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缓控释肥

什么是缓控释肥

缓控释肥1、缓控释肥缓释肥料是“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释放延缓,延长植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

引自《缓控释肥料》化工行业标准。

缓控释肥与传统肥料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缓控释肥可以根据作物的养分吸收规律基本同步释放养分,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2)减少了施肥的数量和次数,节约劳动力和成本;(3)养分有效控制,缓慢释放,不会因局部肥料浓度过高对作物根系造成伤害,使用安全;(4)缓控释肥一次施用无须追肥,可避免因为气候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无法追肥的状况,提高了保障力;(5)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符合作物的吸收规律,作物生长更加健壮,抗逆性提高,农产品品质得到明显改善;(6)缓控释肥可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避免氮的挥发、磷和钾的流失和固定,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推广缓控释肥对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从“2011年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今年我国首次将缓控释肥纳入为农业主推技术,同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缓控释肥示范推广扩大到23个省。

此举意味着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提速,缓控释肥产业发展将由此驶入快车道,真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十一五期间,我国缓控释肥技术不仅纳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而且农业主管部门更是积极推动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

自2008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连续发文,要求各地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面开展缓控释肥的示范推广工作。

目前,示范推广范围已从2008年的5个省、6种作物、37个县扩大至2011年的23个省、25种作物、72个县。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缓控释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0~30%,以平均提高氮肥利用率22.8%计算(表1-1),2010年可减少化肥需求量722万吨,2030年可减少化肥需求量921万吨,缓控释肥使用后可大幅度降低肥料使用量(表1-2)。

因此,缓控释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表1-1 等量缓控释肥与普通速效肥料增产率及氮素利用率增加量对比地点作物增产率氮素利用率增加量(百黑龙江庆安水稻10.517.0浙江萧山水稻16.016.2河南驻马店玉米16.225.3吉林公主岭玉米11.218.6黑龙江呼兰玉米11.917.6河南驻马店小麦12.026.2河南遂平小麦13.928.5湖北黄冈棉花26.236.6湖北枝江油菜14.916.5浙江仙居柑桔37.625.5平均值/1722.8表1-2 施用缓控释肥前后化肥需求量对比单位:万吨化肥需求量1(施用缓控释肥化肥需求量2(施用缓控释肥年度氮磷钾肥化肥总需氮磷肥钾肥化肥总需201316126791522224412667914500 20233813510175762261135610174989 20340316112116864311161512115943注:1.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的化肥结构和发展预测》,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李家康,林葆,梁国庆。

2.以提高氮肥利用率计算需求量示范试验1、试验示范:中国农科院系统缓控释肥试验示范推广2006-2009年,金正大集团连续三年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等11个省农科院及山东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开展缓控释肥试验示范推广,共在32种作物上做300多种试验和示范,累计试验示范3000多亩,以进一步掌握金正大控释尿素、控释氮钾肥、控释专用BB肥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上的增产节肥效果,以及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的适宜比例,为生产、推广应用控释肥料提供依据。

2、应用研究: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示范推广2008年5月,金正大集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拟在未来的5年里,立足于洞庭湖稻区、江汉平原稻区、鄱阳湖稻区和成都平原等四大平原,以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示范基地为基础,在超级水稻示范推广过程中配套使用杂交水稻新型专用控释肥,通过广泛开展试验示范和专家、企业与基地三方的协同攻关,促进缓控释肥在杂交水稻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形成适于南方稻区高产高效节氮栽培的技术规程,保障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顺利实施。

试验示范点:袁隆平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联合长江大学、湖南省水稻所等单位在浏阳、赫山、临澧、汉寿、醴陵、隆回和江汉平原等地开展缓控释肥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试验示范效果:一是掺混缓控释肥在中稻上增产效果明显。

由于肥料对养分的控释作用,确保中后期养分的平稳供应,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有所提高。

增产效果比较明显,在等氮量条件下,增产幅度在12-15%左右,在减少30%氮用量条件下仍能保持稳产或取得10%左右的增产效果。

二是缓控释肥在减少氮素损失、减轻环境污染方面成效显著。

如在等氮量条件下,掺混缓控释肥与普通尿素相比,对减少氮素因田间漫流、渗漏或水层挥发等损失起到明显作用;三是金正大水稻专用缓控释肥对三要素中的氮、钾进行科学合理的控释,可解决直播前期控水、晒田、促立苗的养分流失,还能做到前肥后用,满足后期养分供应达到高产,同时也能明显地减轻因直播养分流失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试验结果还表明,金正大缓控释肥比其它肥料品种更有利于生产上节肥高效。

在机械直播与机械施肥节氮栽培技术研究中,机械定位施肥有利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保肥效果明显,保持水稻分蘖后期的养分稳定供应,有利于水稻较长时间保持较高分蘖能力,是节氮栽培研究中值得广泛推广的技术。

而缓控释肥在机械定位施肥增产效果明显:在等氮量情况下,缓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增产42公斤/亩,增幅10.3%;在氮肥用量减少30%的情况下,缓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增产22.3公斤/亩,增幅5.5%。

因此说,金正大缓控释肥在机械定位深施技术上增产节肥效果显著,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面源污染研究从2008年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展了控释尿素对温室气体排放、控释尿素对氨挥发、氮淋溶损失和地表径流损失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全面评价控释尿素的环境效应。

研究成果将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农业节能减排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掺混缓控释肥与普通尿素相比,对减少氮素因田间漫流、渗漏或水层挥发等损失起到明显作用;同时缓控释肥能有效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

通过这些试验和示范,在减少肥料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产品开发、工艺改进、配方调整等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缓控释肥技术研发、产业化生产以及试验示范与推广运行体系,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三、示范推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示范推广及各省土肥站2008年2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向各省、市、自治区发出了《关于做好缓控释肥料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

同年4月,中心召开“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协调会”,部署金正大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

在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安徽5省玉米、水稻、小麦上开展金正大缓控释肥料试验示范。

从2008起的短短两年间,缓控释肥的示范推广工作从最初的5个省扩大到20个省,覆盖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省份,缓控释肥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迅速推广普及。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8-2009年的缓控释肥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缓控释肥在节肥、增产、增效等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在所有作物上全部增产,平均增幅达10%,最高达到40%以上,经济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平均每亩增收达120元左右;在测土配方肥技术原理下,合理施用缓控释肥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比一般的测土配方施肥有进一步的提高,这说明推广缓控释肥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金正大缓控释肥2006年——2010年5年间在全国的示范试验情况:一、参与单位: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12个省(自治区)的农科院所和高等院校时间跨度:2006年~2010年,累计完成试验233个,进行了大区示范。

二、试验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湖北、广西和海南等12个省(区)。

三、供试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花生、葡萄、哈密瓜、甘蔗、香蕉、柑橘、花卉、苗木等。

四、试验内容(重点为控释尿素):1、控释尿素或控释氮钾肥与普通尿素或普通氮钾肥等养分量(包括等养分全量和减量)比较试验;2、控释尿素或控释氮钾肥与普通尿素或普通氮钾肥掺混比例试验;3、控释专用BB肥与普通复合肥等养分量比较试验;4、两种包膜控释肥(全树脂、硫磺+树脂)比较试验。

五、(四)主要结果1、在施用等养分的情况下,控释肥的增产效果普遍好于普通化肥。

(1)全量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比较,一般可增产5%-10%,高的可达20%。

(2)控释专用BB肥与普通复合肥比较,一般可增产8%-15%,高的可达20%以上。

(3)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施用可进一步提高肥效,如比例适宜,可比普通尿素增产10%-15%,比全量控释尿素多增产5%左右。

控释尿素掺混的适宜比例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在东北为30%-50%,华北和西北为50%-70%,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以70%为宜。

南方多年生作物,两次或两次以上施用控释肥,则以掺混50%为宜。

2、减量比较。

控释尿素减量20%-30%,与普通尿素全量比较,当季作物不减产。

从现有的定位试验(河北、河南、湖北、浙江、广西、海南)结果看,连续6-8季,减肥均未出現减产情况。

河北、河南在小麦、夏玉米进行的控释专用BB肥试验,肥料用量减少20%,与普通复合肥比较,两者平产或增产5%左右。

3、浙江、湖北、广西、海南的定位试验结果还表明,连续施用控释肥,具有后效叠加效应。

4、两种包膜肥,即树脂包膜肥和硫磺加树脂包膜肥比较结果,,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的增产效果(或两者产量)互有高低,没有明显规律。

可根据市场价位选择施用。

5、施用控释肥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

在水稻、小麦、玉米、油菜4种作物共25个试验结果,可提高10%-15%(绝对值,差值法)。

6、控释肥一次底施,在作物生长后期均未出現脱肥早衰现象,说明控释肥有肥效长的特点,在多数大田作物上实施一次底施是可行的。

在海南的香蕉上当地习惯法全年12次施肥,控释肥施用3次即可。

(以上资料摘录自中国农科院专家林葆在“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缓控释肥试验示范项目总结会上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