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分析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分析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合作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间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

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运动疗法。

对比组3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两组患者在进行物理治疗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药品品种和用量均无较大差异。

三个月为一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 以及barthel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fugl-meyer及barthel平均评分明显优于比对组(p<0.05)。

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中,运动疗法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分析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业,多发于中老年人[1]。

脑卒中偏瘫便是脑卒中所引发的后遗症之一[2]。

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本文就研究了运动疗法对肢体功能的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合作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间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

随机分成了实验组32例,对比组31例。

其中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8.87岁;对比组:男
性2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63岁。

p>0.05,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共32例,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外,进行运动疗法。

具体包含:①肌肉训练;②平衡性训练;③动作协调性训练;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每日2次,每次40分钟。

3个月为一个疗程
1.2.2 对比组对比组患者共31例,采取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外,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具体为按摩性治疗。

每日2次,每次40分钟。

3个月为一个疗程。

1.2.3 评分标准 fugl-meyer评分,临床上用来评定患者的运动能力,总分66分,评分越高患者的运动能力越强。

barthel评分,临床上用来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3 统计学意义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
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程开始前评分对比,见表1。

表1 疗程开始前,实验组、对比组fugl-meyer及barthel平均评分对比
组别例数(例) fugl-meyer平均分 barthel平均评分
实验组 32 31.25 44.96
对比组 31 32.24 44.23
2.2 疗程结束后评分对比,见表2。

表2 疗程结束后,实验组、对比组fugl-meyer及barthel平均评分对比
组别例数(例) fugl-meyer平均分 barthel平均评分
实验组 32 57.12 84.09
对比组 31 50.04 72.39
3 讨论
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80%[3]。

很多患者在现代发达医学科技的帮助下,避免了脑卒中死亡,却落下的终身残疾。

如何有效治疗脑卒中偏瘫,成为当今医学的一大重点课题。

目前,在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中,大多是通过药物改善脑部微循环,对于药物治疗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尚无明显突破[4]。

本文研究了运动疗法对肢体功能的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fugl-meyer及barthel平均评分明显优于比对组。

由此可见,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中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耿宗友,李雪.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57-60.
[2]陈艳红,余光菊,陈敏,等.输液状态下变换体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26(1):65-68. [3]郁丽芬.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2):80.
[4]崔红缨,王忠华,邓景元,等.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0,25(2):106-107.。

相关主题