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第三章 统计综合指标

度量衡计量单位:按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的规定来计量
复合单位:两种度量衡单位复合起来计 量。
标准实物计量单位:在同一性质或同 一用途的产品中挑选一种产品作为标 准产品,其它产品则按照一定的换算 系数换算为以标准产品的实物单位来 表示产量的一种计量单位。
价值指标是指采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总 量指标。
劳动量指标:以劳动时间为单位计 量的总量指标。
2.按反映时间状态不同,总量指标分时期 指标和时点指标
(1)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一段 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 时期指标的特点 1)不同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2)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 接关系; 3)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 结果。
(2)时点指标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某一 时点的总量。
(二)作用
1.总量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 一个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状况和加强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指标。
2.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的基础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分类
1.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分: 总体单位总量:即总体单位数,由每个总体
单位加总而得到的. 总体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
〔例4〕某种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 量应达200万吨,计划执行情况如下:
第第第
时一 二 三
年年年




第第 第 第 第第第 第 第 5 三四 四 四 四五五 五 五 年 年年 年 年 年年年 年 年 合 下一 二 三 四一二 三 四 计 半季 季 季 季季季 季 季 年度 度 度 度度度 度 度
时间 第 第 第 第
第5年
5
1
2
3 4年

年 年年
一 二 三四 合
季 季 季季 计 度 度 度度
投资额 140 135 70 80 40 22 18 20 525
试计算该市5年基建投资额计划完成相对数和提前完成时间。
解: 1. 计划完成相对数=525÷500 =105% 2. 从第一年的第一季度起至第 5年的第三季度投资额之和505亿 元,比计划数500亿元多5亿元, 则:提前完成计划时间=(6057)+5÷[500÷(365 × 5)]=3个月零18天
3.比例相对数
(1)比例相对数是将总体内某一部分与 另一部分数值对比所得到的相对数。 (2)其公式为: 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 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 例8〕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 1990年7月1日零时,我国男性人数为 584949922人,女性人数为548732579人, 则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是106.6%。
B.累计法:若计划指标是按整个计划期内累 计完成量来规定的,宜用累计法计算。公式 为: 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期间累计完成数 ÷同期计划规定的累计数)×100%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计划期月数-实际完 成月数)+超额完成计划数/平均每日计划数
[例5] 某市某五年计划规定整个计划期间基建投资总额达到500 亿元,实际执行情况如下:
1-9月计划执行进度= (1125÷1500)×100%=75%
2.结构相对数
(1)是总体内某一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 对比的结果,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和类型特征, 亦称比重指标。 (2)其公式为:
结构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 体全部数值)×100%
〔例7〕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其中 男职工700人,女职工300人,求结 构相对数。
(3)比例相对数的特点: 1.对比的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与
结构相对数一致)。 2.分子分母可以互换。 3.比例相对数的数值,一般用百分数
或几比几形式表示。
4.比较相对数
(1)将不同地区、单位或企业之间的同 类指标值作静态对比而得出的综合指标, 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差异 程度或相对状态。 (2)其公式为: 比较相对数=某一条件下某一指标数值 ÷另一条件下同类指标数值
超额完成(或未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 -计划数
例1
某公司2000年计划销售某种产 品30万件,实际销售32万件。 试求该公司2000年销售计划完 成相对数。
该公司2000年销售计划完成相对数=
32/30*100%=106.7%,超额6.7% 完成计划。
(3)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派生公式
A.计划数为绝对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同期计划 数)×100% 适用于研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或水平 的计划完成程度。 B.计划数为平均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平均水平÷计划平 均水平)×100% 适用于计划任务用平均数来表示的情形, 例如:劳动生产力、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 品原材料消耗量等。
匀的,则每月植树造林面积为: 115÷12=9.58万亩 提前完成时间=97÷9.58≈10个月
(5)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数计算方法
公式为: 计划执行进度=(计划期内某月止000年计划完成商品销 售额1500万元,1-9月止累计完成 1125万元。求1-9月计划执行进度。
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数=115% ÷110%=104.55%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数= (100%-3%)÷(100%-5%) =102.11%
〔例3〕某企业要求劳动生产率达到 5000元∕人,某种产品的计划单位 成本为100元,该企业实际的劳动生 产率达到6000元∕人,某种产品的 实际单位成本为80元,试求它们的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C.计划数为相对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 ÷计划完成数(%)〕×100% 适用于当计划任务是用计划提高的百分 数或计划降低的百分数规定的时候。如 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百分数、产品的成 本降低率、流通费用降低率。
〔例2〕某企业某种产品的产值 计划要求增长10%,该种产品的 单位成本计划要求下降5%,而 实际产值增长了15%,实际单位 成本下降了3%,试求计划完成 程度指标
三、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的原则
(1)正确确定指标的含义与计算范围. (2)计算实物总量指标时只有同类才
能相加. (3)使用统一的计量单位. (4)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平均指标要
综合运用.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
行对比的比值。也称为相对数。它反 映相关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关系或现 象内部构成状况。基本计算公式为: 相对指标=比数/基数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60-51)+ (801-800)÷[(78-54)÷30]
=9个月零1天
2、某地区“九五”计划规定,1996 年至2000年的植树造林面积为400万 亩,各年实际完成情况如表: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植树 造林 85.0 92.0 95.0 110.0 115.0 面积
结构相对数如下: 男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
=700÷1000=70% 女职工占全体职工的比重(%)
=300÷1000=30%
结构相对指标有如下特点:
1.必须与统计分组相结合。 2.分子的数值是分母数值的一 部分。 3.总体中各部分比重之和等于 100%。
结构相对数的作用:
1. 可以说明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 总体结构特征。 2. 不同时期的结构相对数的变化,可以反 映实物性质的发展趋势,分析经济结构的演变 规律。 3. 根据个构成部分所占比重的大小以及是 否合理,可以反映所研究现象总体的质量以及 人、财、物的利用情况。 4.利用结构相对数,有助于分清主次,确 定工作重点。
它们的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如下: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相对数=6000÷5000= 120%(正指标)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数=80÷100=80% (逆指标)
小结:如果计划规定的任务是提高率,结果 要等于或大于100%才算超额完成任务;如果 计划规定的任务是降低率,结果等于或小于 100%才算超额完成任务。
有名数:是指有具体内容的计量单位的数 值.它有单名数和复名数之分.对比双方非 同类事物,不存在可比性。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二)结构相对数 (三)比例相对数 (四)比较相对数 (五)动态相对数 (六)强度相对数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1)计划完成相对数也称计划完成百分比, 它是将某一时期的实际完成数与同期计划 数进行对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基本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同期计 划数)×100%
(4)中长期(一年以上)计划完成相对数 的计算方法
水平法:若计划指标是按整个计划期的末 年应达到的水平来规定的,用水平法。 公式为: 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期末年实际达 到的水平÷计划中规定的末年水平)×100 %
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计划期月数 - 实际完成月数)
超额完成计划数
达标月(季)日均产量 - 上年同月(季)日均产 量
1、某汽车制造厂的五年计划规定,其 生产的天马吉普车的数量在五年计划 的最后一年应达到年产800辆的水平。 某厂在五年计划的最后两年中每月实 际生产的吉普车产量如下:
一 月
二 月
三 月
四 月
五 月
六 月
七 月
八 月
九 月
十 月
十 一 月
十 二 月
合 计

四 52 52 54 54 58 59 62 63 63 68 72 73 730 年
产 110 122 66 74 37 38 42 49 53 58 65 72 775 量
要求:1.计算该产品计划完成程度 2.计算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解:1.产量计划完成程度= (53+58+65+72)÷200=124% 2.从第四年第三季度至第五年 第二季度产量之和:42+49+53+58= 202万吨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60-54) +2÷[(58-38)÷90]=6个月零9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