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牟其中的1度理论

牟其中的1度理论

牟其中的“1度理论”牟其中所有的商业活动几乎都围绕“组装市场”来展开,而“组装市场”的基础即是他的“99度加1度”的理论。

牟其中形象地说道:“有一壶水烧到99度,还没有沸腾,没有产生价值,有人就建议干脆把它倒掉重烧一壶。

这种人是傻瓜。

聪明的做法是,在这壶已烧到99度的水下再加一把柴,水就会开了,价值就会产生了。

成功与否往往就在于这关键的一步。

那么,这宝贵重要的1度是什么呢?它就是市场。

”“1度理论”是什么意思?1993年1月28日至2月1日,南德集团在京西南的燕岭宾馆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燕岭宾馆离北京城20多公里,是国家某机关的招待所,环境幽静,是开会的好地方。

老牟喜欢在城郊找地方开会,取远离闹市喧嚣、集中精力谋事之意。

老牟在会上作了“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南德价值体系”的报告,该报告历时一天半,当时,南德春风得意,老牟精神焕发,报告很精彩。

报告完后,我们《南德视界》的工作人员从老牟手里接过报告提纲,对照录音整理成文。

大半年来,整理录音成了我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这次会议上,老牟重点阐述了“1度理论”和第四产业。

在讲“1度理论”时,老牟说:“1度理论”是南德所有理论的基石,是南德赖以生存的法宝。

而在我的心目中,“1度理论”又是很多人觉得好听又听不明白、好用又用不灵便的玄学。

怎么把问题讲清楚,把用法讲明白,是老牟这次工作会议的重要目的之一。

1992年10月颁布的《南德经济集团章程》中有这样一段话:40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已使我国拥有相当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但传统的计划体制所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经济格局,使各种生产要素只能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存在,无法组合起来,创造出应有规模的社会财富。

据此,南德集团在已有的生产要素和经济格局之上加上最关键的一点——市场(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科技市场和劳务市场等),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市场功能之不足加以补充,以恢复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本来面目,并用统一的市场行为、多种的所有制形式和灵活多样的经济手段,把人为割裂开来的生产要素、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以激发出巨大的活力和效益。

南德集团把这种经营思路形象地表述为“99度+1度=沸腾”的理论。

这是对“1度理论”的高度概括。

我认为,“1度理论”是老牟的方法论,是老牟10多年“开创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试验田”的实践与理论探索的结晶。

在1991年10月和11月《南德视界》第68期至74期上连载了特约记者与老牟的“南德对话录”,留下了比较详细的关于“1度理论”的记述。

老牟说:“我处世经营,非常注意方法。

黑格尔把世界总结为方法,他在《逻辑学》中说,世界上千差万别的物体,非常丰富的世界,最后都归结为一个点。

有点的运动,就成为一条线;线的运动成为面;点、线、面就构成一个三维空间。

‘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至高无上的力量。

’“在商品经济中竞争就得有钱。

按传统方法,要么有个‘钱’爹,留下遗产,钱多做大生意,钱少做小生意;或者有个‘七品芝麻官’的权爹。

我没有,什么都没有。

因此我没有传统的路,只有超越传统,寻求方法。

“我想了10年,又干了10年,琢磨了很多思路,终于找到了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法。

“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的积累,建立起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机制。

中国经过40多年几代人含辛茹苦的奋斗,应该说完成了工业化积累的初级过程。

我国固定资产已达2·7万亿元。

我们积聚了巨大的劳动,如同烧到了99度的水,但还没有沸腾起来,社会没有出现巨大积累的创造力,巨大社会财富没有如期涌现。

我有一句话,叫‘99度+1度﹦沸腾’。

这个1度,就是市场。

“‘99度+1度’,就是用方法来创造财富,组装市场。

“这个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利用好积累,避开体制分割,导引大中型企业转向,组合社会生产和社会市场。

99度是条件限制的结果,它是财富但没有使用价值,因为99度的水还不能喝。

如果我们用恰当的方法加上1度,水就开了,社会财富的使用价值就实现了。

用1度的付出换取100度的价值,这就是方法的能量。

“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共产党人用以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怎样解决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就是一个方法问题。

我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还不是所有制问题,而是条块分割的经济结构问题。

”老牟举了两个例子。

在一个边远山区,火车站站长和供销社棉花收购站站长发生了矛盾。

因为棉花大丰收,棉花收多了,时逢雨季来临,收购站站长要求追加车皮,赶快把棉花运走。

火车站站长说车皮不够,只有计划车皮。

于是冲突发生了,打了一架。

双方都找上级说理,这边从局长找到铁道部长,那边从经理找到商业部长,两边都说是维护国家利益而奋不顾身。

但两个部还是不能沟通协调,怎么办?只好上报国务院总理,召开部长会议来协调这个棉花抢车皮的事。

结论下来了,棉花也烂掉了。

发生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条块分割的结构,不能使社会元细胞之间充分沟通、联系、协作和使功能活跃起来。

社会经济是有机整体,一个整体遭受割裂,必然发生故障。

又如重庆嘉陵机器厂的摩托车问题。

重庆嘉陵厂的嘉陵牌摩托车是和世界摩托车王牌厂家——日本本田摩托的合作产品,质量上乘。

1989年,嘉陵厂送12辆摩托车去巴黎参加国际博览会,车到巴黎,12辆就坏了12辆。

一堆废品远洋万里,问题出在哪儿?运输上。

产品出厂,先要厂里短途中转运输,交承运站;承运站将车运到港口;港口上船,转内河运输。

长江航运公司内部又沿江割据,分成很多段,重庆船只能到汉口,转汉口船到上海。

长航没有航海权,出口货物要在南通、张家港或上海的江海中转港换海轮或集装箱班轮,才能运到美国、西欧等海外市场。

而这几个港轮班又不方便,10天或1周1班。

所以国内都愿在香港中转,再换一次船,然后漂洋过海。

中国厂家交货延期问题一直让外国人头疼。

如此条条块块分割隔离,人为地拉开了中国和世界现代化的距离。

长江奔向世界,难关重重。

中国要走向世界,一定要打破条块分割的陈旧格局,要用现代市场的方法和行为,来组合企业功能,激发市场机制。

老牟认为,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否认整个中国社会聚集的大量财富,更不能因为管理体制的弊端就否定了财富的价值,犹如不能因为水烧到了99度烧不开了就把水倒掉重烧,我们需要的是“加1度”来实现使用价值,我们反对从零开始。

二、“1度理论”,越说越精彩在1月28日的工作会议上,老牟从5个方面详细阐述了“1度理论”。

1、“1度理论”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1度理论”包括我们对历史、哲学、社会的看法,对历史进程的看法,对社会主义几十年成就的评价,对中国市场经济如何建立的理论等一大套学问。

中国需不需要改革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人们已经统一了认识:中国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但怎样改革?结论就不那么简单了。

而且这一问题还得长期讨论甚至争论下去。

南德集团是最早提出要对中国经济进行改革的经济团体,因为提得早,曲高而和寡,所以磨难重重。

正因为我们对这个问题提得早,想得深,又经过了长期实践,才坚定地认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提法最科学。

我们认为,在中国不能抛开社会主义来谈市场经济。

发展经济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市场经济就发展不起来。

有人希望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中国的面貌,这是急性病。

我们认为,中国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稳定的根本保证。

试想,如果没有强大的政府和强大的政治力量,南德保得住吗?保不住。

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人来踏平南德,南德有钱啊,他们要杀富济贫,我们就没有安全感了。

各种政治力量冲突的结果必然是一场混乱。

历史的进步是人类由上而下理性思考的结果。

搞自由化的人想把政府推翻,其结果必然是整个社会处于混乱状态。

究竟是用激烈的、革命的方式来发展市场经济,还是理智地、循序渐进地发展市场经济呢?对几十年来的计划经济究竟如何评价?这就是“1度理论”产生的基础。

我们的思考从这里开始。

2、计划经济的弊端和优势是“1度理论”产生的条件计划经济的弊端是明显的,这一点人们已经看到了,若看不到就不可能有改革的强烈呼声。

计划经济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条块分割上,条块分割既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对此,我们是深有感受的,在做“图—154”飞机项目时,有关部门就认为大逆不道,于是就有人打来电话,要吊销我们的执照。

按照条块分割体制内人们的思维方式,他们凭常识就可以扼杀我们,他们只知道他们所在的条条块块内的事,以外的事便不知道了。

这就成了经济发展的最大桎梏。

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市场,它必须满足人类不断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要求,人们的欲望是各式各样的,怎么计划呢?而计划经济一计划就是1年甚至5年,什么都要计划进去,结果是什么都没有,一个人1年1尺8寸布的结果也出来了。

计划经济产生不了实用的计划,这就是弊端。

但我们必须看到,计划经济也有优势,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可能,就不能这么长时间的保存下来。

南德的成功,就在于看到了这种优势,而且有效地利用了这种优势。

计划经济的优势可概括为一句话:巨大的产品生产能力。

目前有许多处于瘫痪状态的工厂,你可以说它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如果你能包销它的一样产品,你看它行不行?比如桌子上这只暖瓶,只要你需要它生产,它很快就给你造出来了。

可惜的是,很多人看不见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忽视了生产能力的存在与激发。

他们宁可重建一个暖瓶厂而不知道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这不是最大的浪费吗?我们真正的任务在于如何使这个暖瓶为众多用户接受,使其变成货币。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工厂不能变成货币就否认它的生产能力,能力是存在的,而且是花了很大劳动的结果。

这有点像能量守恒定律,既然能量存在了就不会消失,能量只可能转换存在的形式。

计划经济搞了40年,战天斗地,挑灯夜战,劳动成果都哪儿去了?我认为它就表现在对产品生产的能量上。

我熟悉重庆的军工企业,规模很大,设备很好,技术力量很强,可是没有生产任务,一切以闲置的状态表现着。

但我们不能说重庆军工无能。

我在想象,21世纪的中国是汽车消费大国,年销售量在300万辆左右,如果把重庆军工的生产要素于以组合调配,重庆很快就会变成中国的汽车城。

浙江的一位农民企业家口口声声说,他从南德学了“1度理论”,租赁、购买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只是从运行机制上改造了一下,于是就变成了新型企业,费用节省下来了,超额利润也产生了。

这个“1度”,是补99度的先天性缺陷,缺什么补什么。

而这个“1度”,也不是南德既有的,而是南德用等价交换的方式从其他地方买过来的,这一补,最后1度上去了,水就可以喝了。

计划经济不是中国的专利,它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存在,苏联、东欧、越南、朝鲜因体制的原因均广泛存在,就是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有不少计划的成分。

计划经济不能满足已经变化了的世界的需要,于是就躁动不安。

从1956年匈牙利事件开始,便有人企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没有成功。

赫鲁晓夫改了一下,也没能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