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体备课专题研讨会议记录

集体备课专题研讨会议记录

沈连明: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月球的概况、观察了月相变化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成因;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的培养。
本课先指导学生认识月球的公转运动,然后再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成因。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月中月球在空中的位置和月相图,这部分知识是认识月球公转运动和月相成因必需的感性知识,也是对“观察月球”一课的总结。第一个图是上半月傍晚看到的月球,第二个图是下半月早晨看到的月球;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月球的公转运动。首先启发学生思考观察到的月球的一些事实,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月球总在围绕地球转动,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从实验中认识月相的成因。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月相是怎样形成的,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想像能力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我在网上找以了学习月相的歌谣,为学生提供变式练习:
⑴月亮歌
初一月亮看不见 初二月亮一根线。
初三初四像镰刀 初七初八月半边。
一天更比一天胖 直到十五月才圆。
十七十八月不全 廿二半夜月半圆。
一天更比一天瘦廿九三十见月难。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集体备课专题研讨会议记录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时间
3、28
地点
四(4)
主持人
沈连明(主讲)
洪玉良(主持)
徐弘昌
张瑛(记录)
研讨专题
集体备课六年级教材《月相》
出席校领导




一、主持人(洪玉良): 《月相》一节原本是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课改之后,它出现在六年级《科学》教材上。显然,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最难的是发挥想象力,建立抽象的空间概念。设计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推进教学的展开,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二、教学目标知道月相的成因,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辨认出朔、望、上弦、下弦的月相,了解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能通过月相推算出当天的农历。
徐弘昌: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观察实验中,包含了好多对学生来说是“疑问”的东西。“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不是为了难为他们,而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成为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鼓励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创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气氛。
四、观察白天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探究过程
1、打开手电筒,放在桌子上,关掉其他的灯。
2、穿上黑色或暗色衣服,站在距手电筒约30厘米远的地方。3、手拿小镜子,使镜面一直对着自己,自己原地慢慢转动一圈,注意观察:在不同位置,小镜子反射到你身上的光斑有什么变化?
原来如此:小镜子反射到你身上的光斑时大时小,有时候甚至没有。这是因为镜子、身体、手电筒之间位置变化的缘故。月亮时圆时缺,也是因为月亮、地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变化引起的。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能看见它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当月亮绕地球旋转时,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于是就有了月亮的时圆时缺。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落实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其清晰、递进的脉络层次试图引发学生积极的认知感应,搭好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并渗透一种民族情感。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设计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推进教学的展开,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
张 瑛:我把整个教学过程整理出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徐弘昌:教法建议
1、学生虽然已经对月球的概况、月相变化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具有了初步的推理以及想象能力。但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地分析月相的成因,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天体运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多利用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加强对月相成因感性的认识。
2、本课的教学,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月相的成因,了解宇宙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努务创设一些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精神。
⑵读诗识月相
回顾并识别刚上课时呈现的诗句中的月相: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无言独上两楼,月如钩。”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洪玉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而逐步展开。“话说月相”是作好铺垫,“画出月相”是点击主题,当核心问题“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提出以后,即用黑白各半的排球和乒乓球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来进行验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从模拟转化到实际,以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学生的习得性知识。教师随之用FLASH课件作总结性演示。最后布置的课外作业再次证实了实际的观测就是最好的探究。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3、本课的教学,是按照“事实----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应用”的基本思路来组织教学的,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再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张瑛:探究名称:为什么月亮时圆时缺
探究准备:手电筒、黑色或暗色的衣服、小镜子。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