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布病简介及本病的检疫

布病简介及本病的检疫

布病简介及本病的检疫
摘要: 本文介绍了布鲁氏菌的特点、作用机理、动物患病的机理;并做了十头份可疑带病牛的布鲁氏菌病的试管凝集试验,判定皆为阳性,另外又介绍了该病的防治措施。

1 布病的简介1.1布病病原的特点:
布鲁氏菌属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林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和狗布鲁氏菌。

其中马耳他布鲁氏菌有3个生物型;流产布鲁氏菌8个生物型;猪布鲁氏菌有4个生物型。

这六种极其生物型的特征,相互间各有差别。

习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

各个种与生物型菌株之间,形态及染色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别。

布鲁氏菌的抵抗力和其他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相似。

例如,巴氏杆菌法10—15min杀死,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尔或2%福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15min,而直射日光需要0.5-4h。

在布片上室温干燥5d,在干燥土壤内37d死亡,在冷暗处,在胎儿体内可活6个月。

1.2布病的作用机理
布鲁氏菌侵入牛体后,在几日内达到侵入门户附近的淋巴结内,由此再进入血液中发生菌血症,菌血症引起体温升高,其时间长短不等。

菌血症消失,经过长短不等的间歇期后,可发生菌血症。

侵入血液中的布鲁氏菌散布至各器官中,可在停留器官中引起病理变化同时可能有细菌由粪、尿中排出。

但是到达各器官的布鲁氏菌也有的不引起任何病理变化,常在48h内死亡,以后只能在淋巴结中找到。

布鲁氏菌在胎盘、胎儿和胎衣组织中,并随适宜生存繁殖,其次是乳腺组织、淋巴结(特别是乳腺组织相应的淋巴结)、骨骼、关节、腱鞘和滑液囊,以及睾丸、附睾、精囊等。

山羊和绵羊的发病机理与牛相似。

猪的发病机理也与牛的相似。

驻留于妊娠母猪胎儿和胎衣中的布鲁氏菌。

由于各个胎儿的胎衣互不相连,不一定所有的胎衣都被侵入。

受感染的胎衣胎儿病理损害也并不以相等的速度变化,而且死亡时期不同,因此可能在正常分娩日期生产,所产仔猪可能有完全健康者,也可能有虚弱和不同的的时期死亡者。

布鲁氏病侵害公猪睾丸和附睾的比牛更为常见。

马感染布鲁氏病后,菌血症期发热轻微,以致不被察觉。

然后侵害各种组织。

主要嗜好组织是滑液囊、腱鞘以及项韧带范围以内的韧带与肌腱组织,在此引起非化脓性病变,或者无变化。

若这些组织受到挫伤,就给布鲁氏菌繁殖创造了条件,而出现局部或全身性症状。

1.3动物患布病的症状1.3.1牛:
潜伏期2周到6个月。

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

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

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断更新,由于流产过1-2此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再加以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

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1.3.2绵羊及山羊:
常不不表现。

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也是流产。

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缩等。

1.3.3猪:
最明显的也是流产,多发生在妊娠第4-12周。

公猪常见睾丸炎和附睾炎。

有时在开始即表现全身发热,局部疼痛不愿配种,但通常则是逐渐发生。

较少见的症状还有皮下脓肿、关节炎、鞘炎等,如椎骨中有病变时,还可能发生后肢麻痹。

1.3.4马:
患本病马多为隐性。

也有一定数量的患马有明显的化脓损害,特别是在头部和颈部以及
少见的骨脓肿、关节炎及腱鞘膜炎。

1.3.5禽:
鸡鸭等家禽,通常表现腹泻和虚脱,有时只见产卵量下降,间或有麻痹症状。

1.3.6狗:
狗感染流产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的并不少见,但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症状,例外情况还有流产以及睾丸炎和附睾炎。

由狗布鲁氏菌引起的症状是:妊娠40-50d发生流产,淋巴结肿大,长期的菌血症。

公狗可能正常,也可能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睾丸萎缩,以及淋巴结病变和菌血症,也可能导致不育。

2 十份牛血样的的布病检验
2.1.采血:
在某市某县200头只饲养场内提取10头疑似感染布病的公牛、母牛各5头只,分别采静脉血。

准备化验。

2.2材料:
采血针头、试管,皮内注射器、注射针头,布鲁氏菌水解素,5%碘酊棉球,70%酒精棉球,来苏尔或新洁尔灭,毛巾,脸盆,工作服,灭菌小试管,小试管架,清洁灭菌吸管(0.2ml、1ml、5ml、10ml),清洁玻璃板(20cm*25cm),酒精灯,牙签或或火柴,0.5%石炭酸生理盐水,布鲁氏菌试管凝集抗原及平板凝集抗原,全乳环状试验抗原、布鲁氏菌标准阳性血清,布鲁氏杆菌标准
阴性血清,玻璃笔,接种环、酒精灯、血清肝汤琼脂培养基、显微镜、常用染色液,恒温培养箱等。

2.3 方法与过程
临诊检疫
2.3.1流行病学调查
该地区布病偶有发生,免疫情况良好,饲养管理应更为加强。

2.3.2临诊检疫
挑选疑似带本病的公牛、母牛个5头,公牛中有3头明显关节炎,2头只明显睾丸炎;母牛中有1头只流产,4只轻微关节炎。

2.3.4.实验室检疫
被检牛只剪毛消毒后,采静脉血,无菌采血7-10ml于灭菌试管内,摆成鞋面让血液自然凝固经10—12h,待血清析出后,分离血清装入灭菌小瓶内。

有时血清析出量少,或血清蓄积于血凝块之下,可用灭菌细铁丝或接种环沿着试管壁穿刺,使血凝块脱落管壁,然后放于冷暗处,使血清充分析出。

2.4试管凝集试验
2.4.1 操作方法
取康氏试管80支,立于试管架上用玻璃笔在每支试管上标明血清号和试管号,按布鲁氏试管凝集试验加样表【3】加样,置37℃4-10h,再置室温18-24h,观察记录结果。

2.4.2病原检查
(1)细菌培养。

取带病血清,无菌操作,用接种棒蘸取血清,在血清肝汤琼脂
培养基上画线,37℃温箱内培养2-3d,取出观察结果。

平板上有湿润、无色、圆形、隆起的小菌落,判定为布鲁氏菌的可疑菌落。

(2)镜检。

取培养基的典型菌落图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布鲁氏菌呈单个散
在,少数呈短杆,革兰氏阴性。

2.5.结果
2.5.1.革兰氏染色结果:
表1. 十份牛血样的的布病检验结果
检测到4头只公牛阳性,一头只可疑;母牛5头只阳性。

综合判定10头只可疑带病牛皆带布鲁氏菌病。

该群中其他牛只未发现发病状况。

2.6.分析
可能是与带该病的牛群接触后,部分亚健康牛只患得此病。

其他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

3.防治措施
3.1本病的预防
在未感染畜群中,控制本病传入的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严格执行检疫。

即将牲畜隔离饲养两个月,同时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查,全群两次免疫生物学检查阴性这,才可以与原有牲畜接触。

清洁的畜群,还应定期检疫(至少一年一次),一经发现,即应淘汰。

在疫苗接种方法上,我国使用猪2号苗给山羊和绵羊饮水、喂服和气雾免疫获得成功,使用羊5号气雾免疫也已成功,在布鲁氏菌免疫方法上创出了一条新路。

疫苗本应只给免疫生物学检查阴性牲畜接种,但牧区受实际条件限制,检查后再行免疫接种,在工作中存在很多困难,通过实验,在羊群中不检验即行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接种,已收到较好的效果。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弱毒活苗,仍是有一定的剩余毒力,因此,在使用中应做好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

3.2患病动物的处置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致使化疗药剂不易生效。

因此对病畜一般不做治疗,应淘汰屠宰。

3.3本病防治的措施
目前我们国家预防布鲁氏菌病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羊型5号(M5)弱毒活菌苗,
对牛、山羊、绵羊和鹿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效果良好(怀孕动物不能服用),免疫方法为皮下注射或气雾免疫,免疫期在羊可达18个月,牛、鹿各为12个月。

另一种是猪型2 号(S2)弱毒活菌苗,毒力弱,生物性状稳定,免疫原性好,对猪、山羊、绵羊、牦牛、牛等都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可接种任何年龄的动物,甚至可以接种怀孕动物而不引起流产,免疫方法有口服(饮水)、气雾和皮下注射(羊也可作肌肉注射)等,免疫期在猪为12个月,牛羊均为24个月。

菌苗接种虽然有显著效果,但要根除此病,必须严格执
行畜群全面检疫及淘汰病畜的综合措施。

参考文献:
【1】《家畜传染病》蔡宝祥,2001年2月
【2】《动物微生物》李舫,2006年3月
【3】《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王子轼,2006年2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