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大纲(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法治的含义: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制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制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制经验的理论追求和升华。
2、依法治国的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执法为民的含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执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
公平正义的含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的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服务大局的含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牢牢把握大局,紧紧围绕大局,切实立足本职,全面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领导的含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依法行政的含义:(二)法律基本概念1、法的概念和特征2、我国的法律形式3、法律责任的含义4、我国的立法权限5、法律效力、法律关系、法律制裁的含义6、权利与义务的含义及关系7、执法、司法、守法的含义8、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宪法的概念和特征宪法与法律的关系2、我国国家的根本性质(我国的国体)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5、公民的政治权、人身权、财产权的内容6、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职权7、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及分配制度9、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10、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11、我国宪法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权限非工作时间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规定2、继续盘问的适用条件、时限优先通行权和优先使用权的适用条件交通管制权的适用条件和审批机关现场管制权的相关规定3、人民警察的义务和纪律4、录用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不得担任人民警察的情形5、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的规定拒绝执行指令的适用条件6、违反人民警察法的法律责任形式7、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条件8、人民警察的奖励种类和措施9、公民、组织对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协助义务10、人民警察的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警械的管理规定11、对人民警察的执法监督(五)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1、公安机关的性质2、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3、公安机关内设机构的分类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分类(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1、警械的定义和种类武器的定义2、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基本原则3、使用警械的条件4、使用武器的条件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停止使用武器的情形使用武器后的处置程序5、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责任6、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补偿(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1、行政强制的种类及其含义2、行政强制法的适用范围3、行政强制的原则4、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设定权限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和设定权限5、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6、查封、扣押、冻结7、行政强制执行程序8、金钱给付义务的强制执行9、代履行10、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1、违反行政强制法的法律责任形式(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1、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2、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原则3、治安调解4、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5、收缴、追缴的适用对象6、治安管理处罚的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7、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适用8、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与数过并罚9、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10、不执行行政拘留的适用1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12、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13、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14、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15、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16、治安案件的受理17、证据收集原则非法证据的排除18、回避的适用19、传唤与强制传唤的适用20、询问查证时限21、询问的基本要求22、扣押的适用23、检查的适用24、治安管理处罚的决定权限25、处罚的折抵26、作出处罚决定的基本条件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的制作与送达27、处罚前告知的内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申辩权28、听证的适用条件29、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30、当场处罚的适用条件和基本要求31、被处罚人的救济措施32、处罚的执行33、行政拘留的暂缓执行治安案件的处理34、违法办理治安案件的情形及法律责任形式35、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36、治安案件的审核37、《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二)》的相关规定(九)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1、公安行政案件的管辖2、行政案件证据的种类3、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在行政案件中的使用作证义务和证人资格4、简易程序的适用5、行政案件需要调查的内容6、调查取证的基本要求7、安全检查的适用8、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实施程序9、保护性约束措施的适用10、受案的基本要求11、传唤和强制传唤的适用11、询问的地点、时限及基本要求12、勘验、检查13、鉴定、辨认的适用14、证据保全措施的种类和适用15、听证的适用条件和程序16、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17、一事不再罚的适用18、行政处罚的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19、办理行政案件的期限20、行政案件的处理决定21、对县级以上人大代表予以行政拘留的规定22、涉案财物的管理与处理23、公安行政处罚的执行24、结案、终止调查的适用25、外国人国籍的确认26、解决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行政法律责任问题的途径27、涉外案件的语言文字适用28、对外国人驱逐出境和限期出境的处罚程序29、涉外案件内部报告30、对外国人限制人身自由时通知外国驻华使领馆制度31、探视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外国人32、期间的计算33、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和时限34、数过并罚的规则35、违法嫌疑人身份不明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36、行政案件的审核、审批内容(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1、居民身份证的发放范围2、人民警察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情形3、违反居民身份证管理行为的认定(十一)民爆危险品管理的法律知识1、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购买、运输、爆破许可及备案制度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的相关管理规定爆破作业要求2、管制刀具的相关规定管制刀具的认定标准3、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丢失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向公安机关的报告制度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制度烟花爆竹的燃放要求焰火燃放许可制度和要求4、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被盗、丢失报告制度销售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登记和保存销售记录制度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的申请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销售剧毒化学品的要求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许可制度和运输安全要求托运危险化学品的要求(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1、恐怖主义、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恐怖事件的概念2、反恐怖主义工作的基本原则3、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4、安全防范5、跨部门、跨地区情报信息工作机制技术侦察情报信息分析运用的规定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保密义务6、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的措施7、指挥长负责制现场指挥员的确定恐怖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对处置措施恐怖事件现场使用武器的情形恐怖事件信息发布的有关规定8、对有关人员采取保护措施的规定9、公安机关管辖的反恐怖主义违法行为的认定及法律责任(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刑法的任务刑法的适用范围从旧兼从轻原则2、罪刑法定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4、犯罪的基本概念5、犯罪构成6、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概念7、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的概念8、犯罪预备的概念9、犯罪未遂的概念10、犯罪中止的概念11、共同犯罪的概念12、主犯13、从犯14、胁从犯15、教唆犯16、单位犯罪的概念17、主刑、附加刑的概念和种类18、从重、从轻、减轻刑罚的适用19、累犯的概念20、自首与立功的概念和适用21、数罪并罚的适用原则22、追诉时效23、危害国家安全罪24、危害公共安全罪25、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6、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27、侵犯财产罪28、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29、贪污贿赂罪30、渎职罪31、缓刑的适用32、禁止令33、假释的概念与执行34、对免予刑事处罚人员的处理35、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犯罪的从宽处理36、对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处理37、受刑事处罚人的报告义务及免除规定(十四)刑事诉讼法律知识1、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2、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3、两审终审制4、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5、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及其处理6、刑事案件的管辖并案侦查的情形另案处理的情形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的种类7、回避的适用8、刑事案件证据的种类9、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10、收集证据的基本原则证据确实充分的认定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办理刑事案件中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11、作证义务和证人资格12、受案、立案、移送案件的规定刑事复议复核的规定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的有关规定13、期间的计算单位和方法14、侦查措施的种类和适用15、刑罚的执行机关16、公诉权的行使机关17、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规定18、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军队互涉案件的管辖19、行政案件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证据的审查判断20、证人出庭制度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保护制度21、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从事的业务辩护律师与在押的、被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会见、通信的规定和要求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的权利和义务辩护人涉嫌犯罪案件的办理22、侦查人员、鉴定人出庭作证23、侦查羁押期限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采取强制措施的特别规定24、刑事和解25、补充侦查的规定通缉令悬赏通告26、公安机关对检察院不起诉决定的异议27、公安机关办案协作的种类和程序28、外国人犯罪案件的管辖29、强制医疗30、犯罪嫌疑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31、侦查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