 工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渣土 混凝土块 沥青混凝土 块 木材 金属等建筑垃圾 在现场分类收集 按规 定必须送往 建筑垃圾再生加工厂 进行资源再生利 用 把其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义务 若违 反规定 应根据 刺激性 的经济政策处以不同程度 的罚款 还限定建筑公司拿出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否 则不批准开工等 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 应加强监督
Key words: construction wastes; handling situation; recycle use; development advice
责任编辑 陈健琼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1] 李国鼎 金小奇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M] 北京 清华 大学出版社 1990
[2] 日本重视建设工地废弃物资源再利用[J]. 建材工业信息, 1998, (1). [3] Pollet V, Loutz S. Fontaine R. Blocs de maconnerie a base de
3)转变观念 将建筑垃圾视作 建设副产品 从以往传统的 自然资源 产品 垃圾 转到 自然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的循环利用思路上来 大力 研究和发展资源化 垃圾建材 又称为绿色建材 生态建材 综合国内外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法得出 建筑垃圾最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把它当作可再生 资源重新利用生产建筑材料 因为建筑垃圾中的许多 废弃物经分拣 剔除或粉碎后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 利用 如 废钢铁经分拣 集中 重新回炉后可以再
第11卷 第2期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 学校学 报
Vol.11 No.2
2002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Jun. 2002
文章编号 1008 9608 2002 02 0035 02
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杜 婷1 张 勇2 昌永红1
在我国 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就被直接运 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耗用了大量的征用土地费 垃圾清运费等 同时 清 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 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 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而且简单遗弃建筑垃圾也不符 合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 费 可见 传统的处理方法 如露天堆放 填埋 焚 烧等 已不再适应建筑垃圾的迅猛增长 且不符合可 持续发展的战略 因而 我们应高度重视环保 借鉴 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通过科学地管理 有效地 控制 并采取科学的手段使建筑垃圾减量和再生
1992年6月 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开发会议 会议将地球环境问题摆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1994年 联合国又增设了 可持续产品开发 工作组 国际标 准 化 机 构 ISO 也 讨 论 并 指 定 了 环 境 协 调 和 制 品 的 标 准 由此可见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对建筑垃圾的再生 利用 将建筑垃圾作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减 少垃圾排放量 节约垃圾处理费用 减少垃圾处理对 环境的污染 又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减少建筑 原材料的消耗 保护生态环境
筑物 拆除解体时 要把混凝土 木材 玻璃等建筑 材料 在现场分类收集 然后 资源再生利用 把其 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附加义务 根据日本 建设省的统计 2000年 建 筑 垃 圾 资 源 再 利 用 率 达 80% 总之 日本对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 尽可 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要尽可能 的重新利用 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予以适当 处理 1.2 美国
China’s Agenda 21’93[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4 [6] Topcu I B, Guncan N F. Using Waste Concrete as Aggregate
[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1995 25(7)
Using Foreign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in Our Treatment Techniques of Construction Wastes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 德国的 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综合工厂 仅在 柏林就建有20多个 德国钢筋委员会 1998年8月提出 了 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 法国利 用碎混凝土和碎砖块生产出了砖石混凝土砌块 符合 与砖石混凝土材料有关的NBNB21-001 1988 标准 [3] 英国已开发了专门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土的 冲洗机器 北欧各国如丹麦 芬兰 冰岛 挪威 瑞 典等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4]
(1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益阳 413000 2 湖北省华诚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述了国外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经验和方法
方向 提出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处理现状 再生循环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A
指出了垃圾建材是建筑垃圾处理的最有效途径和发展
granulats recycles[J]. Braxelles, CSTC-magazine, 1997 (2) [4] Simos B, Vyncke J. Les déchets de constructions et de démolition.
Braxelles[J] CSTC-magazine, 1993 (1) [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 废混凝土通过破碎 筛 分 洁净后 可制成一定粒径的再生粗骨料和细骨料[6] 代替天然砂石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4)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是环保产业 其发展需要 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 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对建筑垃 圾处理等环保产业 都制定有特殊的倾斜政策来支持 其发展 因此 我国要发展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业 首先 政府职能部门应从政策和财政上鼓励和资助建 筑垃圾建材的研究开发 其次 每个地区都应建有建 筑垃圾再生加工厂 其数量和生产规模应能满足本地 区建筑垃圾的处理能力 此外 政府还应制定 扶持 性 的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产业的优惠政策 如减免税 和财政补贴政策
2 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对我国的借鉴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是 建筑垃圾增长迅
收稿日期 2001-09-24 作者简介 杜婷 1969- 女 湖南益阳人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诊断与修复 工程管理的研究
万方数据
36
湖南城建 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
2002年 第2期
速 近10 a来 建筑垃圾产量的增长已远远高于城市 人口的增长速度 城区土地资源贫乏 再生资源 浪费较大 在人类跨入21世纪前夕 我国政府在文献 [5]中 对世界面临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问题给予 了高度关注和重视 笔者认为 我国要解决建筑垃圾 带来的环境问题 必须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借鉴 和学习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的经验 必须做 到以下几点
1 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
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 处理而言 发达国家大 多实行的是 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 即在建筑垃 圾形成之前 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将其减量 化 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 使之具 有再生资源的功能 日本 美国 德国等工业发达 国家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处理方法很值得借鉴 1.1 日本
DU Ting1 ZHANG Yong2 CHANG Yong-hong1
(1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Yiyang 413000, China 2 Hubei Huacheng Accountant Corporation, Huangshi ,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