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缓控释肥种类及实用技术

缓控释肥种类及实用技术

50%
缓控释的应用效果
A经济效益提高 B社会效益明显 C生态效益初显
A 经济效益提高
•节肥:等产量节肥15-20%
•增产: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
一般肥
缓控肥
缓控释肥在所有作物上均
增产,同肥量可增产0-
15%,最高达40%以上
•增效:平均每亩幅度120元 左右
◆不同施肥方法效果比较
不施氮
一炮轰
缓控释 专用肥
化肥用量与粮食产量的历史变化
6000
5000
) 4000 (万吨
3000
化肥消费量
粮食总产
60000
55000
50000
45000
)
(万
40000
化肥20消00 费量
1000
35000

30000
25000
0
20000
1979
1985
1991
1997
2003
2009
引言2:施肥的问题与后果
●利用效率较低:我国消费了占世界35%的化 肥,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用量为世界平均 的3倍多;利用效率为35%左右,仅为发达 国家的一半;我国农业施肥每年损失氮肥 1400万吨,相当于损失3000多万吨尿素, 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
2、树脂(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 )包衣 :醇酸树 脂包膜肥料
(二)合成微溶物
1、微溶于水的合成有机氮化合物,如脲醛肥料、 异丁叉二脲、丁稀叉二脲等。(脲醛类控释肥料 是尿素与醛类的缩合,最常见的是脲甲醛。日本 三菱株式会社于1961年提出了尿素和异丁醛 反应生产异丁叉二脲的)。
•国内: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支持、 财政补贴、减免税等方面的政策均不完善, 甚至空白
5对策措施
5.1 指 导 思 想 5.2 目 标 任 务 5.3 关 键 对 策 5.4 工 作 重 点 5.5 保 障 措 施
5.1 指 导 思 想
•原则: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因地制宜,准确定位; 强化创新,着力推广;总体规划,稳步推进
产品类型增多:磷酸盐包膜尿素、缓效多营养包硫尿素、沸 石包衣尿素、可控缓释树脂包衣尿素,多营养缓释氮肥等
●2001年至今: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列入863计划,并成 立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种缓控释肥产品实 现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如树脂包衣缓释肥料、硫包衣缓释 肥料、合成型微溶态脲荃类肥料、包裹型肥料等。到2009年 底,全国缓控释肥料产能近250万吨,消费量占世界的1/3, 已成为世界上缓控释肥料生产和使用的重要国家之一
1
15194.8
2
1380.0
4
5619.6
1
762.4 3/1
1210.0
1
11295.1
3
56452.0
1
改革开放30年粮食生产情况
60000
产量(万吨) 亩产(公斤)
500
50000
400
40000 300
30000
20000
200
10000
100
1978 1983 1988 1993 1998 2003
•脲醛类肥料:脲甲醛、脲乙醛 等 •生化抑制型肥料:长效碳酸氢铵、
长效缓释尿素、长效缓释复合肥 •生基质复合与非树脂包膜肥料:
有机无机复合缓释复合肥等
目前缓控释肥研制技术
•吸收国外技术:树脂包膜技术、硫包 衣技术、脲醛类肥料生产技术等
•自主创新技术:最有代表性的是 Luxacote系列肥料包裹肥料技术,其 它如废弃物改性技术、化成材料包膜 技术、水溶性混聚物技术、保水型缓 释尿素技术、内质型缓释肥料技术、 胶结型缓释肥料技术、缓释BB肥技术、 缓释钾肥技术等
缓、控释肥的分类
(一)包膜型缓/控释肥料 (二)合成型微溶态缓释肥料 (三)化学抑制型缓效肥料 (四)基质复合肥与胶粘缓释控释肥
料 (五)控失肥 (六)无机物包膜缓释肥
(一)包膜型缓/控释肥料
主要是在肥料颗粒表层包被上控制养分释放的包 膜材料,调节养分释放。
1、营养材料包裹 :1957年,美国首先研究硫包 尿素,此间,又进行了包硫氯化钾、包硫磷酸二 胺的研究。国内先后研制出钙镁磷肥包裹尿素、 磷矿粉部分酸化包裹尿素、二价金属磷酸铵钾盐 包裹尿素,控制释放时间超过了95天
缓控释肥的发展前景
国际发展趋势 国内发展需求 行业发展方向
国际发展趋势
•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 •绿色消费:回归自然等 •绿色农业:绿色农产品等 •绿色肥料:缓控释肥料等
国内发展需求
•转变发展方式: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发展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 态、安全 •建设二型农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推行科学施肥:减量施肥、提高效率
4.1 认识不够到位
•政府推动不够 •业界引领不够 •公众了解不够 •社会认知不够 •舆论宣传不够
4.2 产品不够优异
•工艺引进的多,自 行设计的少 •技术模仿的多,自 主创新的少 •产品类型较多,有 突破性的少
4.3 技术不够配套
•技术体系不完善 •技术模式不规范 •技术标准不健全 •施肥器械不配套
缓控释肥的系列标准
•《缓控释肥行业标准》 •《硫包衣尿素标准》 •《缓释肥料》国家标准 •《稳定性肥料行业标准》
(近期将由工业和信息 化部颁布)
缓控释肥的应用
•2000年:全球缓释肥料消费100万吨,北美 (美国、加拿大)60%、日本20%、以色列 15%,其它国家5%,中国几乎没有地位
•2009年:全球包膜缓释肥料消费180万吨, 中国占到1/3,约60万吨;主要品种为包裹 肥料、树脂包衣肥料、硫包衣肥料、脲醛 和稳定肥料
B 社会效益明显
•作用:省工、省力、免追 •意义:促进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C 生态效益初显
•直接作用:降低肥料养分 的淋溶损失和分解损失, 提高肥料利用率10%-15%, 从而减少施肥量,减轻对 环境的污染 •间接作用:减少化肥生产 量,节能减排,从而减少 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存在问题
4.1 认识不够到位 4.2 产品不够优异 4.3 技术不够配套 4.4 管理不够规范 4.5 支持不够有力
产业发展方向
•聚集化发展:提高产业聚集化程度,做强、做大 骨干企业,使其成为创新和国际竞争的主体
•科技化提升: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 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产业化推广:官、产、学、研一体 •规范化管理:制订相关法规、法则、标准、规程,
严格市场监管
缓控释肥的种类
•包膜肥料:树脂包衣肥料、硫包 衣肥料、肥料包裹肥料等
缓、控释肥的优势
一、肥料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需肥规律基本吻合 减少施肥次数、节约劳动成本播种前一次施用,可满足作
物整个生长期的需求,减轻了农民为追肥而付出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支出。 二、养分利用率高,对环境无污染 与等氮、磷、钾普通肥料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一倍以上, 大大减少肥料养分损失。 三、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可提高农作物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提高蔬菜、瓜果的可 溶性糖、维生素C、氨基酸含量,提高糖、酸比,从而改 善作物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尤其是茄果类 蔬菜及瓜果。表现为个大、形正、色艳、口感好,并能提 前上市。
•思路:围绕“一个”中心(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服务“两型”农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进 “三大”创新(技术产品、技术模式、推广机制), 实现“四化”发展(聚集化、科技化、产业化、规范 化)
5.2 目 标 任 务
•中长期目标(2020):实施质量替代数量发展战略,化肥供 应量力争控制在5000万吨左右,在不增加化肥用量的前提 下,通过提高效率,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 供给
+
4.4 管理不够规范
•法规法则不太健全 •行业标准不太完善 •监管手段不太配套 •市场管理不太到位
4.5 支持不够有力
•国际:美国农部自然资源保护局2008年农 业法案设立CSP项目,通过补贴方式鼓励农 民使用缓释肥料,补贴标准30-55美元/公 顷,每个农户每年补贴高限达4万美元,5 年可达20万美元
作物
水稻 小麦 玉米 大豆 马铃薯 棉花 油菜
种植面积 (万公顷)
2917.9
2372.1 2949.7
890.0 443.7 592.6 659.4
●“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其对 甘蔗
158.5
农作物增产的贡献率达40-50%左 蔬菜
1732.7

总产量 世界 (万吨) 排位
18739.8
1
10929.8
5.4 工 作 重 点
•加强产品研发:复合、高效、持效、绿色、价廉 •加强技术集成:以作物为主线,以区域或土壤类型
为单元,以缓控释肥为核心组装配套技术模式 •加强标准建设:利用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和市场发育 •加强指导服务:网络化展示、个性化培训等 •加强推广创新:政府主导、技术主推、企业主力、
合作组织主体
5.5 保 障 措 施
A加强组织领导 B强化规划指导 C多方争取支持 D着力市场监管 E注重宣传引导
A 加强组织领导
•产业联盟:以主要企业为核心组建性 缓控释肥产业联盟
•协作网:利用已有的肥料推广工作网 络,或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为依 托建立全国性缓控释肥协作网
B 加强规划引导
•国家层面:纳入“十二五”规划 •部门层面:纳入“十二五”计划, 并出台指导意见 •技术层面:出台实施方案
E 大力宣传引导
•媒体:电视、网络、报纸、 杂志、挂图、书籍等
•内容:好做法、好经验、 好典型
•目的:形成合力推进缓控 释肥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 良好氛围
我国与发达国家肥料利用率的对比
80
肥料利用 60
率%
40
20
0
N P2O5 K2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