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性筷子教案

一次性筷子教案

一次性筷子教案【篇一:一次性筷子教案】教学设计修改稿主题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总课时3 课时背景分析一次性筷子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已被社会广泛使用,更是受到学业繁忙的高中生的青睐,但是它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调查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走到消费者中间去看看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去拍一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严重危害,使学生走出对一次性筷子问题的犹豫无奈状态,拿出行动来,减少一次性筷子消费,保护森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使用一次性筷子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调查了解筷子的制作过程。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次性筷子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危害,特别是资源的低利用、对人体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使学生产生告别一次性筷子、珍爱生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提高公民意识。

2、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途径收集查找、选择组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4、学生在小组集体研究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能在多种形式和环境下有效地进行团队工作。

5、在一系列的评价活动中学会关注活动过程,关注活动感受,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评价设计1、根据各小组学习任务和活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利用信息处理检查表和调查报告评价量规等对绿色行动小组和宣传小组进行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报告和汇报总结效果进行评价;利用创造力检查表和学生情景剧评价量规对表演小组进行节目编排和表演方面的评价;利用创造力检查表和手工作品评价量规对手工小组进行作品创意和制作效果的评价。

2、学生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相结合,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对学生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实际行动进行评价。

[活动一] 第一环节:问题的提出1、师:平时你用过一次性筷子吗?你觉得用一次性筷子有什么好处? 2、课件演示画面一:饭店、餐馆、面馆、小店等用一次性筷子的图片、视频(配画外音)。

画面二:筷子树、猴子脸、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沙漠化、沙尘暴(配画学与教活动设计外音) 3、师:看到这些画面,现在的你想说些什么? 4、课件演示画面三:日本等国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的相关资料。

5、师:看着这些文字资料,现在的你又想说些什么?6、师:你对一次性筷子了解了多少?你想更深地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哪些知识?第二环节:主题的确定1、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关于一次性筷子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从不同角度了解一次性筷子。

(适当板书)(1)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程(2)一次性筷子的历史发展(3)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现状(我国、日本等国)(4)一次性筷子的危害①对资源的浪费(砍伐木材越来越少,不回收、烧毁等资源利用率)②对环境的污染③对身体的伤害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主题,自由组合成小组,给小组起名字,推选出小组长。

3、教师教学生写调查报告、访问实录、研究日记的方法等。

4、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拟写活动研究方案。

▲生产流程:了解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流程。

方式:上网查询、实地查看、调查访问。

(成果形式:照片、录音、录象、图片、文字等)▲历史发展: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发明者、传播、历史发展等。

方式:上网查询、查阅资料。

(成果形式:文字、图片等)▲使用现状:调查了解我国及各国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实际情况、人们对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态度等。

方式:上网查询、查阅资料、踩点观测记录。

(成果形式:调查量表、文字、图片等)▲危害:了解一次性筷子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等。

方式:上网查询、查阅资料、调查访问。

(成果形式:文字、图片、录音、录象等)(教师注意给不同的小组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特别在活动预设目标、活动形式、活动安排、资料的记录整理、活动评价卡等方面做指导,使活动计划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各小组动用社会力量,聘请家长或专家做指导教师。

)[活动二] 一、学生按计划分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各成员能各尽其职,各尽所能,使活动有序、有效。

教师鼓励学生在不断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并能创造性开展活动。

二、鼓励学生在组与组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三、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调查报告、演示文稿、手工作品等)(教师有计划地对师生在第一、二课时的活动和学生的分组研究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录像,并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恰当地指导。

) [活动三] 第一环节:自我介绍,烘托气氛四个小组分别进行自我介绍:绿色行动小组、宣传小组、表演小组、手工小组。

并在组长带领下喊出各小组的宣传口号。

点燃学生的热情。

第二环节:视频导入,激发情感播放一段记者调查行人、饭店服务员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目前我们周围的人们对一次性筷子的认识。

第三环节:学生汇报、展示成果学生开始展示调查研究的成果,本环节小组代表汇报成果,展示自己小组的特色,体现活动的多样性。

绿色行动小组汇报:从一次性筷子的发明和使用两方面进行汇报。

汇报的形式为答记者问。

其他组的同学向绿色行动小组的同学围绕发明与使用两方面提问,绿色行动小组进行回答。

宣传小组汇报:从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和危害两方面进行宣传。

1、一次性筷子对身体的危害。

(1)损害呼吸功能: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以在使用时遇热会释放 so2,侵蚀呼吸道黏膜;(2)损害消化功能: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胃肠造成腐蚀。

(3)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 4 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等。

2、宣传使用一次性筷子对环境的危害:(1)会造成二次污染(2)会造成水土流失(3)会破坏生态平衡3、学生播放课件: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及危害。

4、教师播放视频:一次性筷子泡出黄水,商家自曝硫磺漂白。

表演小组:以诗歌、小品等形式,反映一次性筷子的危害,倡导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手工小组展示作品:(1)展示他们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制作的手工艺品。

(2)将自己制作的作品进行简单介绍(作品名称、创意等)。

(3)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评出最佳名称、最佳创意、最佳制作、最佳色彩各个奖项等。

第四环节:活动感悟,指导行动。

学生共同谈论获取资料的方式、方法及交流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参与讨论总结以后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进入公共场所进行实地考察要预先经过同意,并要注意礼貌; 2、去快餐店等地方实地考察要注意安全,活动前必须制定好安全措施。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情感升华让学生观看视频《森林在哭泣》,谈感受,使他们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升华。

第六环节:总结师:一次性筷子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同时也浪费了我们很多美好的资源。

现在就行动起来,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我们的森林,保护我们的健康!备注【篇二:一次性筷子教案】告别一次性筷子(六年级)〔教学内容〕六年级学生学习了统计图表之后自行设计,运用统计图表。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国情,增强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以及爱国热情。

〔教学资源〕报纸等文字资料多则。

教学时间:六周,每个周五安排一节课交流,主要用周末时间活动。

〔教学过程〕介绍范例高中学生和数学家们一起研究发展公共交通,限制小汽车使用的问题。

他们有的通过实验获取数据,有的通过收集存在的数据,然后处理信息,用数学的方法说明了坐公共汽车比坐小汽车节约能源,主张限制小汽车消费,发展公共汽车事业,倡议坐公共汽车。

教师介绍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研究结果汇报方式等,讨论这种学习形式对学生的作用。

评析:示范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参与数学实践的欲望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

确定专题看一个录像片,观看筷子的生产过程,从伐木到成品直至废弃的全过程;给学生展示世界森林分布卫星图片(中国的森林覆盖相对很少);读几则消息,其一是中国的森林资源匮乏的报道;其二是日本禁止本国生产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主要由中国进口。

教师让同学们讨论,有什么感想和打算。

学生讨论后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次性筷子虽然使用起来很方便,但浪费资源。

通过数字引起人们的重视。

最后形成决议:我们的同学是中国的明天,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了一些本领,有责任、有能力向同学们、家长们以及政府提出我们的主张。

运用数学的手段让社会了解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必要性。

评析: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本课题是由教师引导提出。

形成小组教师: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分组长期合作。

老师已经根据你们的居住条件等情况,分成6 人一个小组,请同学们分组行动,共同完成任务。

具体你们想怎么做,老师不做要求。

时间是四个星期天,中间我们可以相互自由交流。

评析:协作小组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

原则上应该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法。

每个小组的任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果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可以让每个组各自负担一部分任务,全班共同研究;如果是比较简单的任务,可以让每个小组单独承担,然后再组内分工,采取比赛的方法,看哪个组研究得更好。

制定计划教师:我们也应该有个计划,现在分组讨论一下,这个计划该怎么做。

比如,想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等等。

学生和教师共同的讨论结果:起码应该先确定目标,最终应完成一份报告、一份简报、一份手抄报、一个专栏、电子简报或者其他。

教师: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分小组将自己的计划拟出来,两天后安排时间交流一下。

评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仔细的设想和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要让学生讨论,往往能发现教师不能想到的问题。

交流计划教师:各小组已经确定了自己要做出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说一说你们的计划。

大家可以提提建议、问题、想法。

第一小组共同上讲台,组长汇报:我们决定做一个展板,题目是“告别一次性筷子”,上面有几个统计图,一个是中国一次性筷子总数量增长情况统计图;一个是中国森林覆盖率统计图;还有一组数字介绍中国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需要用多少棵树,这些树可以绿化多少公路,可以制造多少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我们6 名同学还进行了详细的分工。

如果大家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请帮助我们,我们也将我们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其他组的同学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用多大的展板,用什么做,横着放还是竖着放,怎么美化,哪儿去找需要的数字,那么大的数字怎么算等等。

其他各组也作了交流,情况类似。

有两个组做成手抄报,一个组做成电子简报。

评析:这样的交流可以抽时间自由进行,可以每个组互相交流,借鉴经验,调整计划。

实施研究学生分组活动,构成各自小组任务的组件。

如,单个的图表,单个的图片等。

组与组之间交流充分。

大多数家长都参与了小课题的研究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